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 青少年的正确引导
2016-12-1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郑念双
一、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
一、未婚先孕的危害
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还不成熟,还没有达到最佳的生殖状态;未婚先孕目前还得不到社会上性道德和性伦理的承认,一旦怀孕,女性很难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护理,不利于胎儿的发育;未婚先孕可能选择人工流产,流产对女性身心伤害很大;在身体上给女性造成极大痛苦,多次流产有可能造成习惯性流产;给女性在心理上造成阴影;堕胎失败更会导致母婴身体和精神上受到损伤,婴儿可能出现发育不良,母亲可能留下后遗症;有的青少年迫于社会压力有可能匆忙结婚,但由于感情不成熟、事业条件不具备,有可能导致不幸的婚姻。
二、防止*
自己一但可能受到*,应保持冷静,不要抱着轻视或置之不理的态度,忍耐或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但也不可过份敏感,反应太过强烈,可能会激起对方的攻击欲望。必须慎重地表明你的立场及可以接受的界限,拒绝的态度要明确、平静,告知对方你的不悦,请对方尊重你,也请他自爱自重;转身离去或利用人群力量吓退*者。 与一个自己可以信任的人倾拆诉,或寻求帮助。
受*不是受害人的错,不必有负罪感,不必有沉重的思想负担;不要有羞耻感,不要对受到的伤害闭口不谈,而应向你信任的家人、朋友、心理工作者或老师、医护人员倾诉;如果需要,可以寻求法律支援;应到青少年保健中心或医院,检查是否可能怀孕,如必要可采取紧急避孕措施。
三、如何避免意外妊娠?
青少年的同房往往是无计划的,非意愿,缺乏避孕经验的,为了避免意外妊娠应注意以下两点:
1、每次同房都使用高质量的安全套,使用前仔细阅读外包装上的说明书。
2、如避孕失败或未使用避孕措施,可在同房120小时内到附近医院或青少年保健中心采取紧急避孕措施。
最近开展的一项对近千名中学生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亚健康症状相当普遍,已对其健康成长构成较大的潜在威胁。 “亚健康”一般指人体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为确切评估中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河南省濮阳市健康教育所等单位在该市两所中学随机抽取高中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亚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在944份有效答卷中,除4份外均回答有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症状表现,具有16项以上症状表现的学生占61.02%。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疲劳、情绪不稳定、烦 躁、注意力难集中及有压抑感等。其中12.54%的学生对出现的亚健康状态非常着急,20.87%的学生总怀疑自己有病。
据调查分析,导致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是:目前我国政治经济处于大变革时期,来自正负面的应激源给心理状态尚不稳定的中学生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和刺激;相当数量的学生有吸烟、饮酒等嗜好及生活不规律、缺乏适当运动、饮食无节制等不良习惯;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考试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不佳、早恋等事件的困扰;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健康教育,造成学生健康知识缺乏;家庭负担过重、父母离异等因素也极易引起学生情绪波动。
有关专家认为,亚健康的预防尤为重要,应尽快制定实施包括心理、生活行为、体育锻炼、健康教育及科学用药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冲出亚健康的“围城”。
二、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有性方面的困惑,高校的性教育有重要意义
有些人认为性教育应该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尤其是青春期时期进行,这种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果以此来削弱大学中的性教育重要性是不科学的。笔者认为,性教育应该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不只是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得到重视。更何况,我国的早期性教育质量一直不容乐观,往往处于“敷衍了事”或“回避”的状态。即学校按照规定开展了性教育,但是落到实处一般就采取“一带而过”的办法,很难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学生一直存在着性困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在高校中开展性教育,是给已经步入成年的学生“补课”,而且是在最需要的关头“恶补”性知识。
2、学校有一定的性教育但效果不佳
笔者在各个高校的走访中了解到,实际上高校中都开展了一定形式的性教育,但是其效果却不是很好。很多学校只是将性教育设为选修课程,接受教育的学生面很窄;有的学校是在心理咨询方面涉及到了相关的内容;有的学校则只有一些学生组织会开展一些性教育方面的相关活动。可见,高校中开展的性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3、关于改善高校性教育的几点建议
首先,改善高校的性教育要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学校重视起来。只有在学校高度重视的基础上,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高校性教育要逐步走向全方位、专业化。全方位主要是指高校中的性教育要扩大范围,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最好是设立为必修课,即使是选修课也要扩大规模,同时加大宣传。专业化一方面是知识内容的专业化,另一方面是教师水平的专业化。因为性教育涉及的教学内容是有一定的专业性的,需要有专业的老师才能正确的引导。
第三,教育模式多元化。课堂教学是性教育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单一模式。课堂外的教育形式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设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开展宣传活动、举办讲座都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弥补其不足。
三、青少年早恋的8中类型
第一种,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仪表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专长型,就是因为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而产生的早恋;品性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而产生的早恋。
第二种,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种,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
第四种,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周围人是指所出的同年龄群体。
第五种,愉悦型,即为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早恋现象。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密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密切交往,逐渐转变为早恋。
第六种,补偿型,即为了获得感情补偿和排解受挫的情绪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感情补偿是指青少年在学业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摆脱感情创伤,一些青少年就想用早恋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绪,从异性那里获得感情补偿。
第七种,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性的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性朋友往会迅速向早恋关系发展。
第八种,病理型,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在当代社会,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体早熟,身体外观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变态心理。这些都会诱发青少年的早恋现象。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方式
一、需要记录每天个人生活的状态,比如身体的反应和心理的反应,比如担心些什么,又渴望些什么?这对日后进行危机干预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能防止一些心结凝冻在心底里,形成创伤。
二、有些人特别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想说就说出来,想写就写出来,甚至想哭就哭出来,这样能够缓解心理压力;而且尽量来接受他人善意的劝解和帮助,还可以通过运动,或者散步、聊天、逛街以及唱歌等等多种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三、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人的帮助,还没有从困惑中走出来,抑郁的化解没有显著的效果,不妨主动申请,向有关的学校、医疗机构、精神疾病科、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提出心理援助的请求,这样危机就能缓解,痛苦的过程也越来越短,程度也越来越轻。我们出现心理危机,只要应对及时、正确,就能转化成人生资源,有利于我们自身在心理、生理方面的个人成长,也有利于帮助他人,可以理性的面对一切,以科学的态度,以高超的技能,,实施危机干预,尽快从危机向资源进行转化。
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全社会各界,尤其向学校团体发出呼吁,我们需要警示安全人生危机,不管遭受任何重大的伤害,每个人都有好好生活下去的权利。生命需要保护,身体需要健康,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够引起我们教育界的极大关注,生命存在、生命危机的自救、救助能够成为我们教育教学重要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