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水份防暑降温,夏季防暑热茶比冷饮效果好,三伏天如何保健
2017-03-0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孙尔芙
一、补充水份防暑降温
1、应少量多次,每次100毫升为宜。饮水过多,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中,使血量增加,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人体的渗透压降低,影响水代谢,使水分吸收速度变慢,再者,喝多排多,使得大量盐分流失,破坏血液中盐平衡,很容易增加身体的疲劳感,会引起肌肉痉挛。
2、水的成分可以自行补充。一般在运动前可以按如下配方将水饮料备好:每1000毫升的凉开水中,加入食盐4克,葡萄糖100克和橙汁150毫升。这样既补充了水分,也补充了盐、葡萄糖和维生素,使体内水盐代谢平衡。
3、剧烈运动中或后,不宜大喝冷饮,使肠胃血管受到冰冷刺激,引起血管突然收缩,使胃部痉挛,胃痛,长期如此,会导致慢性胃病;再者,剧烈运动时,咽喉毛细血管出于扩张状态,突然受凉刺激,容易引起喉部发炎,咳漱症状。
二、夏季防暑热茶比冷饮效果好
暑季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喝上一杯冷饮,顿觉凉彻心底,暑气全消。但医学研究表明:防暑降温,热茶比冷饮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钾离子丢失过多,钾与钠共同维护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神经、肌肉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有重要影响,体内钾不足时,常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中暑。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
居室应保持幽静、清洁、通风凉爽。可将住宅内前后门窗洞开,徐徐而来的穿堂风可有效地降低室温,有益空气新鲜。炎夏,容易疲倦和烦躁是安然入睡之大敌。夏天应处事冷静,不宜激动,使神经处于安静状态,做到“心静自然凉”,因而会收到降温、尽快入睡的效果。
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因为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三、防暑降温6小常识
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
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不宜佩戴金属首饰。
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佩戴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四、三伏天如何保健
前日,市民小陆突然胃痛,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肠胃炎。医生说这是由脾胃虚寒加上饮食不当所引起。小陆纳闷,正值最炎热的三伏天,就算脾胃虚寒又怎么那么容易出事呢?原来,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引起中暑,身体多项机能也容易出问题。
作为多年老中医,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耳鼻喉中心教授龙目恒指出,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岭南地区的湿热更为显著。“广州地区湿气、热气一起来,人们会很想吃生冷食物,美其名曰降暑。其实这样很不好,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轻则消化不良,重则如部分脾胃虚寒者会因此引发肠胃炎、胃溃疡。”
龙目恒称,三伏天很多人会进入“做事无精打采,坐着就想睡”的亚健康状态。这类群体需要重点注意作息和饮食,建议“一定要多喝水,促进内循环。不能久坐,抽出时间来运动,否则亚健康会变成不健康。”
在三伏天里,不少市民会去“跟贴”三伏贴。龙目恒介绍,“三伏贴确实是有调理气血、祛除寒邪的效果,但是千万不能乱用。三伏贴要贴对穴位,对穴位不熟悉普通人自行贴很有可能会弄巧成拙,治病反而治出‘病’更划不来。”
三伏天健康小贴士
主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淮山等。
忌食酸辣油炸和冰凉的食物,它们容易伤肠胃,引发肠胃病。
室外工作者每天可喝一杯淡盐水,适当补充缺失的盐分。
运动可选择游泳和爬山,避开炎热的太阳。
出汗时一定不要吹空调,吹空调时不宜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