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中医养生让我们一起提前预防身体不适
2016-02-18 来源:快问新闻部 作者:郝寒安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自然界空气地流动变大、变快,时而大风时而细雨。由于春季阳气突发,会造成身体些许不适,伴随着一些不舒服,比如:头晕、头痛、感冒发烧、晕厥等。故有《内经》:“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春气者,病在头...春善病鼽衄....故冬不按跷,春不病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之说。
知道了春天生病的规律,将会有利于我们更快更好的做出预防治疗的养生之道。中医上讲:治未病,讲究天人合一、整体的观念,遵循天理,顺应天的规律变化。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真让我们很是敬佩。它能从自然界中规律变化把握自然界的温冷寒热,让我们能够顺应变化而变化,做到最早的预防。
春天易生病原因?
春天到了,东风起来了。对于人们来说,肝气容易上升,肝喜条达,它的性直且刚,所以应于东方属于春季。由于春季是从冬藏适时转来,身体上冬天的寒冷还未消散完全,所以初春虽然气候转温,势必导致冷暖互交,温差变化很大,人们遇到温度升高势必会减少衣服。再由于春风常常侵袭人的身体体,寒邪加风必然导致正气不足之人,先受其害。因此,常见头风或脖子不适的症状发生,或者是温邪的侵袭,导致风温上攻于上焦,以致鼻流浊涕或鼻出血的症状常发。这些病多由冬不闭藏或扰动阴精所致。
春季注意事项
俗话说“春捂秋冻”其实讲的就是春秋季节的防病治病的养生之理。由于初春气温未稳,寒热交替比较频繁,极易导致以上这些症状的发生,所以我们在初春季节采取适当的“捂一捂”,慢慢的减去过冬所穿的衣服,不要穿得过于单薄,避免或减少在春天里这些季节性疾病症状的发生。到秋天,适当冻一冻,锻炼一下身体的耐寒能力以适应冬季的来临。再说,春天风多易生火,多穿衣服,易于发汗,增加阳气的生发,利于散去冬季闭藏之郁火,利于所藏之精生发布散脏腑,也利于脏腑发挥各自正常功能,防御外邪侵入人体,减少疾病的发生。
春季生病采取的中医治疗方式
由于春季阳气的生发,极易上火,导致头晕、头痛、鼻流浊涕、鼻血、受风发痉、抽风、抽筋等兴风动火症状的发生。所以,我们可以多食一些新鲜的绿叶蔬菜,如小青菜、芹菜、竹笋、荠菜、蒲公英等,以清除体内少量的极热,以平衡机体的阴阳平衡。
最主要的是必须要我们的身体逐渐运动起来,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使志生,生勿杀,予勿夺,赏勿罚。平稳我们的情绪,生阳缓形,舒展四肢,伸展全身关节,活动机体组织,吸取春阳之气,为夏季长阳奠定基础。做到“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即在春天得到好的养生,到了夏天自然疾病就会减少发生。
针对以上症状介绍几个行之有效的食疗方剂,可供参考食用:
1、流鼻血的简易食疗方:猪尾巴1--2根、茅根草30克,水煎服,1日服1--2次,食肉喝汤连用3--5天,效果极佳。
2、头晕头痛:凤凰胎(未出蛋壳小鸡即毛蛋)5个、黄花菜50克、食盐0.5克,水煎服,1日1次,食肉喝汤连用3--5天,效果极佳。
3、高血压头晕:芹菜根和叶适量、连根荠菜适量、鲜带根蒲公英一把,开水烫后凉拌食用(生鲜食用更佳),微苦,无副作用。此方对于风热感冒、鼻流浊涕者亦效。
春季是一个万物生长季节,健健康康欢欢喜喜才能更好的生活,所以对于我们应该注重身体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更多不必要的麻烦。身体好的时候要做好预防,生病的时候要能做好治疗。才是生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