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怎么治疗小孩遗尿 小孩遗尿症状

2017-05-11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罗若南

一、小孩遗尿是什么

  人的排尿过程是,从肾脏分解排泄的多余水分、电解质、体内垃圾、体内细胞的代谢产物等的混合液体尿液逐渐贮存到膀胱,当膀胱达到一定的容量,尿液的压力刺激位于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由压力感受器发出的排尿信号经周围神经系统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经分析处理后适时发出排尿指令,该指令到达膀胱,引起尿道括约肌松弛、逼尿肌收缩,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从这一生理过程看,倘若神经系统损害,或膀胱等相关器官有占位性病变,均可引起异常排尿即遗尿症。这种遗尿症不分白天夜晚、床上或非床上、清醒或非清醒状态均可发生,且往往伴随其它病变同时出现。尿床则不同:其一,尿床是在睡眠状态,是在当事人无知觉的情况下排出尿液在床上;其二,尿床一般不伴随其它典型的神经系统病变或占位性病变体征;其三,尿床患者的理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据此分析,尿床仅仅是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或神经功能不协调所致。比如膀胱的压力感受器反应阈偏低,导致患者膀胱贮有少量尿液时,即可引起压力感受发出排尿信号引起排尿,因此患者有尿泡小、排尿次数频繁等表现。患者排尿中枢兴奋抑制功能紊乱,患者常有梦中排尿或起床时视力模糊、辨不清方向等表现。一般人在睡眠状态下,泌尿系统的工作应当处在低迷状态,而尿床患者则往往相反,泌尿系统仍在兴奋工作中。

  有人认为,尿床似有遗传,虽然临床上确有不少患者的长辈有尿床病史,但我们尚未发现尿床患者遗传物质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因此笔者仅赞同尿床有家族倾向,不赞同尿床有遗传性一说。综前所述,尿床是由于神经功能不协调所致,有家族倾向,尚未发现遗传证据。

二、小孩遗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膀胱功能训练,一般儿童膀胱可容纳300毫升左右的尿量,白天应多鼓励孩子多饮水,有意识的使膀胱多储尿,当每次尿液达350毫升以上,宝宝的膀胱便具备了一定的储存尿液功能,然后再训练孩子排尿中途停止再排尿,以训练膀胱括约肌的功能,达到令宝宝可以控制排尿的目的。

  2、现代生物免疫调控疗法,无创高效治疗儿童遗尿症!

  现代中医免疫调控疗法是利用精密数字化*仪器将生物蛋白在自动分解成生物离子,直达大脑,促进脑代谢,改善大脑记忆,恢复大脑功能,改善睡眠障碍,促进觉醒,提高机体免疫力,再通过现代中医调理,从本源出发,调节免疫系统,最终治愈遗尿症。

  3、使用遗尿报警器,叫醒宝宝排尽余尿,并清洁床单。通过反复训练使孩子最终能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有效率在70-80%。

  4、中医温补固肾。

  5、养成规律生活,睡前排尿,注意每次夜尿床的时间,提前叫醒孩子并督促其排尿。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在整个疗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通过病史了解导致遗尿的精神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对于可以解决的精神刺激因素,应尽快予以解决,对原来已经发生或现实客观存在主观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着重耐心地对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引起情绪不安。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的。

三、小孩遗尿的病因有哪些

  1、尿床与神经调节系统--即大脑皮层、脑干及脊髓初级排尿中枢与支配膀胱、尿道的阴神经、腹神经、盆神经、骶神经等。由于大脑、脑干的功能发育延迟,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弱或脊髓及各神经传导通路障碍等,致膀胱及尿道控制失约而遗尿。

  2、尿床与膀胱--因膀胱功能发育延迟,不能安全行使自主控制能力而出现储尿期的无抑制性收缩,使膀胱容量小、敏感性高、顺应性差;膀胱充盈期和收缩期感知能力不高,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低于睡眠觉醒阈值;膀胱压力感受器功能异常,不能提供预警信息等,使之未醒先尿。

  3、尿床与尿道--尿道的关闭功能不全,即不稳定尿道引起遗尿;尿道畸形如先天性狭窄等。

  4、尿床与睡眠觉醒功能障碍-睡眠觉醒功能发育迟缓、觉醒功能障碍是遗尿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功能障碍可因膀胱充盈及收缩的感知功能不全或过度疲劳使睡眠过深而引起,也可因排尿功能不全或发育迟缓而引起。

  5、尿床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正常人ADH分泌白天比夜间少(1:2.5),尿量随ADH的分泌而发生相反的变化(白天和夜间尿量比约为3-4:1),部分遗尿的孩子因夜间ADH的分泌不足(1:1.4)致夜间尿量增多,产生稀释尿,加重膀胱的负担而遗尿。

四、小孩尿床的表现是什么

  1、小儿遗尿症状:平时易出汗,尤其夜间出许多,睡觉姿势多为爬或蜷卧式,脾气古怪、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冬天或阴雨天加重。
  2、小儿遗尿症状:在生殖泌尿系统,男女差别甚大,甚至尿床的比例也有所不同,这在四至六岁男女皆相似。但到七岁后男孩却大于女孩子,十一岁时男孩尿床的比例比女孩高两倍,此可能是女孩的生理成熟较早,继发尿较少,如厕训练反抗性较少的原故。
  3、小儿遗尿症状:幼儿园午睡时出现尿床的现象。虽然还不是“白天遗尿”,但几乎每天午睡时都难以克服。这种现象有时会延至四~五岁,并由于引起本人紧张和父母的注意与焦虑,因而变得越来越厉害,甚至有恶性循环的趋势。这类现象往往成为幼儿园全托保育的一个问题。
  4、小儿遗尿症状:睡眠昏沉,难以叫醒,醒后不知。家人强拉下床,常抓身挠头,神志迷糊,不知所措。家人叫其尿时,尿不出或尿不尽,往往随后上床睡一会,便尿床了。入睡后不自主排尿,常发生在夜间相对固定的时间,上半夜较多,有时一夜数次,甚至午睡也尿床,可持续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