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养胃养生中药配方,3款养胃的中药方子

2016-06-22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伍友绿

一、10种养胃中药材

  1、白术

  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等症,为常用的中药材。市场上有用菊三七的根冒充白术,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2、山药

  吃山药可健脾益胃、助消化,对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有帮助。选山药也有讲究,一般应选外观完整、平直、粗细均匀、无异常斑点、没有腐烂的山药。

  3、黄精

  黄精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也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服用,如果是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的人群,可以将黄精与党参、白术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果是伴有口干食少、饮食无味、舌红无苔等胃阴虚的人群,则可以将黄精与石斛、麦冬、山药等调配药膳食用。

  4、莲子

  莲子的药性平和,味道稍微有点甘甜,中医认为它能补脾胃之气,可以起到止泻的作用,另外还有养心安神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莲子食用前需要去心。

  5、大枣

  许多中医药书籍中都有关于红枣保健作用的记载: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是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心悸乏力、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红枣炒黑后泡茶喝,可治疗胃寒、胃痛。

  6、甘草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7、沙参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及温热病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

  8、黄芪

  黄芪,又名绵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健脾补气、升阳举陷、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适用于肝损伤、肝炎及胃溃疡、胃炎等人群。

  9、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湿利水,还有抗衰老的作用。除了最常见的茯苓饼,还可以将茯苓打磨成粉后放入粥中食用,或拌蜂蜜后抹到糕点上蒸熟食用。

  10、芡实

  芡实又名鸡头米,性平,味道甜涩,是补脾胃最好的食物之一,同时还有固津的作用它与莲子的功效相似,只不过它的收敛作用比莲子强。如果脾胃虚弱拉肚子,芡实还有助止泻。由于芡实较硬,应该长时间熬煮,也可打成粉放入粥中。

二、3款养胃的中药方子

  1、药物组成:自术、香附、陈皮、藿香、枳实、木香、砂仁、甘草等。

  功效:和胃止呕,行气消食。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停滞。症见胃脘作痛,倒饱嘈杂,两胁胀满,呕吐酸水,面色萎黄,四肢倦怠;舌淡苔厚腻者。

  用法用量:水丸每服6克,日服3次。颗粒剂(冲、剂)每服1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说明 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见以上症状者,经中医辨证后,皆可使用该药治疗。

  2、药物组成:苍术、陈皮、厚朴、甘草、南山楂、麦茅、香附、砂仁等。

  功效:健脾燥湿,和胃止呕。

  主治:湿浊内停,饮食积滞,胃失和降。症见呕吐恶心,倒饱嘈杂,胸膈胀满,不思饮食,舌苔白而厚腻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说明 该药最宜治疗脾湿伤食之证,若单纯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则非本药所宜。

  3、药物组成: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红枣等。

  功效:健脾和胃,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痰饮内停。症见胸脘胀闷,饮食不消,呕吐泄泻,舌淡苔薄白者。

  用量: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

  说明 该药适用于脾虚为主,兼有痰湿、气滞之证者。

三、8款养胃药酒配方

  1、八珍酒

  来源:《万病回春》

  配方:全当归26g炒白芍18g生地黄15g云茯苓20g炙甘草20g五加皮25g肥红枣36g胡桃肉36g白术26g川芎10g人参15g白酒1500ml。

  制法:将所有的药用水洗净后研成粗末;装进用三层纱布缝制的袋中,将口系紧;浸泡在白酒坛中,封口,在火上煮1小时;

  主治:滋补气血,调理脾胃,悦颜色。

  2、白药酒

  来源:《良朋汇集》

  配方:白茯苓、白术、天花粉、山药、芡实、牛膝、薏苡仁各15克,白豆蔻9克,白酒5千克。

  制法:上药入酒中,浸泡7日后取用。

  主治:补脾益胃,化气生血。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纳差、食后腹满,或积谷不化、小便不利、大便溏薄、形体消瘦诸症

  3、半夏人参酒

  来源:《伤寒论》

  配方:半夏、黄芩各30克,干姜、人参、炙甘草各20克,黄连6克,大枣10克,酒750克。

  制法:将上药共捣碎,布包,用酒浸于净器中,5日后,再加冷白开水500克和匀,去渣备用。

  主治:胃气不和,寒热互结,心下痞硬,呕恶上逆,肠鸣下胜,不思饮食,体倦乏力。

  4、苍术酒

  来源:《费氏食养三种》

  配方:苍术三十斤。

  制法:上洗净打碎,以东流水三担,浸二十日,去汁,以汁浸面,如家酿酒法,酒熟待饮。 主治:燥湿健胃祛痰。

  5、恶实酒方

  来源:《圣济总录》

  配方:恶实根(细切)半斤,枳壳(去瓤)四两,生地黄(切)一升,小黑豆半斤。

  制法:上八味,粗捣筛,以绢袋盛,无灰酒二斗浸三日。

  主治:治脚气肿满生疮,积年不差,或饮酒壅滞,散在腠理,及风痒疥癣,毒气下注,轻腰脚,通肠胃,去肺中热毒。

  6、红茅药酒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配方:公丁香、白豆蔻各6克,砂仁10克,良姜、零陵香、红豆蔻各6克,白芷10克,当归30克,木香2克,肉豆蔻6 克,陈皮20克,枸杞10克,檀香2克,草豆蔻6克,佛手10克,桂枝6克,沉香4克,肉桂20克,山药6克,红曲162克,烧酒5200克,蜂蜜 1560克,冰糖4162克。

  制法:将上药装入布袋,浸于酒中,加热煮数沸兑入蜂蜜、冰糖,溶化即成。

  主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的脘满痞塞,腹胀腹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等症。

  7、曲末酒

  来源:《普济方》

  配方:曲末。

  制法:用好曲末五升,微熬令香,温情醇酒令至熟,和曲末一升。

  主治:治久冷痢不纯白者,由积卧冷处,经久病发,遂令脾胃俱冷,日夜五六十行,大小腹痛不可忍,凡白痢属冷,赤痢属热。

  8、史国公药酒

  来源:《扶寿精方》

  配方:藿香、虎胫骨、茄根各60克,羌活、秦艽、鳖甲、红曲各30克,当归、桂枝、红花、檀香各90克,生姜120克,红枣1120克(煎汁5000克),白蜜1500克,烧酒15公斤。

  制法:将上药浸入酒中,采用冷浸法制备成酒。

  主治:风湿痹痉而兼有脾胃干和,胸膈不利者。

四、6款养胃食疗方

  1、山药百合大枣粥

  原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大米适量。

  做法:山药清洗干净,切成碎米粒状。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百合、大枣、薏苡仁,上火烧开,换小火慢慢熬煮成粥。每日2次服食。

  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本粥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2、参芪猴头炖鸡

  材料:猴头菌100克,母鸡1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结、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猴头菌洗净去蒂,发胀后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鸡去头脚,剁方块,放入炖盅内,加入姜片、葱结、绍酒、清汤,上放猴头菌片和浸软洗净的黄芪、党参、大枣,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烂为止,调味即成。

  功效:补气健脾养胃。

  3、莲子猪肚汤

  材料:猪肚1个、莲子1把、葱两段、姜一块、香葱四根、花椒一汤匙

  做法:猪肚切条,冷水放一汤匙花椒,半块拍碎的姜,和猪肚一起中小火煮开,继续煮一分钟脏东西会很多那样,放一汤匙料酒。再次煮开。捞出洗净。莲子不要泡。姜切片。猪肚条,莲子,葱姜,足量水一起加入汤锅。大火烧开,小火煲到汤呈奶白色。调入盐,胡椒粉继续小火煮半小时。出锅前加入香油和香葱即可。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食偏冷(即胃痛)。

  4、砂仁黄芪猪肚汤

  材料: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

  做法:将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效: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开胃的作用。

  5、虫草百合鸭肉汤

  材料:冬虫夏草3克,百合25克,鸭肉100克

  做法:先将鸭肉炖30分钟,然后加入冬虫夏草、百合再炖20分钟,调味后饮汤并食虫草和鸭肉。

  功效:健脾养胃并润肺补肾。适用于脾胃虚弱、肺肾不足,元气亏虚的患者。

  6、养胃佛手粥

  材料:佛手柑10-15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佛手柑煎汤去渣,再加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

  功效:适用于肝郁、胃胀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