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宝宝爱粘妈妈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更独立_宝宝依赖妈妈怎么办呢_如何克服宝宝依赖妈妈心里

2016-10-2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邬访琴

一、宝宝依赖妈妈怎么办呢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太依赖父母,家长过度的宠爱关照往往导致孩子各方面严重依赖亲人,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独立的性格,培养的良好心理素质。

  家长只要注意引导孩子,他们的依赖性就会慢慢减退。

  1、注意转移法。 对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可以早点把他们送去,不要立即离开,先和幼儿园老师、其他小朋友一起陪孩子做游戏,孩子很快就被他喜欢的事物吸引了,家长这时再离开,孩子就不会哭闹了。长此以往,他们对妈妈的依赖自然就减退了。

  2、习惯培养法。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两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做事的欲望,但常会把事情办糟。这时,父母千万不要严厉批评,甚至自己去做而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要多鼓励他们,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失败感,以后会更加依赖父母。

  3、疏离法。父母应有意识地疏远孩子,给他们一个自己活动的空间不要孩子一哭闹,就赶紧抚慰。更不要在他们刚学走路的时候,不断地大呼小叫“当心,别摔了”。这会让孩子习惯于有一双眼睛总不离他的左右,一旦没有,他就会不适应而觉得不安全。

  4、认知领悟法。家长要帮助孩子逐渐理解“独立”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可以让孩子多观察小动物,引导他们思考:要是小鸡总关在蛋壳里怎么办?让他们明白长大了就要学着离开父母。

  5、社交法。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尽早形成社会化功能。如今,城市的孩子大多住在高楼里,平时除了去幼儿园很少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耍,这样他们长大后很可能胆怯、孤僻、不善交往。父母可以邀请邻居或亲友的孩子来家里做客,满足孩子的交友需求。父母也可以多带孩子旅游、看展览,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这些都会分散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帮助他们形成完善人格。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一刻也离不开妈妈,只要见不到就大哭大闹,甚至睡觉时也必须和妈妈同床同被,否则就不肯入睡。比如有的孩子每当要离开妈妈,像去幼儿园或去爷爷奶奶家,她总要哭闹一场,而妈妈一回来,她就破涕为笑,紧紧地依偎在妈妈身边。有些家长觉得这是因为孩子太小,长大自然就好了,其实孩子这种对妈妈的极度依赖和对他人的不信任应该引起家长的警觉。

二、如何克服宝宝依赖妈妈心里

  宝宝出生后,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处在母亲的照料下,必然会形成对母亲的依赖。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心理机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周岁内宝宝会站了,会玩了,会发音了,会走路了,想与人交往了),其自身已初步具备了认识丰富多彩客观环境的基本条件。这时成人如果过分保护宝宝,使其长期禁锢在母亲身边,回避外界环境的刺激,就会加重宝宝对妈妈的依赖,对其心理、智力的发展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因此,成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周岁左右的宝宝逐步克服对妈妈的依赖。

  1、保护宝宝处在萌芽状态的独立性。

  周岁左右的宝宝,有了动作发展的基础,在行动中,常会表现出一种独立活动的愿望。如宝宝不愿困在童车里或小床上,而宁愿蹒跚着在室外活动。再如,不愿让别人喂饭,不愿意被别人抱着走等。宝宝的这种独立性倾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因素。父母应当爱护这种独立意向,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如用话语、表情、动作等表现出对宝宝独立性的赞许,搂搂宝宝,夸赞宝宝等,以此激励宝宝更加大胆独立地去探索,而不要因怕其弄脏衣服或跌跟头,而干预或限制孩子的独立行为。

  2、重视独立性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重视帮助宝宝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以巩固发展其独立性。做妈妈的千万不要因宝宝年龄小,能力弱,就事事包办代替,这样会加重其依赖心理。平时应该多鼓励宝宝自己学习吃饭、喝水,独自取放玩具,学习帮助妈妈拿点小东西等,妈妈应用其能理解的方式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热烈地亲吻、抚摸孩子,紧紧地、高兴地拥抱孩子等。以此促进宝宝动作的发展,使其独立性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总之,周岁左右的宝宝,正处在独立与依赖心理并存的时期,成人要多为孩子创造和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引导其向独立性的方向发展,逐步克服孩子对母亲的依赖。

  3、强化孩子的独立能力。

  周岁左右的宝宝,认识能力有初步发展,对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如宝宝在室外看到了许多新鲜、有趣事物,像天空的飞鸟,马路上的汽车、人群等,就会经常闹着要到室外去,表现出参与社会交往的愿望。成人应充分利用宝宝的这种愿望,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引导其与社会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强化独立性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宝宝多与外界接触。如常带宝宝走亲访友,常带他到小朋友活动的场所玩,引导其跟别的孩子一块玩等,使宝宝开扩眼界,积极、主动地感受多种外界刺激,丰富其生活经验,增强其独立性,逐步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从而进一步克服对母亲的依赖。

三、宝宝过于依赖妈妈怎么办

  有的小孩是“小尾巴”,什么时候都黏着跟着,妈妈连上厕所都不能关门,这种情况也大有人在。遇到这样的孩子,我想带出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些孩子比较敏感,一般都是敏感类型的孩子,安全感建立还不太好,也有的可能是早期有过不愉快的经验,比如说不听话,然后妈妈就吓唬他,比较严厉,关小黑屋了。妈妈说你再闹,我走了,把他一个人扔下了。再比如商场里孩子闹,家长就走了,家长一走孩子揪心哭。孩子也很可怜,这是孩子内心情感的特点。如果曾经有过不安全的经历发生,孩子就会越发在乎妈妈,越发害怕的妈妈的离去,越发紧张。最好的缓释孩子紧张的方法,是给孩子安全感,一定要履约,不能说话不算数,你说他今天很乖了,会第一个接他,那就一定要接。

  你给孩子的承诺就一定要履约,一定要言而有信,一定要给孩子满足和安全感,这样他的紧张和焦虑就会释放掉。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小小的锻炼,比如说让他自己能够独立的玩,然后妈妈就坐在旁边看着。家长不要很心急,可以一会儿坐在他旁边,一会儿再远一点。同样,妈妈上厕所的时候,如果孩子完全跟着妈妈或者不能关门,家长跟他讲道理:“关一点门,你看得见妈妈吗?”如果孩子说看得见,就把门关再关上一点,然后问他:“你听得见我声音吗?”这样一点一点来,不要让孩子一下子离开家长,让他觉得像是与世隔绝似的。有些老师为了很快解决尴尬,孩子磨家长,影响妈妈上班。就从妈妈手里把孩子抱回来,然后进屋一关门,这一刹那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让家长铭刻心中,非常难过。要理解孩子的分离焦虑,理解他的黏人,想办法一点点增进他心里的安全感。在家里通过这样一些方法,比如让他在你做事的旁边离开一点,让他自己玩,彼此看得见,通过这样的办法拉开身体的距离,慢慢的再拉开更大的空间。

  帮助孩子重新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还有就是循序渐进。但凡敏感的孩子都易焦虑,有过不安全经历、经验的孩子,就更容易出现焦虑。为什么已经好好的,到三岁多了却突然的特别黏妈妈,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孩子到幼儿园又面临分离挑战,阶段性情绪就会突发的再现出来。

  我们有的孩子特别好,都到大班了,家里老二出现了,因为小的要照顾,要吃奶,大孩子失落感很强,在幼儿园开始脾气暴躁,打小朋友。因为他失宠了,他似乎感情上被割断了或者这种关爱减少了,所以家长要更多地意识到,去弥补孩子的心里感受。现在也有家长做的比较积极,会和孩子讲有弟弟妹妹了,你是小姐姐,你真棒。每天家长都尽量的和孩子有一些身体接触。妈妈抱弟弟妹妹的时候也总是鼓励他,也让他抱抱,这样他就有自豪感,甚至是感到自己是妈妈的小助手。这种家庭新成员的介入对于孩子的成长是积极的,并不一定只是让孩子产生心理的失落感。

四、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父母对孩子哭闹的态度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安丝华斯曾做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哭了之后立即收到反应的婴儿,一岁以后还会哭闹的比率比较低。依据安丝华斯的看法,母亲对婴儿的需求愈是敏感,婴儿就愈有安全感,不但能和妈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敢于外出探索,逐渐脱离依赖。

  另一项个案研究则发现,两个在两三个月大时哭闹程度相当的婴儿,甲婴儿的父母对他的哭闹不烦不乱,仍然跟他说话,逗他玩。乙婴儿的父亲则极少花时间陪小孩,母亲又是只要他一哭就把他抱在怀里走来走去。很少跟他说话,或是陪着他玩。等到一岁左右,甲婴儿只要在父母身边不远,大部分时间都能快快乐乐地自己玩;乙婴儿却仍然时常哭闹,要求大人抱。如此看来,很可能是甲婴儿的父母由于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不烦不乱,能享受乐趣。

  因此,对于孩子的需求及成长的脉动皆较为敏感,较能适时扩展孩子的行为能力,使得他逐步在不被抱的情况下也能有安全感,能自得其乐。乙婴儿则没有学到这样的能力,仍然得依赖较原始的方式——被抱着才觉得安全、快乐。

  2、孩子的独处经验很重要

  培养孩子独处的经验和能力也是帮助孩子养成不依赖个性的必备条件。孩子有许多经验的取得必须在独处并经历各种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才会有真正的收获。让小婴儿独处,听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这并不是指丢下他一人,让他真正“独处”,而是指在喂完奶、换好尿片后,把他安排在母亲工作的房间里,让他自己玩。

  刚开始,孩子可能玩玩自己的手、注视着周围某一件物体。慢慢地,可能需要为他准备合适的玩具。只要他专注于自己的活动,我们都不需去打扰他。万一他遭遇到什么挫折,也尽量让他自己面对;如果他开始吵闹,而我们手边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可以先和他说话,用声音安慰他,等事情告一个段落之后再去抱他。

  这样一方面让他知道妈妈对他的需求并不是毫无反应,但也让他知道我们有需要料理的事情,他必须学习等待。可是,只要我们忙完了,一定要过去抱抱他,好好陪他玩一下,使他对等待有信心。

  3、爷爷奶奶别捣乱

  如果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常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不妨和颜悦色地和他们沟通。即使屡试不得结果,只要珍惜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刻,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步鼓励、培养其独立探索的能力及兴趣,便不需太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