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饮食禁忌 肺炎会伴随出现
2016-10-1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常从安
一、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因
母-婴感染:
新生儿AIDS的发病和孕母有密切关系,因婴儿AIDS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而获得。新生儿感染艾滋病主要来自母亲,艾滋病的母亲传播有3条途径: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多数母婴传播多为宫内传播,主要经胎盘和羊水感染。科学家已经从人的脐血和羊水中分离出HIV,说明胎儿感染HIV是由母亲垂直传播的。还有一部分新生儿生后可通过感染AIDS病原体的母亲的乳汁而受染。
医源性感染:
(1)输血与血制品感染:Ammann等(1983)报告1例生后几天内反复接受输血与血制品的新生儿于生后6个月时出现AIDS症状,并无CMV,HDV及EBV感染的证据,经对供血员调查后发现,其中1名在供血后7个月发生AIDS,推测供血员系病原体携带者,且表明血制品的输入或输血可传播AIDS。
(2)注射器及针头感染:新生儿,婴儿还可因多次静脉注射,经注射器及针头等方式受染。
二、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检查方法
1.血清学检查HIV感染后1至4周内,可从患者血清中测得HIV抗原(核心抗原p24),并随着时间逐步消失,直至AIDS阶段又重现阳性。在HIV感染后3至12周可测得核心抗gp41抗体,抗gp41IgG可持续终生。年龄在15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抗体有可能反应来自母亲的抗体,故新生儿应行PCR检查或HIV培养以确诊。
2.病毒学检查以体外淋巴细胞培养再以Northern吸印法测淋巴细胞中的HIV-RNA或取血清以Westernblot测HIV各抗原蛋白或以PCR法直接检测HIV-DNA。
3.免疫学检查患者外周血象中CD4细胞明显下降,早期CD4可>500,晚期<200直至降到0。CD8细胞变化不明显,因此CD4/CD8比例逐步降低或倒置,正常儿童比例为2.0。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常升高。
4.孕检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查艾滋病(HIV)抗体。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分析征的直译名称,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缺陷疾患,其病原体是HIV病毒。正常妈HIV抗体为阴性。
三、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1.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主要指AIDS脑病,小儿AIDS患者发生率较高。在围生期HIV感染儿中发生率约为23%,其发作常伴免疫缺陷的恶化。最严重的临床经过为亚急性脑病,常于症状出现后数周至数月死亡。其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脑萎缩。
2.其他并发症状 消化系统常见消耗综合征。有资料表明,约0.5%的小儿AIDS发生恶性肿瘤,常见肿瘤类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Kaposi肉瘤、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母细胞瘤等。小儿AIDS的心血管并发症近年已引起重视。伴随CD4 T淋巴细胞减少,可见渐进性左室功能障碍。机会感染(隐球菌病和曲菌病)和恶性肿瘤(Kaposi肉瘤)均可引起儿童和成人AIDS的心脏疾患。临床上可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填塞、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传导紊乱和猝死等。亦可出现肾炎和肾病表现。HIV感染儿童的血液系统异常,常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四、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病毒治疗
(1)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为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未成熟儿1.5mg/kg,每12小时1次,疗程2周;以后2mg/kg,每6小时1次。新生儿2mg/kg口服,1.5mg/kg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儿童90~180mg/m2口服,每6~8小时1次(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合用时可为180mg/m2,每12小时1次);或120mg/m2间隔性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或每小时20mg/m2持续静脉滴注。青春期患儿的剂量为200mg,3次/d,或300mg,2次/d。
齐多夫定(AZT)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包括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常有头痛。不常见的副作用为肌病、肌炎和肝毒性。肾功能减退者,应减少剂量;严重而持久的粒细胞减少症和贫血时,应暂时停药,待骨髓功能恢复再重新开始给药。也可减少齐多夫定(AZT)剂量和合并使用红细胞生成素。
(2)奈韦拉平(Nevirapine):为非核苷酸转录酶抑制剂。新生儿5mg/kg,1次/d,14天后改为120mg/m2,每12小时1次,使用14天后以200mg/m2,12小时1次维持。儿童120~200mg/m2,12小时1次(开始剂量为120mg/m2,逐渐增加到足量)。青春期200mg,每12小时1次(开始剂量为100mg,12小时1次,共14天,以后逐渐增加到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