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小儿抽动症的危害 小儿抽动症患者的心理干预

2016-12-06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吴含玉

一、小儿抽动症的危害

  小儿抽动症即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

  该疾病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摇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表现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不及早治疗,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等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二、小儿抽动症患者的心理干预

  (1)、消除诱因:短暂性抽动障碍中,特别是抽动时间不长的患儿,在行为约见中往往不难寻找出诱因。年幼儿童的诱因通常是看紧张的电视或录像节目、玩*、耳闻目睹害怕的事物所致,因此,寻找诱因并消除它至关重要。

  (2)、详细分析心理因素:应对患儿病前的心理因素应详细分析,找出可能的致病诱因,然后予以解决。年长儿童常因遭受意外,家庭冲突、学习压力太大而产生抽动。如各种矛盾的调整,家庭矛盾,父母、祖父母对小儿的过度要求和强制所造成的精神矛盾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解决。如有学校因素,应与教师联系协同解决。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儿分析精神诱因,找出正确对待的办法。

  (3)、给家长以必要的指导:对患儿的父母说明此病的性质,不要惊慌失措,这样可消除由于父母的过分关注所造成的强化作用。父母对抽动常常过于担忧,应使父母了解抽动发生的诱因,合理安排患儿生活、学习和活动。对患儿的抽动症状不要提醒。指责和给予过度的关注,因为这样使患儿更紧张,对抽动的控制不利,而是对患儿的抽动应采取不予理睬态度,可使症状逐渐消退。多数病人经过数月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帮助患儿消除诱因,提供一个良好而又宽松的家庭环境。采取肌肉松弛疗法、操作性处理法等可望取得良好效果。在患儿接受行为治疗时,要取得患儿与家长的合作,并给家长以必要的指导以协助治疗。

三、引起小儿抽动症的原因

  先天性因素

  1.遗传因素:抽动秽语综合症患儿家族中患抽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症的发病率为10%-66%,比例是很高的。

  2.围生期损害:如产伤、窒息等因素可能与本症有关3.难产、早产、剖腹产所致的小儿颅脑外伤或缺血、缺氧;

  后天因素

  1.其他因素:比如一些突发的疾病、癫痫、外伤、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过敏等。

  2.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

  3.精神因素:比如忧伤、惊吓等情感,情感激动,长期焦虑不安,学习负担过重,受惊吓、看惊险小说、电视及刺激的连环画等。

  4.家庭社会因素:由于家庭生活事件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婚、亲人死亡等影响,抽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四、小儿抽动症不会自愈

  抽动症属于慢性疾病,是不会自愈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只会越来越严重,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的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及时针对诊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增加后期诊疗难度。

  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活必需的矿物质之一,是人体生成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含镁总量为1克左右,其中5%在骨骼中,45%在肌肉和软组织中,5%分布于胃液、血液和脑脊液中。

  健康婴儿镁正常值是2~3毫克/分升。小儿血镁含量虽很少,但对机体作用相当大,它对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保障心肌正常收缩和冠状动脉的弹性、调节酶的活性、保证细胞内钾离子数量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血镁降到1.5毫克/分升以下时,婴儿就会出现貌似低钙那样的低镁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