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过敏性休克的饮食禁忌 过敏性休克怎么护理

2017-07-24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赵含玉

一、过敏性休克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一、饮食适宜:1.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2.宜吃热量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性味平和的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生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能够改善神经组织的功能,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心血管的损伤。100g清炒食用。

  卷心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够清除进入肠道内的过敏原尽快的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过敏原成分对机体的持续性刺激。150g与黑醋同炒食用。

  鹌鹑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改善组织的免疫功能,促进过敏性损伤的修复,有利于促进组织的快速愈合。10个清蒸食用。

  三、饮食禁忌:1.忌吃含有活性花粉的食物;2.忌吃含有活性蛋白质的食物;3.忌接触其他容易过敏的一切物质。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松花粉。常用的补品之一,有增加机体过敏性发生的几率的作用,从而不适宜本病患者食用。适当的时候可以通过高温加熟以后食用。

  蜂蜜。含有丰富的果糖成分,且具有增加组织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内含有的活性蛋白质,可诱发机体产生过敏反应。过敏期间宜避免食用。

  生鸡蛋。很多人喜欢吃这个,认为有很好的滋补性作用,但生鸡蛋是很强的过敏原,对过敏性体质的人群具有严重的诱发过敏的倾向。宜煮熟后食用。

二、过敏性休克怎么护理呢

  1、休克病人应用心血管活性药。应从低浓度慢速开始,每5分钟监测一次血压,待血压稳定后改为每15~30分钟监测—次,并按药量浓度严格掌握输液滴数,使血压维持在稳定状况。在用药同时严格防止液体外溢,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2、尽快消除休克原因。如止血,包扎固定,镇静、镇痛,抗过敏,抗感染。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应取平卧位或头和脚抬高30度,注意保温。

  3、对休克患者来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是很重要的。必要时用药物雾化吸入,有支气管痉挛可给氨茶碱、氢化可的松,药物剂量遵医嘱执行,如出现喉头梗阻时,行气管切开。

  4、及早检查。休克病人根据病情立即抽血验血常规、血型、血钾、钠、氯、CO2结合力和血浆蛋白,红细胞比积等,以做为抗休克治疗的用药依据。

  5、患者的饮食护理。学会正确护理休克病人,对于休克患者的饮食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饮食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或给予鼻饲。

三、过敏性休克的治疗办法

  1.一般处理

  就地抢救,保持平卧位。立即停用致敏药物,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予以中到高流星氧气吸入,多数患者常需面罩加压给氧。昆虫叮咬和蛇虫咬伤者需在损伤部化近心端扎止血带,防止毒素向全身扩散,每15~20min放松止血带一次。防止组织缺血坏死。如有哮喘或呼吸困难,可取头高脚低位;如意识丧失,墟将患者头部置于侧位,抬起下颌。清除口、咽、鼻及气管分泌物。

  2.维持呼吸道通畅

  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极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当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吸气性喘鸣时,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当患者出现进行性喘鸣、发音困难甚至不能发音、巨大的舌肿胀、面部以及颈部肿胀、发绀时,往往巳难以进行气管插管,试图强行插管可能导致喉头水肿的加重以及局部的出血加重梗阻,此时可尝试进行环甲膜穿刺,并积极进行紧急气管切开的准备。

四、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方法

  预防最根本的办法的明确引起本症的过敏原,并进行有效的缺防避。但在临床上往往难以作出特异性过敏原诊断,况且不少患者属于并非由免疫机制发生的过敏样反应。为此应注意:

  ①用药前详询过敏史,阳性病人应在病史首页作醒目而详细的记录。

  ②尽量减少不必射用药,尽量采用口服制剂。

  ③对过敏体质病人在注射用药后观察15~20分钟,在必须接受有诱发本症可能的药品(如磺造影剂)前,宜先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强的松20~30mg。

  ④先作皮内试验皮肤挑刺试验尽量不用出现阳性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则可试行“减敏试验”或“脱敏试验”。其原则是在抗组胺等药物的保护下,对患者从极小剂量逐渐增加被减敏药物的用量,直到患者产生耐受性为止。在减敏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的密切观察,并准备好水剂肾上腺素、氧气、气管插管和可以静脉注射的皮质类固醇等一切应急抢救措施。

  应急预案。

  患者一旦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并按以下方法进行。

  1、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毫克,小儿酌减,注意保暖。

  2、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3、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复苏等抢救措施。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

  5、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及其它临床变化。

  6、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