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如何进行早教 宝宝早教小知识_家庭教育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2016-12-0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吴雨寒
一、家庭教育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家庭教育包括诸多因素,诸如家庭成员的个性、心理素质、思想观念、情感、信仰、风俗习惯等。幼儿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以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对每个家庭成员,特别是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就可能塑造出什么样的个性。如果家长具有良好健康的性格,爽朗、乐观而又活泼,那么这个家庭会较多的充满欢声笑语;如果家长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勤于学习和钻研,那么这个家庭则会较多的充满学习的气氛;无疑,这些对塑造孩子的个性是有重要作用的。家庭教育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幼儿时期,孩子对生活准则和社会规范以及其它知识一概不知,犹如一张空白纸,但是此时幼儿的可塑性极大,模仿性极强,这样模仿不是通过理性去模仿,而是近乎像绘画中临摹一样,凭感性直观的去模仿,所以,往往是良莠不辨,是非不分。
孩子首先模仿的就是与他们接触最多,心理上最接近的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优点,缺点,孩子都会模仿。因此,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做好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答应孩子的事,一定不要落空。平时多做塑造工作,如玩完玩具一定要让孩子放回原处,摆放整齐;脱了衣服要求孩子叠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等等,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孩子自然也就养成了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走出家庭早教的六大误区
1.宠爱过度,要学会爱得适当
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甚至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狭隘的偏见,对待孩子的错误思想行为,没有原则地支持和保护,到头来往往是追悔莫及。这种过于溺爱的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力差,并且还可能会产生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家长的爱心固然可钦可佩,但也要好好考虑后果。父母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家长们对待孩子要爱的适当,爱得合理,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只重视智力发展,需全面培养
培养孩子成才是天下每个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智力发展和孩子的学业成绩上来,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却很少过问。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扼杀了孩子爱玩的天性,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若能从全面发展入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自制力和勇敢精神等,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予以表扬和鼓励等等,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正常智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3.氛围不良,需营造良好环境
虽然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成才,但是对于有些家庭的家庭氛围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些家长经常在家里吵架,打架,甚至闹离婚,这些对于幼儿的心理都会造成创伤。而有些家长则整天忙于工作,对孩子不管不问,甚至在孩子面前也不检点自己的行为,这样的环境,怎能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其实父母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遗传并非起决定作用,而主要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是良好的,那么孩子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
4.物质奖励过多,需精神鼓励
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家长偶尔给孩子一些奖励,在本质上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奖励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合孩子的奖品。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孩子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另外,物资刺激实际上意味着对幼儿能力的怀疑,所以经常接受物质刺激的幼儿,在依赖于物质刺激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因此,家长应当慎用,而多精神鼓励,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5.过于心急,需按部就班
现在的家长都对孩子都寄予厚望,期望孩子能够有更高的学问,更优的待遇,更好的声望。因此从小就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不顾孩子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任意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对孩子过早的进行智力开发,让孩子念英语、背唐诗,剥夺了孩子幸福快乐的童年。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爱动、自我约束力差的天性,家长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而盲目地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做。孩子不但不能实现家长“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反而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搞得一事无成。其实这时,倒不如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以适当引导,变成有利因素,对他们将来的发展起一些积极的作用。
6.动辄体罚,需进行说服教育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真是最熟悉不过了,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有的父母因自己小时受过棍棒教育,觉得唯此法可行,也有人缺乏育儿常识,无从下手,觉得非此无从管教。也有的性格脾气急躁,难以自控,觉得以此训子自然。于是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滥施家长权威。总以为这样的严厉管教,定能教育好孩子,其实往往事与愿违,导致父子、母子关系疏远、感情隔阂,导致幼儿自欺欺人,人格畸形,甚至导致幼儿悲观厌世,为幼儿以后走上犯罪的道路留下隐患。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难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情,但不应动辄体罚,对此家长应尽可能的以说服教育为主。
三、宝宝早教方案
0到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其中0到1岁这个阶段,是宝宝各项意识的觉醒期。在这关键的一年里,家长如果能做好早教工作,可以迅速开发宝宝的大脑,提升他们的智力。
0到6个月:提供安全环境、建立依恋关系
为宝宝提供尽可能优良的抚养环境,让他们有安全感。建立宝宝对父母的依恋关系,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亲要多参与到对宝宝的呵护与教育中,培养宝宝的勇敢品质。
7到9个月:满足好奇心,开发潜力
这个阶段的宝宝对外界抱有很强的好奇心,父母要借助这种好奇心来培养宝宝的爬行、交往各方面能力。
10到12个月: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随着宝宝不断地长大,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在发展,这时多与宝宝交流,可以更快地开发他们的语言天赋。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使用玩具传递给宝宝大小、长短等概念,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
0到4个月宝宝的早教方案
认知能力训练
1.视觉训练:宝宝仰卧时,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带动他的眼球做各个方向的运动。
2.听觉训练:在宝宝的周围,用玩具或乐器发出不同声音,训练宝宝对声音的分辨能力。
3.触觉训练:用手指或不同的物件触碰宝宝的身体,包括手脚脸颊等,训练宝宝对触觉的分辨能力。
4.知觉训练:让宝宝闻水果、吃水果、摸摸烫过的水果的温度,训练宝宝的嗅觉、味觉和对温度的感觉。
动作能力训练
1.头部训练:让宝宝把双臂放在胸前,趴好,家长吸引宝宝抬头,训练他的头部。
2.身体训练:用玩具从左右两个方向吸引宝宝,让他完成身体的左右侧翻。
3.手部训练:把可以发出响声的玩具放在宝宝手上,练习他抓和握的能力。
言语能力训练
1.说笑逗引:与宝宝面对面,用夸张的口型说笑,逗宝宝一起发声。
2.玩具逗引: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来逗他,引他发声。
3.户外逗引:带宝宝去户外,带他到处看,当他高兴时就会发出声音,这时父母要微笑着用单音节话语与他交流。
社交和生活能力训练
1.培养卫生习惯:在相应时间为宝宝做好各种清洁,有助于让他们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2.辨认各种哭声:家长要学会辨认宝宝的各种哭声,了解每种哭声背后宝宝的真实状况。
5到8个月宝宝的早教方案
认知能力训练
1.方位听觉训练:在宝宝周围不同位置、不同距离用玩具发出声音,训练宝宝对声源方位的判断能力。
2.颜色感知训练:为宝宝准备不同颜色的玩具或卡片,告诉他们每种东西是什么颜色,训练他们对颜色的感知能力。
动作能力训练
1.坐的训练:父母要训练宝宝拉坐、靠坐等各种坐的能力。
2.手部训练:把玩具放在宝宝身前、上方等各个方向,让他学会伸手去够。同时可以训练宝宝拍打、递出等各类手部动作。
言语能力训练
1.反应训练:告诉宝宝身边一些东西的名称,让他们根据父母脸上的表情与口型来判断父母说的话,训练他们的反应能力。
2.发音训练:放慢语速,让宝宝看清你每一次发音的口型。
社交和生活能力训练
1.睡眠训练:慢慢减少宝宝在白天的睡眠时间,调整宝宝的睡姿。
2.饮食训练:慢慢减少喂食次数,在喂食时间上,要形成规律。
3.认识自我训练:放一面镜子在宝宝身前,通过说话、动作让宝宝看到镜中的变化,帮助他认识自我。
9到12个月宝宝的早教方案
认知能力训练
1.视觉训练:培养宝宝对外界事物、对书籍图文的兴趣。告诉他们玩具的名称、图的名称,让他们学着认一认、说一说。
2.听觉训练:为宝宝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让他听听不同人说话,听广播,听歌,培养他对语言、对声音的兴趣。
动作能力训练
1.爬行训练:放个玩具在宝宝身前,让他爬行过去碰触。
2.站立训练:一只手扶住宝宝,让他学会站稳。
3.行走训练:拉着宝宝的手,训练他迈步行走,或用玩具激励他走动,在训练的过程中多夸奖他。
4.手部训练:训练他拿笔画画,扔玩具,翻书,往容器里丢东西等各方面手部能力。
言语能力训练
引导宝宝主动说话,多带他看看动物,让他模仿动物的声音。
社交和生活能力训练
1.交往训练:带他见不同的人,教会他“你好”、“再见”的手势。
2.穿衣训练:在帮宝宝穿衣的时候,让他学会配合。
3.睡眠训练:慢慢减少宝宝的白天睡眠时间。
4.饮食训练:慢慢减少喂食宝宝的次数。
四、趁孩子还小这8句话跟他说清楚
生孩子,最难的不是你要承受十月怀胎的辛苦,也不是分娩的时候,要承受极大的痛,而是生下了他之后,你不仅仅要每天负责他的吃喝拉撒,还要担当起教育他的重任。(关注*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想要更轻松地养出一个优秀的娃,还得跳出日常琐碎的框框,用更长远的视角思考问题,尽早让孩子知道这8个道理:
1、父母永远会无条件爱你
不少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说这么一句话:“宝宝乖,妈妈就喜欢你;要是不听话,妈妈就不和你玩了”。这种爱是有条件的,孩子会意识到,只有“自己表现好,妈妈才会爱我。”但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多少有自己活泼、淘气的一面,如果我们为了教孩子的时候更省心,拿“爱”来威胁他,这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多大的恐惧啊?
要知道,一个在爱的沐浴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有满满的安全感,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自信的。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给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那么在我们批评他的时候,他仍然会知道我们只是针对他的行为,而不是个人。这样的孩子,能客观地接纳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正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2、学会说谢谢
也许你曾遇到这种情况,自己煞费苦心帮了一个人,最后一句“谢谢”都没有,使得你很不愉快,暗暗下决心:下次再也不帮这个人了;但是如果这个人真诚地向你表达感谢,再累你也觉得这是一份情义。随着孩子的成长,教会孩子说“谢谢”非常重要,这句话不仅仅能为孩子获得更多的帮助,更多的资源,更体现了孩子的基本教养。
3、独立的孩子,生存能力更强
就算我们是孩子的父母,也不可能一直都陪伴在他的身边,教会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才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日本的家长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参与到家务中来,并且会自己做决策,如独自去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外出旅行时,家长也会征求孩子的看法。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适应外界社会环境,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也会更早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4、输得起的人,才能赢得起
好胜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就算是再有天赋的人,也不可能每一次都赢。那些害怕输的孩子,宁愿不参与、不尝试,也不要给他们扣上输家的帽子。笑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输得起”的孩子。“输得起”的孩子,心态比其他人更好,能受得起“输”的打击,也能在“赢”面前站得住脚跟。告诉孩子,输,其实是经验的累积。
5、运动是一生都该坚持的兴趣
一个在美国生活过的朋友告诉我,她周围的美国人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运动,或者观看各种运动比赛。运动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人没有体育爱好,都不好意思开口跟别人聊天了。难怪每一届的奥运会,美国的奖牌数量都要甩其他国家好多条街。
回到孩子的教育上来,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培养孩子的个人才艺。一个爱运动的孩子,身体素质不会太差,心理素质也不会太差。身体是*的本钱,这个基础不打好,还谈什么“让孩子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
6、保持得体的仪表很重要
我们身边,极少父母会注重孩子的仪容仪表,甚至认为,太过于关注孩子的外表就是错的,这会使孩子变得更虚荣。然而如果你再看多点书、看多点国际新闻,便会知道,能称得上精英的人,都是由内带外散发着魅力的。
别说一个人有内在就足够了,谁谁谁穿得很邋遢,但一样很有才华,这种人是极个别的偏才。孩子以后踏入社会,能不能赢到更多的机会,除了要有知识傍身,更需要有一个得体的仪表。同一个竞争机会,光是仪表这一关,就能刷下一大票人了!
7、你可以害怕,可以哭泣,但过后一定要勇敢
当爹妈的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带孩子打针的时候,孩子由于害怕拼命哭泣,这时候大人往往会说:“不要哭,不疼的,很快就好了。”这样我们不仅忽略了孩子害怕的感受,更剥夺了孩子哭泣的权利。
我们熟知的乒乓球女将“福原爱”就是一个爱哭鬼,看她小时候的视频,常常挂着一大串泪珠在练球,但她一直坚持了下来,成为深受大家喜爱的运动员。害怕和哭泣都是孩子的本能反应,并不等于懦弱。告诉孩子,你可以害怕,也可以哭泣,但过后一定要勇敢。(关注*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8、勤奋是一个人超越自己的最重要王牌
我们在仰慕一个人的成就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这个人是天才,但其实天才经历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了这个道理,并且付诸行动,这种宝贵的品质才是孩子超越自己的最重要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