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恶性肿瘤的原因 气管肿瘤的治疗方式
2018-10-18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慎乐菱
一、气管恶性肿瘤的病因有哪些
气管肿瘤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儿童期的气管肿瘤绝大部分(90%)为良性,成人者恶性占多数。本病不论良性或恶性均应手术治疗。良性肿瘤切除后,完全痊愈,恶性肿瘤若能及时彻底切除,亦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病因
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大多生长于软骨环与膜部交界处。鳞状上皮细胞癌可呈现为突入气管腔的肿块或溃破形成溃疡,有时癌变可浸润长段气管。晚期病例常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或扩散入肺组织,并可直接侵犯食管、喉返神经和喉部。囊性腺样癌一般生长较为缓慢,较晚发生转移,有时呈现长段黏膜下浸润或向纵隔内生长。有的肿瘤呈哑铃状,小部分突入气管腔,大部分位于纵隔内,晚期病例可侵入纵隔和支气管。
原发性气管良性肿瘤种类多,形态不一。在多数肿瘤生长缓慢。表面光滑,黏膜完整,常有瘤蒂,不发生转移。但如切除不彻底易复发。乳头状瘤多发生于气管膜部,突入气管腔底部,常有细蒂,大小自数毫米至2厘米。有时为多发性,表面呈疣状,质软而脆易脱落,破裂时出血
二、气管肿瘤有哪些症状
症状
原发性气管肿瘤较之支气管、肺肿瘤和喉部肿瘤均远为少见。原发性气管肿瘤种类甚多,恶性居多数,最常见的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次之为囊性腺样癌,此外尚有少见的类癌、粘液上皮样癌、癌肉瘤、软骨肉瘤等。原发性气管良性肿瘤则有错构瘤、乳头状瘤、平滑肌瘤、软骨瘤、纤维瘤、血管瘤等。喉、支气管、肺、甲状腺、食管、纵隔等处原发恶性肿瘤亦可侵入气管形成继发性气管肿瘤。
原发性气管恶性肿瘤大多生长于软骨环与膜部交界处。鳞状上皮细胞癌可呈现为突入气管腔的肿块或溃破形成溃疡,有时癌变可浸润长段气管。晚期病例常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或扩散入肺组织,并可直接侵犯食管、喉返神经和喉部。囊性腺样癌一般生长较为缓慢,较晚发生转移,有时呈现长段粘膜下浸润或向纵隔内生长。有的肿瘤呈哑铃状,小部分突入气管腔,大部分位于纵隔内,晚期病例可侵入纵隔和支气管。
原发性气管良性肿瘤种类多,形态不一。在多数肿瘤生长缓慢。表面光滑,粘膜完整,常有瘤蒂,不发生转移。但如切除不彻底易复发。乳头状瘤多发生于气管膜部,突入气管腔底部,常有细蒂,大小自数毫米至2cm。有时为多发性,表面呈疣状,质软而脆易脱落,破裂时出血。
气管肿瘤的临床症状按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性质而异。常见的早期症状为刺激性咳嗽、痰少或无痰,有时可带有血丝。肿瘤长大逐渐阻塞气管腔50%以上时,则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喘鸣等,常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而延误治疗。气管恶性肿瘤晚期病例可呈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气管食管瘘,纵隔器官组织受压迫,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肺部化脓性感染等症状。
三、气管肿瘤的病理类型
原发性气管肿瘤主要以腺样囊性癌、鳞癌、腺癌、类癌和小细胞癌为主。腺样囊性癌以局部浸润性、低度恶性肿瘤,占气管癌的20%~35%。约2/3的腺样囊性癌发生于气管下段,近隆突和左右支气管的起始水平。1/3发生于大支气管的起始点。肿瘤呈息肉状,质硬,灰白色、粉红色或浅褐色,最大直径可达数厘米,并穿过软骨壁扩展到周围组织,表面黏膜一般不受损,有时可见溃疡。
鳞癌和小细胞癌以管壁浸润性生长为主,质脆,触之易出血,发生于支气管内的几率高于气管内。 黏液表皮样癌发生于主支气管内,较少见。癌肿呈侵蚀性生长,但大多数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乳头状瘤起源于黏膜上皮组织,为良性肿瘤,常发生于支气管近端,入支气管腔内,呈簇状或单个息肉状,有短蒂附着于支气管壁的黏膜或黏膜下层,表面呈白色颗粒状,质脆易碎。类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Kulchitsky细胞,与腺样囊性癌不同,好发于主支气管和远段支气管。
四、气管肿瘤的治疗方式
治疗气管肿瘤要求彻底切除病变,防止复发和消除气管梗阻,晚期病例肿瘤已不可能彻底切除者,亦应减轻或解除气道梗阻,改善通气功能。气管良性肿瘤体积小,特别是根部有细蒂者可在内窥镜下作电灼切除。或施行外科手术,切开气管,切除肿瘤,或切除肿瘤以及一部分气管壁,再缝补气管缺损。气管恶性肿瘤和体积较大的良性肿瘤,则需切除病变段气管和作气管重建术。气管恶性肿瘤特别是囊性腺样癌,手术时切除的标本应作冰冻切片检查,了解气管切端是否尚有粘膜下癌浸润病变。晚期恶性气管肿瘤未能切除或切除不彻底者,可按肿瘤的病理学类型考虑局部放疗及/或化疗。
既往原发性气管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Regnard等报道一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 原发性气管肿瘤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3 %和57%。气管腺样囊性癌可侵犯管壁全层, 但临床进展较慢, 常沿黏膜下和神经鞘膜生长, 手术难以彻底切除, 在间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 有复发或转移的倾向,术后配合放疗,可明显延长生存率。但对超过3cm的肿瘤,手术切除后需行气管移植,由于供体及技术所限,临床尚难广泛开展。因此,气管癌的微创治疗在临床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