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婴儿出现对眼怎么办 日常如何预防宝宝出现对眼

2016-10-1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常从安

一、婴儿出现对眼怎么办

  刚出生几周的婴儿,眼球转动是单侧性不协调的,眼球可能会出现偏视。而且有的婴儿出生的时候鼻梁比较低平,眼距离过宽,鼻侧眼睛的内眦有一块内眦赘皮,它会遮盖鼻侧的球结膜,让人看起来黑眼球就像往中间移动了一样。不过,随着宝宝的长大,鼻梁增高的同时,赘皮会慢慢消失,如果在6、7个月之后还有对眼,就要及时治疗了。
  对于婴儿对眼的治疗,在就诊之前,要先让宝宝做好心理准备,因此婴儿都很怕打针吃药,家长要做好工作,告诉宝宝医生是友善的,不会让他挨针、吃药。
  治疗当天,要保证宝宝的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不要有生病或是心情不佳的情况,家长可以多预留一些时间,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和医生配合。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以正确的心态来配合医生的诊治。因为宝宝年龄越小,视觉发育的可塑性会越强,对眼的治疗效果也会更好。对眼的矫正,除了眼位的要求之外,还关系到左右两眼的视力发育和更高级的双眼视觉,也就是立体感的建立。家长可不能有宝宝还小或认为只是影响外观而已而不去治疗。

二、日常如何预防宝宝出现对眼

  一,增加眼球转动频率。
  将婴儿放在摇篮内的时间不能太长,大人应过一段时间就将婴儿抱起来,转一转,让孩子能看到周围的事物,而产生好奇心理,以增加婴儿的眼球转动频率。
  二,促进婴儿眼珠转动。
  从宝宝的视力发育特点来看,宝宝在出生2个月后,视力增强,已能注视周围的人和物,这时,婴儿如果睡在摇篮里,不能在距摇篮1.5米以内的空间摆设玩具、物件等任何东西。有的年轻母亲常在摇篮的前上方,持1个不动的玩具以逗孩子,由于距婴儿的眼睛很近,孩子较长时间注视,眼球不动,因此,时间长了就很易形成对眼。若要摆设玩具、物件,必须在1.5米以外,不能只摆1件,而应摆几件,两件之间还要有一定的间隔距离,以便孩子轮流着看玩具或物件,促进婴儿的眼珠不断转动,防止对眼。
  倘若家长们可以让促进宝宝眼珠转动,增加宝宝眼球转动的频率,对防止宝宝出现对眼问题是很有效果的。倘若宝宝已经形成了“斗鸡眼”,家长也不需要太着急,不需要到处寻医,等宝宝到了十岁大之后,到比较好的医院做正规的对眼矫正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三、经常变换宝宝睡眠体位可帮助预防斜视

  婴儿的眼球发育还没有成熟,直径短,缺乏用双眼注视物体的能力,这样就会出现暂时性的两眼斜视。斜视有先天性的,有后天形成的。先天性的斜视目前还没有办法可以预防,但后天的斜视多是由抚养方法不当引起的,因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可避免孩子出现斜视。
  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
  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有时向左有时向右,可以使光线投射的方向经常改变,就能使宝宝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从而避免斜视。
  玩具多角度悬挂
  在宝宝的小床上悬挂的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应该在40厘米以上,而且应该在多个方向悬挂,避免孩子长时间只注意一个点而发生斜视。
  增加宝宝眼球转动的频率
  将婴儿放在摇篮内的时间不能太长,父母应该不时将孩子抱起来,走动走动,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从而增加眼球的转动,增强眼肌和神经的协调能力,避免产生斜视。
  斜视简易测试法
  若发现孩子时有斜视的状况,可在家进行一项简单的测试,以判断孩子是否真是斜视。具体方法:准备一把手电筒,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让孩子仰卧,然后在距孩子的双眼大约50厘米的正前方用小手电筒照射双眼。如果光点同时落在孩子的瞳孔中央,说明孩子没有斜视,或为假性斜视;如果光点一个落在瞳孔中央,另一个落在瞳孔的内侧或外侧,说明孩子为斜视,父母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四、让宝宝多看移动的东西可预防斗鸡眼

  有的父母经常将孩子抱在胸前,大人和孩子常处于近距离相互凝视状态;有的孩子躺在床上,父母会递上些玩具任其在胸前玩耍,或用鲜艳的东西不断逗孩子。这样孩子的眼睛与物体之间距离极近,时间久了,眼肌的集合功能变得较强,就易产生间歇性内斜。
  有的家庭将婴儿床紧靠墙边,大人喂养或与婴儿说话时也多在一个方向,这样,孩子会习惯性地总注视一个方向,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婴儿某些神经肌肉疲劳、眼肌外展功能失衡和发育异常,最后形成外斜视。
  所以,预防儿童斜视重在消除引起斜视的各种因素,尽量使孩子不要注视近距离及同一方向的物品。如果发现孩子在4个月时已有斜视,可试用以下简单方法调节:
  如是内斜,父母可在较远的位置与孩子说话,或在稍远的正视范围内挂些色彩鲜艳的玩具,并让孩子多看些会动的东西。
  如是外斜,可经常转换大人与孩子间的视觉,让孩子掉换睡觉方向,并采取和调节内斜相反的方法。也可让孩子先注视一个目标(物体),再将此目标由远而近直至鼻尖,反复练习,这有助于增强双眼的聚合能力。
  当然,造成婴儿斜视的原因有时并非是单一的,如经过4-6个月的调节仍无效时,应当去医院及时诊治,严重者尚需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