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中医夏天养生之道_夏季如何祛湿

2017-05-30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伍怜寒

一、夏季养生之道先养气

  易上火 需调养心神

  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夏季心火易于旺盛,病人动辄上火发怒,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要求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

  温水澡 防着凉感冒

  许多人在夏季的夜晚喜欢在街上纳凉至深夜,甚至整夜睡在星光之下,其实这是不好的习惯,夏季虽然炎热,但是夜里的雾露之气还是会伤害人体。很容易引起风寒感冒,主要体现在恶寒、头疼、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这个时候喝上一碗姜汤,你会发现感冒症状好了许多。酷热盛夏,每日洗一次温水澡,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措施。

  祛暑湿 重饮食调节

  夏季气候炎热,暑热当令,心火易于亢盛,一般情况下,饮食上宜用清心泻火、清暑之物,如西瓜、绿豆、赤小豆、苦瓜之类,夏至以后,阴气渐重,人们不适合在夏季吃太过寒凉的食物、饮料而伤了脾胃,引起腹泻。因此,可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饮以祛暑化湿,调整脾胃功能。

  练身体 做合理运动

  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丧失过多,如果运动量过大,更会造成出汗过多,耗伤气阴,患者则出现头昏胸闷、心慌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夏季运动不要过分剧烈,而且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宜选择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等,有条件者可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

  补睡眠 调节阴阳气

  夏日睡眠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晚睡可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起可顺应阳气充盛,有利于情绪调畅,中午应适当休息,一则或避暑热炎炎之势,二则可弥补夜间睡眠之不足,消除疲劳。

  治痱子 用草药洗浴

  大暑以后,往往天暑地湿,暑湿之气交蒸,天气闷热,易患疖疮、痱子等。注意皮肤护理,同时适当采用一些天然的草药洗浴,则会令人度过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叶浴,将桑叶100克左右放入锅内煮10至15分钟,再倒入浴盆内即可,能消除皮肤痤疮、疖肿等。

二、养生之道之夏季如何祛湿

  下面我们来看看祛湿养生疗法:

  一、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二、传统艾灸祛除体内湿气

  传统艾灸具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对祛除体内湿气效果很好。体内湿气较重的人可以艾灸中脘穴(脐上4寸处)10~15分钟,具有补中气、行气活血的功效,可有效缓解胃部不适。

  另外,丰隆穴(人体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处)、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也具有较好的祛湿作用,平时可常灸。

  三、调息养气来站桩

  站养生桩是如今调整身心最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它能够在根本上消除阳虚所导致的不少身心问题,健脾祛湿。

  方法步骤:两脚保持与肩同宽,双手抱胸前,呈抱球姿势,双腿同时弯曲,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全身都要放轻松。在站养生桩的时候,可以在心中冥想,当感到自己的掌心有一种酸麻的感觉,将胳膊举高或放低,高举时不过眉,放低时不过肚脐。两只手可以左右调整位置。

  注意:站桩时间不宜过长,要循序渐进,初学者站10分钟就会有效果,之后可以渐渐加长时间。

  四、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在祛除湿气方面,辣椒和葱姜蒜这些配料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辣椒和姜,性微热,祛湿比较有效,但是在夏季,要注意量,达到平衡,过多则会导致火气旺盛,不要刚去了湿又来了火。

  五、少盐,帮助肾排水

  吃太多盐必导致更多的水摄入,很多口重的人都不苗条。许多科普文章常常提醒大家夏季要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这种提示是没错的。

  但这主要是针对夏日从事剧烈运动、体力劳动的人,对很少出汗的白领们来说则未必合适。因为摄入体内的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当摄入的食盐太多或肾脏有病变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将摄入体内过多的钠排出。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时较多的水进入血管,极易造成水钠潴留,水肿也就不请自来。你虽没多吃,看上去却比别人大一号。

  如果不是出汗太多,夏季仍然要坚持低盐饮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的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特别是对于肾脏有疾患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六、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三、中医夏季养生之道你知道吗

  一、精神调养

  五行学说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因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季,要着重心神的调养,要保持神清气和,欢乐畅快,切忌暴躁,焦虑。

  二、起居调养

  夏季作息,睡眠要充足,不要熬夜,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暑易伤气”,炎热可是寒泄太过,气随津脱,令人头昏头重,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炎炎烈日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需适当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犯,出入有空调的场所,应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而感暑热(尤其老人和小孩)。可在树荫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但不要时间过长,以防贼风入中得阴暑症。

  三、饮食调养

  五行学说认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之说。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

  阴阳学说则认为,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食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腹痛,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宜适当煲些有健脾化湿,清暑生津功效的汤饮,如冬瓜薏米荷叶汤、海带绿豆荷叶汤等。

  四、运动调养

  夏天运动锻炼,应避烈日,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快时进行。

  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导致大汗淋漓,伤津耗气。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忌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五、防病保健

  (一) 预防暑热伤人

  夏季暑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是中暑的先兆。

  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过度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慎食燥热及生冷。另外,放暑饮料和药物,如海带绿豆汤、冬瓜薏米荷叶汤、十滴水、清凉油等,亦不可少。

  (二)“冬病夏治”保健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根据“天人相应”理论,可在“伏天”结合个人体质服用健脾温肾之品,如附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或进行三伏天灸敷贴疗法,去防止一些慢性虚寒性体质的疾病。

  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症等阳虚症,是最佳的防治时机,成为“冬病夏治”。其中,以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

四、夏季养生三大问题

  (一)健脾除湿

  夏季湿邪是一大邪气。加之夏天脾胃功能低下,此时很多人会觉得胃口不佳,易拉肚子,并会出现舌苔白腻等湿邪较重的症状,因此我们就要经常的用台湾陈氏熏蒸药包泡脚,因为这种泡脚药包能够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头晕,易中暑等,并且能够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二)清热清暑

  夏季天气酷热,机体心火也会较旺,此时常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中药,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进行祛暑。

  (三)补养肺肾

  按传统五行规律,夏季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应要补养肺肾之阴。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晚上九点的时候泡脚,因为夏季肾水虚弱,而九点的时候正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候,此时我们用台湾陈氏熏蒸药包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