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宝宝手足口病治疗_手足口病早期有什么症状

2016-09-0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郑凝天

一、手足口病治疗过程有哪些

  一、小儿手足口病潜伏期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特别是2~3岁的婴幼儿,4岁以下儿童占全部发病数的90%左右。小儿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到5天。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

  二、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过程

  1、黏膜出现水疱口腔内的水疱常常让宝宝疼痛难忍,无法进食。患病初期,宝宝开始烦躁不安,食欲下降。接下来手和脚上开始出现水疱,有的还会长在大腿、屁股及外阴部。30%—40%的婴儿有发热症状,一般在37—38℃,不会太高。

  2、水疱易破水疱直径为4—6毫米,呈米粒状。手脚上的水疱不容易破,但长在脸颊内侧、舌头和牙龈的黏膜上的水疱易破,破损后引起溃疡,疼痛难忍,无法进食。

  3、第2—3天最严重发病之后的前2—3天水疱最厉害,口腔溃疡导致无法进食,到了第4天疼痛开始减轻,食欲逐渐恢复。4—5天后手上和脚上的水疱里的液体逐渐被吸收,变为茶色。7—10天后颜色逐渐变淡,最后消失。

二、手足口病治疗指南介绍

  手足口病治疗指南:

  1、临床分期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肠道病毒71型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少数肠道病毒71型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2、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甄别确认第2期、第3期。

  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5)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可疑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是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

  3、治疗要点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病例从第2期发展到第3期多在1天以内,偶尔在2天或以上。从第3期发展到第4期有时仅为数小时。因此,应当根据临床各期不同病理生理过程,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在对手足口病治疗指南认识后,进行手足口病治疗的时候,都是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而且孩子有手足口病后,需要隔离治疗,这样使得孩子疾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群,这点家长在治疗孩子手足口病的时候要注意的。

三、手足口病治疗药物有哪些

  1.治疗原则

  在治疗方面,该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2.西医治疗

  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

  (1)西医治疗手足口病

  ①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②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③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④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⑤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⑥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⑦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2)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①阿昔洛韦:是一种无环的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其抗病毒作用为药物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A.干扰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复制;B.在DNA多聚糖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阿昔洛韦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且在治疗期间未见任何副反应。

  ②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是继阿昔洛韦之后新开发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类似。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有研究表明,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热退及疱疹消退的时间显著短于利巴韦林。但是,更昔洛韦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及远期毒副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另有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上述任一种药物。

  ③干扰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病毒制剂,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在细胞内阻断病毒mRNA的翻译,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来阻止病毒复制,同时也能通过增强自然杀伤淋巴细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强宿主免疫力。足量应用干扰素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力,达到抑制病毒、促进机体康复目的。研究表明,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如小儿清热宁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疗效。

  ④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的常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副反应是罕见的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该药目前在一些大医院不再作为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但因其总体上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疗效高,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⑤思密达:有效成分是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具有层纹状分子结构,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与黏液蛋白相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能促进上皮组织恢复和再生。对于手足口病的患儿特别是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以适量思密达用温开水搅成糊状于晚饭后及睡前涂于口腔溃疡局部,可明显缩短小儿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且思密达口味香甜,患儿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四、疱疹和手足口病的区别是什么

  疱疹广义上是指疱疹病毒科病毒所致疾病。目前已知在这科中有八种病毒可造成人类疾病,这类病毒被统称为人类疱疹病毒。其中常见的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可侵犯人体多个器官。单纯疱疹系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多侵犯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为限局性簇集性小水疱,病毒长期潜伏和反复发作为其临床特征。人类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天然宿主;口腔、皮肤、眼、会阴、神经系统等是易受侵犯的部位。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