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淋巴水肿的饮食禁忌_如何治疗淋巴水肿

2017-02-1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唐尔芙

一、慢性淋巴水肿的治疗有哪些

  大多数淋巴水肿不需要外科手术。约15%的原发性淋巴水肿最终需行下肢整形手术。现有手术方法除截肢手术均不能治愈淋巴水肿,但可明显改善症状。

  (1)手术适应症:①肢体功能损害:由于肢体粗重易疲劳和关节活动限制。②过度肿胀伴疼痛。③反复发作的蜂窝织炎和淋巴管炎经内科治疗无效。④淋巴管肉瘤:长期淋巴水肿恶性的致死性原因。⑤美容: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为年轻妇女,对于肿胀明显并有美容要求者可考虑手术,但应以改善功能为主,美容为辅,否则疗效可能不尽人意。

  (2)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包括:①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肢体水肿减少至最低限度。有下肢垫高、下肢悬吊和骨牵引等方法,下肢抬高60度为宜。②控制感染:对反复发作的急性蜂窝组炎和急性淋巴管炎,应选用敏感药物于术前、术中静脉或肌注给药,减少术后皮瓣感染机会。③清洁皮肤:达到溃疡愈合或控制局部感染的目的。④保持术后引流通畅;分离的粗糙面可有毛细血管持续渗血。必须放置负压引流,保持皮瓣下无积血积液,减少影响皮瓣血供的因素,防止皮瓣坏死、感染,降低手术失败率。⑤术后继续抬高患肢,减轻患肢水肿,有利于静脉及淋巴回流。

  (3)手术分类:淋巴水肿手术可分为两类:①病变组织广泛切除术。②淋巴回流重建术。根据实验及临床证据,后者的部分或大部分良好效果事实上是在广泛病变组织切除的基础上取得的。单纯重建淋巴回流,手术操作十分精细,但疗效甚微。由于继发性淋巴水肿管腔塞点近远端的淋巴系统功能完好,外科手术重建区域性淋巴回流应可获得良好疗效,相反,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的近远端淋巴管发育不良,待重建淋巴回流手术不能改善症状。

二、淋巴水肿的饮食禁忌

  1、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膳食是属于淋巴水肿的预防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淋巴水肿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研究表明,淋巴水肿不能在弱碱性的人体中形成,调整体液酸碱平衡,是预防淋巴水肿的有效途径,而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所以应常吃碱性绿色有机食品以防止酸性物质在体内积聚,导致酸性体质,诱发淋巴水肿。合理调配饮食结构.淋巴水肿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2、注意饮食禁忌,淋巴水肿需避免进食酸辣、冷热等刺激性较强和过期变质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一般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应吃一些防癌或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因素。这也是对于淋巴水肿的预防措施。

  3、日常生活中压力过大或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可引起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可见过重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是诱发淋巴水肿的重要因素之一,淋巴水肿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学会缓解和释放压力,懂得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三、淋巴水肿要做哪些检查呢

  1.诊断性穿刺组织液分析

  皮下水肿组织液的分析,有助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检查通常用于慢性粗大的肿胀肢体,只需注射器和细针即可操作,方法简单、方便。

  2.淋巴管造影

  淋巴管穿刺注射造影剂,摄片显示淋巴系统形态学的一种检查方法。

  3.同位素淋巴管造影

  由于淋巴管X线造影不能提供淋巴系统功能的定量动力学资料,也不能提供来自不同肢体部位淋巴引流的简单情况,因此目前开展一种有价值的静态淋巴系统内烁造影(核素显象),将锝鍊硫化物胶物0.25ml(75MBq)注射到双足第二趾蹼皮下组织。用r照相机正对患者下腹部和腹股沟区,分别在1/2、1、2和3小时作静态图像扫描,再分别计算髂腹股沟淋巴结摄取的同位素量。用同位素显象研究慢性淋巴水肿的淋巴功能,提示患肢淋巴回流的减少程度与淋巴水肿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严重淋巴水肿,同位素摄取率几乎为0,而在静脉静脉性水肿淋巴回流的吸收百分比显著增加。

四、淋巴水肿发病原因

  1.原发性淋巴水肿

  (1)先天性 单纯性遗传性。

  (2)早发性 原发性淋巴水肿可分型如下:①淋巴发育不全,伴皮下淋巴缺如;②淋巴发育低下、淋巴结和淋巴管小而少;③淋巴增生,伴淋巴结和淋巴管大而多,时有扭曲和曲张。

  其中淋巴发育不全十分罕见,常见于先天性淋巴水肿。发育低于是最常见的类型。单纯性及咐性淋巴水肿均属先天性。早发性淋巴水肿多见于青春期女性或年轻妇女,于月经期症状加重,故推测病因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占原发性淋巴水肿85%~90%。35岁以后起病则称之迟发性淋巴水肿。

  2.继发性淋巴水肿

  (1)感染性 寄生虫、细菌、真菌等。

  (2)损伤性 手术、放疗、灼伤等。

  (3)恶性肿瘤性 原发性肿瘤、继发性肿瘤。

  (4)其他 全身性疾病、妊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