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维生素k缺乏的表现 如何防治维生素K缺乏
2017-09-15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陈书雪
一、幼儿维生素K缺乏的表现
维生素K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K缺乏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婴儿最为常见。一旦身体缺乏维生素K,必定会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那么,缺乏维生素K会给人体带来哪些症状呢?
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出血症状,常见有鼻出血,牙龈渗血,皮下青紫,黑粪,月经过多,痔疮出血,创面与术后渗血等,深部组织血肿与关节腔积血较少见,偶可见颅内出血危及生命,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症状常常很突然,无预兆。
1.维生素K缺乏症:轻度维生素K缺乏,在临床上可无出血现象,仅能借助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以肯定诊断,当浓度降低至正常的35%~40%时,在损伤处如创口,溃疡面,针孔及刷牙后往往呈现渗血,手术,麻醉,失血或其他原因引起肝功能损害时,凝血酶原浓度下降更多,出血加重,若浓度下降至正常的15% ~20%以下,往往可出现自发性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或在受压处如背部,臀部,大腿以及撞击或穿刺部位,均可发生大小不等的青紫或血肿,常有鼻衄及齿龈出血,或甚至有血痰,黑粪等,患肛痔者常流血不止,较少病例有血尿,大量血液丧失或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2.新生儿出血症:为本病特殊表现之一,出生后肠道内尚无足够细菌合成维生素K,而人乳中维生素K又极少,故血液凝血酶原浓度继续下降,至第2~3天达最低水平(约为正常的10%~40%),此后凝血酶原浓度逐渐上升,至第7~8天时才恢复,在出生一周内可有胃肠道出血,继以其他出血倾向,如有颅内出血时,可引起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症候群,发生呕吐,角弓反张等。
二、怎样给宝宝补充维生素K
维生素k可以让新生儿体内血液循环正常进行。在宝宝出生后第一次体检时,医生都会特别指导爸爸妈妈帮宝宝补充维生素k,使维生素k进入宝宝的身体和大脑。
因为维生素k无法通过人的身体形成,所以在日后,宝宝还需要通过饮食摄取维生素k。
人体需要量少、新生儿却极易缺乏的维生素k,是促进血液正常凝固及骨骼生长的重要维生素。
深绿色蔬菜及优酪乳是日常饮食中容易取得的维生素k补给品。人体维生素k的需要量非常少,但它却是维护血液功能正常凝固,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还可防止内出血及痔疮。经常流鼻血的人,应该多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维生素k。
维生素k分为二大类,
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即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k1和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合成的维生素k2。
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由人工合成即维生素k3和k4。最重要的是维生素k1和k2。 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需要胆汁协助,水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需要胆汁。
生理功能维生素k控制血液凝结。维生素k是四种凝血蛋白(凝血酶原、转变加速因子、抗血友病因子和司徒因子)在肝内合成必不可少的物质。缺乏维生素k会延迟血液凝固;引起新生儿出血即使供给大量的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天然形式也不会中毒。
三、新生儿要注意补充维生素k
平常人们所了解的脑溢血,大多发生在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中,而新生儿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维生素k缺乏所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不仅如此,维生素k缺乏还会造成婴儿消化道和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如治疗不及时,也会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只有牛奶的1/4
因缺乏维生素k而导致的脑部出血,大多发生在出生1—3个月的婴儿身上。患儿往往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异常吵闹,同时还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尖叫。在大多数情况下,患儿都有嗜睡、昏迷、呕吐、全身抽搐等症状,如果治疗及时,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往往会留下一些不可弥补的终生缺憾。专家指出,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婴儿身上。在胎儿期,孕妇体内的维生素k极难输送给胎儿,所以新生儿出生后维生素k储存量很少,如不及时补充维生素k,出生3—5天后就可能发生维生素k缺乏的现象。到了婴儿期,新生儿的维生素k主要通过奶制品摄取,但母乳中的维生素k含量通常只有牛奶的1/4,因此,依靠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的症状。
母乳喂养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今后仍应鼓励,而且在哺乳期女性维生素k充足的情况下,新生儿一般也不会发病。不过哺乳期女性应该注意补充维生素k。首先,哺乳期女性要多进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蛋黄等。其次,母乳喂养的婴儿要在4个月后适当增加辅食,如果发现婴儿有维生素k缺乏的倾向,可到医院注射维生素k针剂,或服用维生素k营养补充剂。另外,女性怀孕期间或哺乳期间,最好不要频繁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能干扰维生素k在人体内的正常代谢。
这种发生在新生儿身上的自发性脑出血,是晚期维生素k缺乏症的典型症状。它的频繁发生和悲剧性后果,早该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莎拉·布丝还指出,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维生素k还可以激活至少3种人体内有利于骨骼生长的蛋白质,有利于增强老年的人骨质健康。
多吃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k
即使你的饮食结构再合理,身体中的维生素k也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充足。按照医学界普遍认可的看法,成年女性每天需要65毫克的维生素k,而成年男性则需要80毫克左右。豆油和绿叶蔬菜(如菠菜、椰菜花等)中含有的维生素k最为丰富。正常人每天吃一次菠菜,体内的维生素k含量就可以超过所需的4—5倍。尽管豆油中所含的维生素k和绿叶蔬菜不相上下,但布丝还是建议人们更多地食用绿叶蔬菜,因为蔬菜中的营养成分比豆油更为丰富,对于人体的血压、胆固醇指标更有好处。
四、维生素K的种类及作用
k1是由植物合成的,如苜蓿、菠菜等绿叶植物;
k2则由微生物合成。人体肠道细菌也可合成维生素k2。现代维生素k已能人工合成,如维生素k3,为临床所常用。维生素k均为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维生素k1是黄色油状物,k2是淡黄色结晶,均有耐热性,但易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故要避光保存。
人工合成的k3和k4是水溶性的,可用于口服或注射。临床上使用的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能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用以防治血栓的形成。
维生素k和肝脏合成四种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ⅶ,ⅸ及ⅹ)密切相关,如果缺乏维生素k1,则肝脏合成的上述四种凝血因子为异常蛋白质分子,它们催化凝血作用的能力大为下降。人们已知维生素 k是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缺乏维生素k则上述凝血因子的γ-羧化不能进行,此外,血中这几种凝血因子减少,会出现凝血迟缓和出血病症。
此外,人们公认维生素k溶于线粒体膜的类脂中,起着电子转移作用,维生素 k可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缺乏维生素k时平滑肌张力及收缩减弱,它还可影响一些激素的代谢。如延缓糖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同时具有类似氢化可的松作用,长期注射维生素k可增加甲状腺的内分泌活性等。在临床上维生素 k缺乏常见于胆道梗阻、脂肪痢、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以及新生儿中,使用维生素k可予纠正。但过大剂量维生素k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新生儿注射30毫克/天,连用三天有可能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维生素k于1929年丹麦化学家达姆从动物肝和麻子油中发现并提取。它是黄色晶体,熔点52~54℃,不溶于水,能溶于醚等有机溶剂。维生素k化学性质较稳定,能耐热耐酸,但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它在人体内能促使血液凝固。人体缺少它,凝血时间延长,严重者会流血不止,甚至死亡。奇怪的是人的肠中有一种细菌会为人体源源不断地制造维生素k,加上在猪肝、鸡蛋、蔬菜中含量较丰,因此,一般人不会缺乏。目前已能人工合成,且化学家能巧妙地改变它的“性格”为水溶性,有利于人体吸收,已广泛地用于医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