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疾病中的胆汁酸 新生儿胆汁酸40.50高吗
2018-09-11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赵白晴
一、胆汁酸的生理作用
在肠道中,各种形式的胆汁酸充分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并再次决定了自身的命运。肠道上段胆汁酸与脂类的消化吸收有关。肠道下段(即回肠及近侧结肠)胆汁酸自身发生变化:在肠内细菌作用下发生转化,并在肠黏膜中大部分以原来的或转化的形式按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机理被重新吸收。只有一小部分随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胆汁酸通过肠道时的吸收和排出与两个特性有关:溶解性和极性。在末端回肠PH条件下,六种主要胆汁酸盐都是可溶的,因此均为游离态酸。当与吸收表面接触时,这些复合物全部被吸收。但是,石胆酸及其复合物可溶性差,极不容易被吸收。极性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核的羟基数目,另一个是酸根的离子化程度,牛磺酸结合物的离子化程度较高,甘氨酸结合物离子化程度中等,而自由酸较低。胆汁酸盐极性越差,越容易与未吸收的纤维素或细菌结合,也越容易通过被动扩散被吸收。
二、肝胆疾病中的血清胆汁酸
1.急性肝炎
发生急性肝炎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急剧升高。通常情况下,发病初期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的胆汁酸几科与ASAT同时恢复于正常水平。但与其他临床检验指标相比,胆汁酸水平恢复至正常进程比较缓慢,呈渐进状态。几项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汁酸对于跟踪检测病毒肝炎病情汁有价值。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康复期,餐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是一个最灵敏的检测指标。如果餐后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持续升高,说明病毒性肝炎正在向慢性肝炎转化。对处于急性肝炎康复期的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长期升高,则表明患者有可能发生了严重的肝损伤,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跟踪监视,并可能需要做肝脏活检。
2.慢性肝炎
由于常规肝脏检查对慢性肝炎论断的相对不敏感性,要评价慢性肝脏疾病(慢性持续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严重程度,就必须进行组织学检测分析。但是,近几十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血清胆汁本能水平可作为检测慢性肝炎中肝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研究证实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数值可以用来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肝炎。血清胆汁酸测定还有助于对慢性肝炎的治疗监控,并可以替代需要反复肝脏活检实验。
3.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由于胆汁酸贮存量减少,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尿中硫酸化胆汁酸的排出量出随之升高。严重肝硬化患者,由于功能性肝细胞数量减少,使胆汁酸合成能力受到抑制。但是,中等程度肝硬化患者胆汁酸贮存量的减少,则可能是由于胆汁酸合成调控发生缺陷引起的。肝硬化时,尽管胆汁酸合成总量有所下降,但是血清胆汁酸水平仍然升高,这可能与肝细胞受损、肝实质细胞数量减少以及门静脉系统分流等因素有关。
三、新生儿胆汁酸40.50高不高
新生儿胆汁酸40.50是偏高的。
对于正常人来说,肝脏所合成的胆汁酸主要是由胆酸、鹅脱氧胆酸和代谢中所产生的脱氧胆酸、石胆酸、熊脱氧胆酸等,这些可以统称为总胆汁酸。总胆汁酸的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人体的肝脏功能,一旦总胆汁酸的系数出现异常的话,就要引起重视,不然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引起人体的总胆汁酸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是由于人体肝脏发生病变,导致血液中的胆汁酸含量升高所造成的。常见的肝脏病变主要有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当人体患有这些肝脏疾病的时候,都会使得体内的总胆汁酸出现明显增高。
除了人体患有肝脏疾病之外,如果人体的肝脏受到实质性的伤害的话,会导致肝细胞对胆酸的合成能力降低,造成鹅脱氧胆酸的合成量升高,最终导致总胆汁酸值的变化。另外,如果人体出现慢性乙醇中毒、原发性肝癌、胆道梗塞等时,也造成总胆汁酸的偏高。
总胆汁酸反应,觉得人体肝脏的好坏,如果它的指标出现净身高的话,就预示着孩子的肝脏出现病变,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人体肝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旦它的含量出现明显升高的话,就意味着人体的肝细胞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孩子不及时接受治疗的话,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还可能会威胁到孩子的生命安全。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胆汁淤滞、慢性乙醇中毒、肝硬化、肝癌等疾病,都会引起总胆汁酸偏高的情况。而且这些疾病都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孩子身上出现了总胆汁酸偏高的情况时,就要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四、胆汁酸的疾病诊断作用
1.胃溃疡
现已发现,胆汁酸由十二指肠回流至胃,在胃贵疡发病机理中具重要作用。已经证实,胆汁酸可引起胃黏膜损伤,而胆汁酸回流则促使胃发生癌变作用。正常情况下,胃液中不含胆汁酸,胃酸也不会使胆汁酸发生改变。因此,胃抽取物中总胆汁酸水平的测定可作为诊断十二指肠-胃胆汁回流的一项颇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并可在胃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检测过程中提供重要信息。
2.小肠污浊综合症
小肠污浊综合症的主要特征是小肠细菌过度繁殖引起的腹泻、脂肪痢、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小肠细菌过度繁殖者,胆汁酸代谢发生显著变化。胆汁酸的降解率明显升高,导致小肠抽取物及血清中的非结合胆汁酸水平急剧升高。
3.小肠炎疾病(节段性回肠炎)
节段性回肠炎患者未断回肠炎症损伤,胆汁酸代谢随之发生改变。节段性回肠炎导致回肠黏膜功能丧失,引起胆汁酸吸收障碍及腹泻,结果使患者大便胆汁酸排出量升高,体内胆汁酸总贮存量减少。通过测定血清胆汁酸浓度对进餐刺激的反应,人们对节段性回肠炎患者的回肠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餐后血甭胆汁酸水平可作为诊断节段性回肠炎的一项重要指标。节段性回肠炎患者空腹胆汁酸水平往往保持正常或降至某一水平,但进餐后胆汁酸水平则明显降低,说明小肠吸收功能下降。由于节段性回肠炎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如果节段性回肠炎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则说明患者可能发生了肝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