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秋冬季幼儿护理的误区有哪些呢 秋冬幼儿保健常识

2017-04-2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周幼蓉

一、秋季小儿咳嗽的误区有哪些

  小儿咳嗽的误区有哪些?咳嗽是睡都不陌生的也是都有经历过的,小儿咳嗽也是比较常见的孩子会出现的一种症状,但是很多家长对孩子咳嗽有错误的认识,那么对小儿咳嗽的误区有哪些呢?

  一、与鼻塞、流涕没关系

  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只针对咳嗽的症状治疗,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小儿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血管丰富,容易充血引起鼻塞、流涕,致使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引起小儿咳嗽。因此,在选择小儿咳嗽药时,含有减充血剂*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也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二、一咳就用镇咳药

  一些家长认为咳嗽就要镇咳,孩子一咳嗽就应马上用镇咳药治疗,这是非常危险的。小儿一般不适合单纯服用镇咳药,特别是小儿咳嗽带痰时。目前常见的止咳药多含有强烈中枢性镇咳药成分,如可待因、福尔可定等,这类药直接作用于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使用后,虽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止咳效果,但可能导致更大的疾病隐患。因为小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服用较强的止咳药,造成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不仅影响呼吸功能,还有可能形成深部病灶,使病情加重。此外,有些药服用一段时间后还会成瘾,对小儿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儿童咳嗽早期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三、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就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孩子咳嗽时就一定要用消炎药,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常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所以,小儿咳嗽时不要滥用消炎药,以防对小儿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四、使用成人止咳药

  一些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以为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用量就行了,此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必须弄清楚,小儿与成人不仅是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一些小儿吞咽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就不能用口服制剂,而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用于小儿后由于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小儿咳嗽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产品。

  五、用中药止咳,副作用少

  一些家长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宝宝咳嗽就随便给小儿服用中药,这会造成预想不到的后果。中医认为引起咳嗽有很多情况,风寒、痰湿、体虚等都可引起小儿咳嗽,但是小儿咳嗽比成人更难以辨证,身体的承受力也较成人差,如果小儿风寒用凉药,反而加重病情,不可收拾。而且中药也有不良反应,所以小儿咳嗽不要随便服用中药。

二、秋季宝宝上火的认识误区

  秋季,气候异常干燥,大人小孩子都更容易上火。当孩子上火了,怎样才能及时发现呢?孩子上火有哪些症状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儿上火的误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上火的“火苗”,一年四季无处不在,需要妈妈细心呵护,捕捉 “火气冲天”症状,当好贴身“消防员”,随时准备扑灭宝宝“大火”。另外“扑火”同时,还要注重对宝宝肠道、脾胃综合调理。

  日常生活中,0-6岁的小儿上火三大特点就是“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常常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糜烂、厌食、便秘,还有眼红、眼屎多、嘴唇干裂、嗓子干涩、口臭、腹胀、腹痛,因此小儿烦躁易怒、易哭。没有经验的年轻妈妈通常不会对这些由于“上火”而引发的症状表现出足够的关注和认识,未能及时做好宝宝“烈火炎炎”的消防员。

  误区1:只有夏秋才会“上火”

  事实上,儿童脏腑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大时都有可能为孩子的“上火”造成隐患。

  春天,孩子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造成人体“上火”;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孩子一受凉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误区2:只要注意饮食,宝宝就会防“火”于未“燃”

  饮食不正常导致消化不良和积食只是儿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以及“外部环境扰乱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也会使儿童体内产生“内火”。

  误区3:一发现皮疹,就用皮炎平

  小儿皮疹大部分属于风热时邪范畴,邪易化热,起病后迅速见到热郁肌表。大部分是由“上火”直接引起的,治疗要从里解表清热。

  误区4:不懂听宝宝哭闹“童言”

  婴幼儿不会用言语表达,哭闹经常就是向妈妈倾诉的“童言”。宝宝上火后最容易引发口腔溃疡/糜烂,导致口腔疼痛,或者宝宝便秘,排便疼痛而哭闹。因此宝宝哭闹不停,妈妈要仔细检查宝宝是否有上火的“难言之隐”。

  小儿上火的“火苗”,一年四季无处不在,需要妈妈细心呵护,捕捉 “火气冲天”症状,当好贴身“消防员”,随时准备扑灭宝宝“大火”。另外“扑火”同时,还要注重对宝宝肠道、脾胃综合调理。

三、幼儿秋冬保健5*

  背暖

  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适当温暖”,就是不可“过暖”,过暖则背部出汗多,出汗多反而因背湿凉而患病。

  肚暖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母乳的消化吸收,且不能把营养物质有效送至全身各个器官。另外,中医还认为,脾胃与免疫功能有关,对于疾病的预防有其特别的重要性。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睡觉时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

  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头凉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所以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心胸凉

  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肺为华盖”,肺就像两片叶子,它正常撑展,才能发挥吐故纳新的功能。

  古代先贤早已告诫人们:“儿童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弱,便宜损伤。”王教授解释说:新生儿离开母体后,需要逐渐适应外界寒暖的变化,需要自己调节体温,如果这时给孩子暖衣厚被,孩子要调节体温就要出汗,而体液过多消耗,就不能适应寒冷刺激。所以要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适应能力。另外古人的“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强调了“薄衣”的习惯应从秋天开始养成,慢慢适应,到冬季再略加衣服即可。这样既锻炼了小儿的耐寒力,又不致受风寒。

四、秋冬季幼儿疾病预防与保健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秋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对于体质差、易感染疾病的幼儿,家长可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注射,同时还可给孩子服用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等中药,以加强预防流行型感冒

  合理穿衣,随时增减。有的家长给小儿穿衣过多,孩子稍有活动,汗水把内衣湿透,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同时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在活动前或进入有暖气房间时应脱去外衣。

  外出最好戴口罩,避免着凉。夜间盖好被褥,家长应勤查看,幼儿蹬被褥时及时盖好,以免孩子着凉。不然,常会引起其它大病发生,如肺炎、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炎。

  注意保持幼儿寝室活动场所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空气不流通,不利小儿的健康。

  秋冬季天气寒冷,幼儿需要的能量和热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应增加些能量高,热性的食物。如肉类、

  鱼类、家禽类、乳类、豆类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补充红枣、红豆等健脾补血的食物。

  秋冬季还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成分。幼儿代谢旺盛,需水量大,个别特异性体质的幼儿还要视情况增加饮水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