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小儿痢疾危害有什么 小儿痢疾有哪些分类

2017-06-08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潘尔岚

一、小儿痢疾有什么危害

  患了急性毒痢后,因无脓血便排出,肠道内痢疾杆菌释放的毒素就会被吸收进入血液,然后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造成损害。在痢疾杆菌产生毒素的刺激 下,体内可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促使全身小血管发生痉挛,出现微循环障碍,导致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而大脑又首当其冲。特别是小儿脑子代谢旺盛,需 氧量约为全身需氧量的50%,加上高热抽搐,更增加了脑的耗氧量。

  患儿惊厥抽搐、昏迷时间越长,脑缺氧就越严重。如果患儿在一两天内病情得不到控制,加上肺微循环障碍、右心淤血、左心排血量减少,可引发周围循 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缺氧加重、代谢紊乱,从而导致酸中毒,大脑也会发生不可逆损害。对这样的患儿即使抢救成活,也常留下失语、瘫痪、智力缺陷、癫痫、失明 等后遗症,给孩子造成终身痛苦。因此,父母若发现孩子突发高热、嘴唇青紫、头痛呕吐、萎靡不振、抽搐惊厥或昏迷休克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看急诊。

二、小儿痢疾的分类有哪些

  痢疾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不同,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一、急性痢疾

  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行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

  (1)轻型痢疾

  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2)普通型

  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3)重型

  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4)中毒型

  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休克症状的叫休克型,表现为脉膊细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或无尿,有呼吸困难、咯血现象,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现脑部症状者叫脑型。脑型的主要表现是烦燥、嗜睡、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慢性痢疾

  凡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痢疾、多数是因轻型痢疾治疗不彻底或孩子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寄生虫等病体质较弱所致。这种类型的病儿多无高热,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与黏液便和脓血便交替出现。患慢性痢疾的病儿,因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结核等。

  痢疾的临床症状: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度),腹痛、腹泻、初为模糊壮或稀水样便逐渐转为粘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中毒性痢疾症状是,起病急,发展快,突然高热,体温常达40度以上,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休克等表现。

三、小儿痢疾的治疗有哪些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ORS),呕吐者需静脉补液,每日1500ml~3000m。小儿按150~200lml/kg/日,以5%葡萄糖盐水为主。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氢可琥珀酸钠100mg加入液体中静滴,或口服强的松10~20mg,以减轻中毒症状。

  (2)病原治疗

  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可酌情选用下列各种药物:

  磺胺类: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加甲氧苄胺嘧啶(TMP),即复方新诺明(SMZco),1.02次/日,首次加倍,儿童50mg/kg/日,连用5~7日。喹诺酮类: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阻止DNA合成,有杀菌效果。此外组织渗透性强,少有耐药产生。①吡哌酸(PPA)0.53次/日或1.02次/日,连用5~7日。②氟哌酸(NFLX)0.4,2~3次/日。③氟啶酸(ENX)0.1,3次/日,小儿酌减。抗生素:可适当选用庆大霉素(8万u2次/日,小儿3000~5000u/kg/日,或卡那霉素0.52次/日)肌注或静滴,疗程均为5~7日。还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磷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利福平:对痢疾杆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3)中医中药治疗

  ①辨证论治:表未解里热已盛者应表里双解,用葛根黄连汤加减;湿重于热者应利湿清热,用胃苓汤加减;热重于湿者应清热利湿,用白头翁汤加减;湿热互滞者用芍药汤加减。

  ②黄连素0.4g,每日3次,儿童30mg/kg/日,连用5~7日。生大蒜口服。

  ③亦可选用马齿苋、地榆、苦参、地锦草等单方草药煎汤口服,早晚各一次。

  (4)针刺

  取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或止痢穴(左下腹相当于麦氏压痛点部位)。配止泻、曲地、阳陵泉等强刺激,不留针。

  (二)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1)抗感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待病属于情好转后改口服。具体抗菌药物同上。

  (2)控制高热与惊厥退热可用物理降温,加1%温盐水1000ml流动灌肠,或酌加退热剂。

  躁动不安或反复惊厥者,采用冬眠疗法,氯丙嗪和异丙嗪1~2mg/kg,肌注,2~4小时可重复一次,共2~3次。必要时加*钠盐,5mg/kg肌注,或水合氯醛,40~60mg/kg次,灌肠,或安定0.3mg/kg/次,肌注或缓慢静推。

  (3)循环衰竭的治疗: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有:

  ①扩充有效血容量;

  ②纠正酸中毒;③强心治疗;④解除血管痉挛;⑤维持酸碱平衡;⑥应用糖皮质激素。

  (4)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东莨菪碱或山莨菪碱的应用,既改善微循环,又有镇静作用。脱水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0/kg/次,4~6小时一次,可与50%葡萄糖交替使用。地塞米松:0.5~1.0mg/kg/次,加入莫菲滴管中静滴,必要时4~6小时重复一次。吸氧,1~2立升/分,慎用呼吸中枢兴奋剂,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与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器。

  (5).中药:生脉散或枳实注射液,静脉或肌肉使用,以升高血压,改善微循环,抗休克。

  (三)慢性菌痢的治疗

  (1)寻找诱因,对症处置。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立即停止耐药抗菌药物使用。改用酶生或乳酸杆菌,以利肠道厌氧菌生长。加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叶酸等,或者口服左旋咪唑,或肌注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以加强疗效。

  (2)对于肠道粘膜病变经久有愈者,同时采用保留灌肠疗法,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150ml,或加氢化可地松100mg,或5~10%大蒜溶液150ml加强地松20mg及0.25%普鲁卡因10ml,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0~14日为一疗程。

四、小儿痢疾的急救与护理

  患儿必须隔离,食具的消毒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玩具可给予易于消毒的木制或塑料制品。大便的处理,可以大便1份,漂白粉1/4份,放在痰盂里搅匀后加盖2小时再倒掉,床单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晒6小时。

  患儿应卧床休息。腹痛时腹部可放热水袋。婴幼儿大便有里急后重时,可让大便解在尿布上,不要求坐起在痰盂里解便,这样可防止肛门直肠脱垂。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用5%鞣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的皮肤上。如有脱肛时,可用纱布或软的手纸涂上凡士林,托住脱垂的肛门,一面轻轻按摩,一面往上推,即可复位。

  呕吐频繁时,可短期禁食,或给予静脉补液。然后给予糖盐水、少油腻的流质,如藕粉、豆浆等。待病情好转,即应及早进食。这时可以给予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质,如麦片粥、蒸蛋、煮面条等,牛奶易引起腹泻胀气,应予限制,待大便成形后可适当增加。应多补充水分。在恢复后期,应设法引起患儿的食欲,也可以食前半小时先服消化酶类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并在饮食中增加营养和蛋白质,开始可少食多餐,逐渐增加,防消化不良。

  慢性菌痢患儿需要灌肠时,应对患儿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儿配合,不致使药液流出肛门,同时在灌肠前先将大小便排空。

  大便作细菌培养采取标本时,应选脓血及粘液较多的地方,留好标本后应立即送验,以提高准确性。若连续3次送验均为阴性,可解除隔离。密切注意患儿病情变化及大便性质、次数,如患儿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或有嗜睡、谵语、烦躁不安时,应立即到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