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的原因 如何判断小儿得了厌食症
2016-11-0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钱冷安
一、引起小儿厌食的原因
1.身体原因
(1)某些胃肠道疾病的影响: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以及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可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应具体排查找到原疾病;(
2)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引起消化道变态反应,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药物会导致食欲不振,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引起厌食。
(3)身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也有可能引起厌食。如缺锌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4)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5)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
2.父母方面的原因
(1)喂养不当
因为家庭经济改善、市场儿童零食供应增多,小孩子容易受不了诱惑乱吃零食,高蛋白、高糖的饮食使食欲下降,两餐之间随意吃糖果、点心、花生、瓜子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都影响食欲;
(2)错误教育的影响
家长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儿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家长过分注意儿童进食,容易因为一次的进食不成功而对孩子发脾气,反复诱导或以威胁手段使小儿容易患上厌食症;
(3)家长本身有厌食偏食的习惯
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印象。
3.小儿情绪的影响
(1)因家长溺爱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态度,反而引起神经性厌食。
(2)夏季气候过热,湿度过高以及过多的冷饮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影响食欲。
(3)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4)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等情况都有可能是厌食症的原因。
二、预防小儿厌食的方法
首先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动物食品含锌较多,须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担心做不好,也可以选择更加“傻瓜”的现代化烹饪工具,现在许多现代锅具只需将食材放进锅里,按下按钮,就能实现炒、炸、烤、煎各种形式的菜肴,而且不需要放过多的油和调味品,做出的菜肴更健康、味道更鲜美、也更省时省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苏泊尔空气翻炸锅,是现代有宝宝的家庭的不二选择。此外可增加锌的摄入量,于100g食盐中掺入1g硫酸锌,使锌的摄入达到标准用量(约每日10mg),食欲可以增加。
如有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须及早治愈。
对孩子厌食的心理矫治,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事实表明,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多半也是个厌食者。
2、注意引导。
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大人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
3、创造好的吃饭气氛。
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摄食。
4、不要使用补药和补品
不要使用补药和补品去弥补孩子营养的不足,而要耐心讲解各种食品的味道及其营养价值。
三、如何判断小儿得了厌食症
1、所谓的厌食症,必须先排除小儿是否有感冒或内科慢性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疾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等疾病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等到疾病痊愈后,厌食就会跟着改善,所以必须对上述疾病进行。
2、真正意义上的厌食症是指长时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这种情形一般连续两个月以上,如此,才符合所谓的“厌食”。
3、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详询小儿家庭和学校环境,有无影响进食习惯的因素。
4、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判断:
(1)看年龄,若是1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发现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为疾病所致,应该引起重视,可能是由败血症、结核病、佝偻病和各种营养缺乏症等。年纪稍大的小儿要特别留意其饮食的习惯和平时的生活情况,家庭环境等等;因为家庭环境较好的家庭,小儿容易养成不好的进食习惯,喜欢吃零食等,都有可能引起厌食症
(2)看食欲不振的程度 如果是轻度的食欲不振可能是因为零食过多或者天气、心情不好等原因等所致;若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是厌食症或者其他潜在疾病
(3)有无症状出现 若小儿有轻度食欲不振,但是依然活泼、愉快,多属正常情况。若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热者,多系结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应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寄生虫等。伴反应迟钝,皮肤粗糙,少汗和发育不良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额、颅骨软化等骨骼改变系佝偻病。
四、小儿厌食的饮食疗法
1、 乳食不节型
(1)鸡内金粥:将鸡内金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末。先用粳米100克,加水500~800毫升,煮至稀稠适当时加入鸡内金粉3~5克,加少量白糖,分次温服,连服5日。
(2)萝卜子粥:炒莱菔子10克,北粳米50克。先用炒莱菔子煎汤,然后加入粳米,文火煮成稀粥,每日服1次,连服3日。
(3)山楂麦芽粥:生山楂、炒麦芽各6~10克,粳米50克。先将山楂、麦芽煎水,然后用此水入粳米煮粥。服时加适量白糖,日1~2次,连服数日。
(4)消食粥:莲肉10克,山药30克,芡实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扁豆20克,山楂15克,加入少许粳米煮粥,可健脾消食化滞。每日服1次,连服3日。
(5)淮山内金粥:怀山药15~20克,鸡内金9克,小米或大米150克。将山药、内金研成细末,与米共同煮粥,米熟烂后,加适量的白糖调味食用。适用于小儿厌食,偏食,进食少,伴见食后腹胀、泄泻等。
2、 胃阴不足型
(1)荸荠粥:将荸荠100克去皮捣碎,粳米100克,加水适量同煮,文火熬成稀粥,每日1次,连服数日。
(2)梨汁粥:梨3~5个捣烂取汁,粳米50克,先将粳米熬成稀粥,将梨汁兑入,开一次后即关火,每日1次,连服1周。
(3)蔗浆粥:粳米50克,加入适量水煮成稀粥,将新鲜甘蔗榨汁,在粥中兑入甘蔗浆100~150毫升,分次温服。
3、脾胃气虚型
(1)山药糯米粥:山药30克,糯米50克,文火煮成稠粥,每日1次。长期服用能达健脾之功。
(2)莲子粥:莲子粉或莲子去心5克,糯米30克。先加入适量水煮莲子,微软后加入糯米,文火熬至莲子软烂,随意服食,连服数日。
(3)胡萝卜粥:胡萝卜200克,粳米100 克。先将胡萝卜切碎捣烂,与粳米一同煮粥。1日服2次,可常服用。
(4)猪肚粥:生猪肚50 0克洗净,加水适量,煮至七成熟,捞出,用刀切成细丝备用。再以大米100克,熟猪肚100克,猪肚汤适量,煮成粥,可加葱、姜等调料。经常食用可治疗脾虚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消渴以及消瘦、疲倦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