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呕吐食欲不振的原因有哪些呢 食欲不振有哪些调理方法
2017-07-04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余香寒
一、儿童呕吐食欲不振是怎么回事
第一,小儿身体方面的原因,全身性疾病,小儿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均可引起小儿厌食症。此外,小儿如果有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等疾病也会引起小儿厌食症。小儿有某些胃肠道疾病,如患儿有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以及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可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应具体排查找到原疾病。
药物的副作用,某些药物会引起小儿消化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患儿恶心、呕吐、厌食等。常见的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药物。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引起厌食。.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及内分泌素不足,也是引起厌食的一大原因。如缺锌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第二,父母方面的原因,父母喂养不当。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市场儿童零食供应增多,小孩子容易受不了诱惑乱吃零食,高蛋白、高糖的饮食使食欲下降,两餐之间随意吃糖果、点心、花生、瓜子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都影响食欲;错误教育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其自由,阻止他们与其他儿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响其情绪,会使儿童食欲降低。此外,家长过分注意儿童进食,容易因为一次的进食不成功而对孩子发脾气,反复诱导或以威胁手段使小儿容易患上厌食症;家长的影响。有些家长本身有厌食偏食的习惯,会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印象,导致孩子模仿大人的习惯引起厌食。
第三,小儿情绪的影响,有些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采取不当的进食习惯或态度,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神经性厌食。另外,夏季气候炎热,湿度过高以及吃过多的冷饮都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影响孩子的食欲。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有些孩子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某些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等情况都有可能是厌食症的原因。
二、儿童食欲不振吃什么水果开胃
1、山楂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
2、木瓜
木瓜味甘,性平。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用于胃痛,消化不良等。
3、葡萄
葡萄含多量果酸能帮助消化,清理肠胃垃圾,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均有抗菌作用,葡萄中还含有维生素P,可降低胃酸毒性,治疗胃炎、肠炎及呕吐等。
4、莲藕
新鲜莲藕榨汁加蜂蜜,有助解除烦闷口渴。煮熟之后健脾开胃,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5、山药
山药中含有淀粉酶等多种营养物质,山药可以健脾养胃,有助于人体消化。
6、莲子
莲子有收敛作用,常食可治疗脾虚泄泻;儿童肠胃消化不良,整日焦躁不宁,或是饮食日见减少,可用莲子。老年人失眠而多梦,神思烦乱,可用莲子,能安卧宁神助睡眠。
7、橙子
橙子味酸,性凉。有健脾和胃,止呕宽胸之功。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呕吐,便秘等。
8、土豆
土豆富含蛋白质,甚至优于大豆,最接近动物蛋白。总体看,它的营养价值相当于苹果的3.5倍。土豆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作用,对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热咳及皮肤湿疹也有治疗功效。土豆所含的纤维素细嫩,对胃肠黏膜刺激少,有解痛及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
三、改善食欲不振可以试试按摩
1.一手掌心与另一手手背重叠,将掌心紧贴上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摩动半分钟到1分钟,以上腹部有温热感为佳。
2.将左手拇指沿着右手拇指外侧边缘,向指根方向直推100次(方向一定不能错)。
3.将一手的拇指指尖,按于另一手的合谷穴(位于手虎口间,略偏食指的凹陷处)上,由轻渐重地掐压半分钟到1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4.右手半握拳,拇指微伸直,将拇指指腹放在中脘穴(肚脐正中往上大约四横指处)上,适当用力揉压半分钟到1分钟。
5.边按边揉足三里穴(膝盖外侧下方)、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旁开约一指)、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旁开约一指)各30次。
6.在背后沿着脊柱按摩几次,然后从颈后开始自上而下捏脊柱后方的皮肤至尾骨;第二遍时,捏3下后将皮肤向上提1下,称为捏3提1法。以后交替进行,共7遍。
这六种按摩对所有人群都适用,但对儿童更有效。早晚各按摩一次,对儿童的按摩手法要轻柔,防止损伤皮肤。另外,要找出食欲差的原因,如伴有其他慢性病,要及早就医,对症治疗。
四、儿童食欲不振的食疗调理方法推荐
脱脂奶 将牛奶煮沸,待冷却后除去脂肪膜,再煮沸余乳,再冷却后去脂肪膜,如此反复3次即可。脱脂奶适用于呕吐、腹泻、痢疾等患儿。
淡茶水 取红茶少许用开水冲泡,每日4次,因茶内含*、鞣酸等,具有兴奋、利尿、强心、收敛、杀菌、消炎等作用,对急性胃肠炎有疗效。
酸牛奶 先将牛奶加5~10%蔗糖煮沸消毒,待奶液冷却后,徐徐滴入乳酸液(按每100毫升牛奶加5%的乳酸液5毫升),边加边搅,使成细颗粒状即成。酸牛奶易于消化,适用于胃肠炎的患儿。
胡萝卜汁 先用胡萝卜500克,洗净捣碎,加入少许水煮10~15分钟,用纱布过滤,加水至1000毫升,再加3~5%的蔗糖煮沸倒入瓶中,煮5~10分钟消毒后饮用。
焦米汤 将大米洗干净,晾至半干炒成焦黄色,100毫升水中加炒焦米6克,用文火煮1小时,过滤去渣,再加0.4%的食盐煮沸后即可。焦米汤中淀粉变成糊精,易于消化。适用于严重腹泻及消化不良的患儿。
炒奶糕 将奶糕炒至淡黄色,炒后淀粉变为炭化糊精,可吸收水分。有止泻和帮助消化的作用。
苹果泥汤 取熟透苹果500~700克,洗净后捣成泥状,放入淡茶水中。苹果纤维较细,对肠道的刺激小,并富含碱性及果胶,有吸附、收敛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的腹泻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