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肉萎缩的征兆 如何防治小儿肌肉萎缩_
2017-07-31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朱寒凡
一、小儿肌肉萎缩有哪些表现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治疗起来很麻烦。因此早期的了解肌肉萎缩的症状,可以对病情的发现和治疗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由此可见了解儿童肌肉萎缩的症状表现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儿童肌肉萎缩的症状表现,希望通过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肌源性萎缩:由肌肉本身疾病所致。萎缩不按神经分布,常为近端型骨盆带及肩胛带对称性肌萎缩,少数为远端型。伴肌力减退,无肌纤维震颤和感觉障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醛缩酶等均不同程度升高,肌权磷酸激酶最为敏感。肌电图特征性改变为出现短时限多相电位,这是儿童肌肉萎缩的症状之一。
2.神经源性肌萎缩:因下运动神经元及其损害所致。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损害时肌萎缩呈节段性分布,以肢体远端多见,对称或不对称,不伴感觉障碍,常出现肌束颤动,肌力和腱反射程度与损害程度有关。肌电图见肌纤维震颤电位或高波幅运动单位电位。活检见肌肉萎缩变薄。镜下呈束性萎缩改变,这是儿童肌肉萎缩的症状之一。
3.其它:中枢性肌萎缩一般伴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缺血性肌萎缩多因各种动脉炎、血栓形成等肌肉缺血性坏死而致。废用性肌萎缩则与长期不运动有关。且多为可逆性,这是儿童肌肉萎缩的症状之一。
二、小儿为什么会患上肌肉萎缩吗
专家表示,小儿肌肉萎缩主要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小儿肌肉萎缩的危害极大,严重影响着小儿的成长发育。接下来由专家为我们介绍导致小儿肌肉萎缩的原因。
导致小儿肌肉萎缩的原因一般有三种:神经源性肌肉萎缩、肌源性肌肉萎缩、废用性肌肉萎缩。神经源性肌肉萎缩主要指脊髓前角细胞及末梢神经等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属于原发性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三者又彼此互相关连,而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虽也出现肌肉萎缩,有人将其列为继发性,晚期为废用性萎缩。肌原性肌肉萎缩是指肌肉本身病变引起的。废用性肌肉萎缩是由于全身消耗性疾病。
神经原性肌萎缩常见的原因为废用、营养障碍、缺血和中毒。前角病变、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的病变等均可引起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从而使部分肌纤维废用,产生废用性肌萎缩。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而这也是导致小儿肌肉萎缩的原因。
肌源性肌萎缩是肌肉本身的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神经受损和肌肉本身的疾病是两大类小儿肌肉萎缩的原因。
三、小儿肌肉萎缩如何治疗
相信家长都是非常关心自己家小孩的生长和发育,但是家长由于缺乏对于儿童常见疾病的认识,所以一旦小孩子出现这样那样异常的情况,总是非常担心,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才好,我们建议家长平时可以多学习一些儿科的知识,下文我们给家长科普一下小儿肌肉萎缩的治疗方法。
一、心理诊疗;病人平时一定要持维乐观愉快的情绪,这样是非常有利于此病的好转的,同时也是非常有利于辅助疾病的诊疗。因为较强烈的多次精神紧张和悲观等情绪变化,会损害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调节,同也会患者的肌跳会加重,加快就会导致肌萎缩的发展。
二、预防感冒;因由肌萎缩患者的自身免疫机能低下,一旦察觉了感冒的现象,就会导致肌肉萎缩的病况加重,而且病程也会延长,从而使肌无力和肌跳加重,这也是不利有此病的治疗。预防感冒也是肌萎缩的平时治疗方法之一。
三、饮食疗法;不论是什么样的疾病,合适的饮食结构都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对肌肉萎缩患者来说,好的饮食是能为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提供营养,并且还有利于肌力、肌肉的增长。
四、运动治疗;此治疗方法是可以有效的减轻关节过早畸形,但是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要避免强行性功能锻炼,因由这会构成骨骼肌过度疲劳,这是非常不利于骨骼肌功能恢复的,而且还阻碍了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对治疗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孩子患上这种疾病,应该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治疗,还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孩子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四、小儿肌肉萎缩如何护理
面肌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近几年儿童面肌萎缩患者也在不断增加,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患上这种疾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危害。儿童患上面肌萎缩家长也不要手忙脚乱,要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另外要了解儿童面肌萎缩护理措施。下面就请北京伊济源面神经学研究院孙连桂院长详细的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饮食护理是很重要的,儿童面肌萎缩患者应该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食用,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避免风寒、防止感冒。面肌萎缩患者抵抗能力比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是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保持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常,按时睡眠,不要熬夜,按时起床,要劳逸结合。患者还要注意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但不能过量运动。患者要有良好的心态,家属应该鼓励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信心,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避免患者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