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预防护理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有什么症状体征
2016-10-1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朱依珊
一、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有什么预防护理的方法
1、应该注意让患者尽量保持安静,不要让患者出现情绪上的影响,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应该做到有规律,适当的加以运动锻炼,但是要注意不要给心脏制造过多的负担。
2、针对心功能本身就不完全的患者应该注意补充充足的水分,还要保持皮肤的清洁,避免细菌的滋生感染。
3、饮食方面应该注意少食多餐,适当的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要注意多样化。
4、积极预防先心病;防治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各种胃肠疾患、尿毒症、风湿热、川崎病、神经系统因素、低温、麻醉与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心律失常。
5、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消除诱发因素,严禁烟酒。
6、对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应服药治疗,控制发作。
7、避免精神紧张、劳逸适度、起居有常、饮食适宜。
8、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9、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10、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二、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症状体征
成年人:
1、大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症状主要来自原发病。而MAT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多在100次/min以上,可达150次/分,也有低于100次/min。MAT的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有报告持续9年者,但常持续至2周内停止,或变为窦性心律或变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可经常反复。
2、有64%的患者先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然后变为MAT。也可从窦性心律突变为MAT。约55%的MAT可转变为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有时在同一导联上可记录到房性期前收缩、MAT、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交替出现。
儿童:
1、发病年龄小:月龄大多在7个月以下。
2、同时合并呼吸道感染者多。
3、在伴随疾病控制后一般情况好,无心力衰竭发生。
4、MAT多为持续性:持续时间较长。但多数能在1~4个月内自行消失。
5、心电图显示除MAT外多数有短暂的心房扑动,而心房颤动发生甚少。
6、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明显。
7、预后好:病死率很低。
三、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1、治疗MAT的关键是对基础疾病的治疗以及去除诱因,例如感染、心力衰竭等诱因。一般经积极治疗,包括消炎、改善通气功能、纠正缺氧和电解质紊乱及心力衰竭等,大多数患者随着基础疾病的好转,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亦可恢复为窦性心律。但亦有年老、病重或伴有冠心病者,在去除各种诱因后,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仍持续存在。此时MAT的快速心室率可导致心肌缺血、低血压甚至心力衰竭。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对MAT均无明显疗效。但有人认为洋地黄有一定疗效,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者。对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必须立即停用洋地黄。
2、美托洛尔和维拉帕米能抑制房内异位兴奋灶、减慢房室传导,使MAT的心室率减慢,并可使其转为窦性心律。美托洛尔系β1受体阻滞药,12.5~50mg/次,2~3次/d,口服。其对肺、支气管影响不大,但患支气管哮喘者仍应禁用。急性心力衰竭者禁用。
3、维拉帕米口服、静脉注射均有效,口服40mg,2~3次/d,或用5mg稀释于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几乎可使所有患者的心率减慢,约43%的患者可转复为窦性心律。有降低血压、加重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硫酸镁及钾盐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4、此外,氨茶碱应避免使用,因其可促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导致房性期前收缩及心动过速的发生。
四、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病理病因
成年人的病因: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所有病例的60%~85%。其中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其病理基础可能是阻塞性肺气肿,使肺动脉压力过高,继发右心室肥厚及右心房扩大、缺血、纤维化等。
2、心力衰竭:MAT患者常伴有心力衰竭,可高达13%~32%。心力衰竭的缺氧和血中肾上腺素水平高。可能促发MAT。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亦易发生MAT。
3、洋地黄中毒:尤其是肺源性心脏病伴洋地黄中毒者,更易发生MAT,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4、外科手术:特别是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有外科手术史者,如吸入性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等。
儿童的病因:
1、心脏传导系统发育未成熟:新生儿出生后,心脏的传导系统尚有一个继续发育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解剖组织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容易导致婴儿心律失常和猝死。正常心脏的胎儿,在子宫内即可发生MAT。
2、病毒性心肌炎:新生儿期感染柯萨奇病毒后可能产生轻微和可逆的心脏病变,结果导致某些婴儿心律失常。
3、儿童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基础心脏病可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病等:有报告在用洋地黄后出现MAT,但均无洋地黄中毒反应,停服洋地黄后,MAT依然存在,故与洋地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