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小儿脑瘫的现状]小儿脑瘫藏得深,妈妈能为孩子做什么?

2017-06-23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朱海莲

篇一:小儿脑瘫千万别与缺钙混淆

有的宝宝到了六七个月大时,头耷拉着,手脚软绵绵的,不能翻身,不能独坐。有的“过来人”往往会劝年轻的父母们:“宝宝是缺钙,补钙就好了。”其实,有的宝宝并不是缺钙这么简单,很可能是患有脑瘫。

现状:小儿脑瘫发病率逐年上升

解放军第202医院儿科脑病康复中心主治医师郭晓成介绍,脑瘫,即脑性瘫痪,是引起小儿残疾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能正确认识脑瘫,进行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多数情况下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脑瘫被误诊为缺钙所致的佝偻病,结果使患儿失去了早期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期识别脑瘫与佝偻病很有必要。

表现:“软”是脑瘫儿早期表现

郭晓成说,按照全国脑瘫座谈会提出的脑瘫定义,脑瘫即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部分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这种运动障碍的早期表现是动作发育迟缓,表现为抬头、翻身、握物、坐、站和走等发育落后,家长常称之为“软”。姿势异常最常见的是头后仰、眼斜视、上肢内旋、手后背、下肢内收交叉,踮脚尖等。

追问病史,孩子出生前后也多有窒息缺氧、早产、核黄疸等因素。脑CT或核磁检查也多显示异常。很多家长认为,缺钙的孩子才“软”,于是盲目给早期脑瘫患儿补钙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其实,小儿缺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与脑瘫有本质的不同。佝偻病在婴儿时期的主要表现为哭闹、易惊、多汗等,没有姿势异常和智力发育低下等表现。

提醒: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脑瘫的认识关键要“早”。如果发现孩子明显在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走以及智力反应能力明显落后正常同龄儿,伴随出生时有早产低体重、窒息缺氧或核黄疸等因素,就需要及时就医确诊。而佝偻病患儿只需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即可。

篇二:小儿脑瘫藏得深,妈妈能为孩子做什么?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王宇鹏)走路容易摔倒,说话不清楚,很难握住物品……这些都是小儿脑瘫的症状。如何早期发现这种疾病?妈妈要注意什么?近日,昆明南大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丽霞做客人民网,为如何让孩子远离或摆脱小儿脑瘫带来建议。

小儿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严重者会伴有智力不足、癫痫和肢体抽搐、语言功能出现障碍等。

小儿脑瘫是如何引起的?王丽霞介绍,母亲怀孕期间生病服用药物,或孩子在过长的产程里缺氧,以及非母乳导致的营养不足,都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生。

王丽霞表示,如果能及早治疗,在临床上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最大的难度却在于该病在早期不易发现,致使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作为妈妈的女性要格外留意孩子的状态。“哭闹不安,身体发硬,头背弯曲,或者头不能向两侧来回运动,比较僵直,都是新生儿期的瘫痪早期症状。”

她建议,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如果诊断出脑瘫,需要测定智商,做脑电图的检查,以及CT、核磁等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从而判断脑部是否存在脑实或脑干的问题,然后再做进一步的治疗。

篇三:预防小儿脑瘫需把握三环节

绝大多数脑瘫患儿,是因出生时窒息、早产、脐带绕颈、缺氧,出生后重度黄疸、脑发育畸形所致。所以,有效预防小儿脑瘫,就可分别在产前、产时及产后三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

产前防护  孕妇应提高警惕,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禁止吸烟、饮酒、滥用药物等,预防流感、风疹、弓形虫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产时预防  因分娩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重要原因,所以应积极预防难产和早产,并主动配合医生。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早产、难产儿的各项处理。

产后防护  产后应到正规医院进行新生儿早期神经系统评估,并建立体检档案。如果体检中发现小儿具备高危因素,则视为“脑瘫高危儿”。特别是早产、窒息、核黄疸的孩子,早期治疗意义重大,因为脑组织在婴儿早期(0-6个月),尤其在新生儿期,尚未发育成熟,还处在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而脑损伤也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这一时期脑的可塑性很大、代偿能力高、恢复能力强,所以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