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特别爱出汗
2017-01-0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余雪枫
一、宝宝特别爱出汗的两方面因素
汗由皮肤汗腺分泌,汗腺是人体皮肤调节体温的重要结构之一。小儿时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平时活动量大,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较多,所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再说小儿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即使晚上也爱出汗,这是正常现象。宝宝多汗,是正常还是疾病?凡是宝宝汗腺分泌过多称多汗。
引起宝宝多汗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1、生理性多汗:宝宝多汗大多是正常的,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如夏季气候炎热而致小儿多汗;婴幼儿刚入睡时,头颈部出汗,熟睡后汗就减少;宝宝游戏、跑跳后出汗多,一般情况很好;冬天宝宝衣服穿得过多,晚上被子盖得太厚,加上室内空调温度过高,使得宝宝过热而出汗多。有的宝宝出汗仅限于头部、额部,俗称“蒸笼头”,亦是生理性出汗,父母不必担心。
2、病理性多汗:宝宝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过多,表现为安静时或晚上一入睡后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湿枕头、衣服,称之为“病理性出汗”。如婴幼儿活动性佝偻病、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小儿低血糖、吃退热药过量及精神因素,如过度兴奋、恐惧等。有的宝宝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每种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还有多种其他疾病表现,父母需带宝宝去医院就医,进一步做有关的检查。
1)活动性佝偻病:一岁以下的婴儿多汗,若缺少户外活动不晒太阳,没有及时添加鱼肝油、钙粉,父母则应观察宝宝除了多汗外,是否伴有佝偻病其他表现,如夜间哭闹、睡在枕头上边哭边摇头而导致后脑勺枕部出现脱发圈(又见枕秃)、乒乓头(枕骨处骨质变软,扪之似摸乒乓球的感觉)、方颅(前额部突起头型呈方盒状)、前囟门大且闭合晚等表现。父母应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检验,以明确诊断。
2)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宝宝往往不仅前半夜汗多,后半夜天亮之前也多汗,称之为“盗汗”。同时有胃纳欠佳,午后低热(有的高热),面孔潮红,消瘦,有的出现咳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往往有结核接触史,家中老人、父母或保姆患有结核病。
3)低血糖:往往见于夏季天热,宝宝出汗多,夜间不肯吃饭,清晨醒来精神萎靡。患儿表现为难过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
4)其他小儿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多汗,同时伴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如伤寒、败血症、类风湿病、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或血液病等。
二、爱出汗宝宝的5个护理要点
多汗宝宝巧护理,能防止宝宝皮肤疾病发生,同时也能减少宝宝感冒的发生几率。
1、穿纯棉质地内衣:纯棉质地的衣服透气、吸汗,贴身穿着也比较舒服。
2、调节室内温度:每天早、中、晚坚持定时通风换气,尽量做到每次开窗10~30分钟。如果是炎热的夏天,有条件的家庭可使用电扇或空调降温,但要注意风不能直接对着宝宝吹,尤其是宝宝睡着后,皮肤毛孔开放,身上有汗,直接吹容易受凉。冬天有暖气的家庭,不要让室内过热,以免室内外温差大宝宝爱感冒。
3、衣服及被子不可太厚:宝宝衣着和被子的厚薄应与大人相当,尤其是冬天不要穿得过厚,盖得太多,否则宝宝容易出汗。而且从小锻炼宝宝的耐寒能力,也有助于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4、勤洗澡:勤给宝宝洗澡,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这是因为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过多的汗液积聚在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容易导致皮肤溃烂并引发皮肤感染。
5、多喝水或汤:出汗严重的宝宝,由于体内水分丧失较多,如果不及时补水,就有可能脱水。出汗会使身体失去一定量的钠、氯、钾等,淡盐水则可有效补充这些物质,对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而导致虚脱有重要作用。父母也可做紫菜汤、西红柿蛋汤、水果汁等为宝宝补充水分。
三、宝宝爱出汗的5个调理偏方
专家介绍,其实家长可以让孩子有适当的饮食,多吸取一些补气血、健脾胃的食物,达到让孩子气血充足的目的。其中,食补又有很多不同,比如补脾、补气等。专家建议,父母可以选用的有沙参、麦冬、太子参、莲子、玉竹、杞子、山药、百合、芡实等食材,拿来煮汤、还可以炖点稀饭。针对气阴虚的宝宝,父母可以拿太子参或者栀子泡水给宝宝喝;没有气虚的,就可以选用其它的。如果宝宝出汗比较重,可以加一些五味子、乌梅等,但都应该经过医生辨证后使用。以下是医生推荐的几个食疗方,供参考:
1、黄芪红枣汤:黄芪15克、红枣20只。加水适量,文火煮1小时以上。每日服用1剂,分2~3次服用,连服15天。这个食疗方可以益气固表,改善表虚不固型多汗的症状。
2、小麦红枣桂圆汤:浮小麦30克、红枣12克、桂圆12克。煮30分钟食用,适合6~7个月以上的宝宝,对营卫失调型多汗效果不错。
3、滋阴粥:银耳10克、莲子12克、红枣12克、杞子10克、粳米50克、冰糖少许。先把银耳用温水发泡,然后将莲子、红枣、杞子、粳米煮半熟,再加银耳和冰糖煮到烂熟。使用于气阴虚型的多汗,1岁以上的宝宝适用。
4、乌梅煎:黑豆30克、乌梅10克、红糖12克、粳米50克。加水煮30分钟食用,适合1岁以上宝宝,气阴虚型多汗。
5、固表补气粥:党参12克、白术10克、麻黄根10克、粳米50克、红糖12克。将党参、白术、麻黄根加水煮30分钟,去渣留汁,然后再将粳米放入汁中煮粥,熟后加红糖食用。这个方适合气虚型的多汗,1岁以上的宝宝都合适。
四、宝宝汗多的4种类型及中医调理方法
传统中医理论中,什么叫做汗证呢?专家解释,中医所说的汗证就是指排除疾病、衣着、饮食失调、外感风寒、暑湿等外来因素后,孩子在安静的状态下,全身或者身体某些部位汗出很多,或者大汗淋漓不止的一种症候。其中,小儿比较常见的是自汗和盗汗,在临床上,很可能都会同时出现。
根据医生经验,2~6岁的孩子出现汗证大部分是一种“虚”的表现,因此常说孩子爱出“虚汗”。孩子气虚会影响到血,进而影响到五脏。久而久之,孩子的体质就会变得虚弱。这时候如果排除了身体病变,以下几种情况可以通过中医来进行调理。
1、表虚不固型:宝宝体质虚弱的话,常常就会是这种体质类型引起的汗证。主要表现为宝宝经常出汗,并伴有盗汗,一般在头部和肩部特别容易出现多汗,玩耍以后出汗比别的宝宝要多。这种孩子平常很容易患感冒,脸色显得苍白,手脚也比较冰冷。这种汗证的治疗方法要以益气固表为主,可以选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
2、营卫失调型:这种类型的汗证主要是由于患上各种急、慢性的疾病后,宝宝的“营气”和“卫气”失调造成的。这种情况的宝宝经常全身无故出汗,怕冷怕风、有时候还会伴有低烧。父母可能还会看到宝宝经常精神疲倦,胃口不好。这种情况,医生会调和“营卫”,让宝宝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
3、气阴二虚型:不少妈妈会发现孩子在早晨醒来时,背后都是汗,床上也湿了一大片,这就是盗汗。如果孩子常常盗汗,可能就是气阴虚了,这也是许多妈妈最常碰到的情况。一般出现气阴虚的孩子体型比较消瘦、出汗多、精神不好、面色潮红、口干、大便干,手脚心热,有时候体温还有点低热。如果宝宝盗汗以手足心、胸腹部等部位教多,或者醒后哭闹、低热等,可能是偏阴虚,可用酸枣仁汤合生脉散加减;如果宝宝伴有拉肚子,可能偏气虚,可以用益气汤合生脉散加减。
4、脾胃积热型:宝宝常常都会出汗,尤其是四肢最为明显,或者仅仅有四肢、额头出汗,还伴有腹胀,那宝宝可能就是脾胃积热型汗证。医生会开异功散加减方,给宝宝健脾泄热。
不过,专家提醒,仅仅依靠这些表现来判断宝宝的出汗原因还是不够的,最好能给中医医生把脉、问诊,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