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风寒感冒的食疗方法,风寒感冒的食疗介绍

2016-06-24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苏友绿

一、风寒感冒的病因及症状

  风寒感冒的病因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其症状为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治疗上西药、中药皆可,亦可采用食疗。预防措施为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 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 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风寒感冒的症状

  1.后脑强痛

  即头后部疼痛,连带颈部转动不灵活。

  2.怕寒怕风

  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

  3.流清涕

  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舌无苔或薄白苔,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二、风寒感冒的食疗介绍

  1、姜糖饮(选自《食疗简便方》)

  【组成】生姜10克,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或保温杯中,沸水冲入,加盖浸泡5分钟,加入红糖溶化即成。

  【服法】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如得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

  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生姜“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说明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加红糖不仅为了调味,因红糖性温,能协同生姜发汗和胃。民间多用此方防治淋雨受寒,颇验。

  2、葱白粥(选自《小品方》)

  【组成】连须葱白7根,粳米60克。

  【制法】先将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葱白,稍煮一、二沸即成。

  【服法】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葱白发散风寒,和胃止痛。《神农本草经》称能“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说明其发散之力颇强,入粳米煮粥,可促进出汗作用,又能调和胃气,使发汗而不伤正。

  3、二根汤(选自《颜氏验方》)

  【组成】大白菜根3个,大葱根7个,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大白菜根、大葱根洗净切片,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加入红糖溶化。

  【服法】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大白菜又名菘,《本草纲目》称能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加葱白、红糖温寒发汗。用此方治外感风寒之兼有肠胃症状者较宜。

  4、姜糖苏叶饮(选自《本草汇言》)

  【组成】生姜3克,苏叶3克,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生姜洗净,切成细丝,与苏叶、红糖一并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人,加盖浸泡10分钟即成。  【服法】趁热顿服,服后加被取汗。

  苏叶发散风寒,和胃止呕,对风寒表证而兼胸闷呕吐症状用之最为适宜。本方加生姜、红糖增其祛寒和胃的作用,用治受寒所致的胸痞作恶,有药到病除之妙。

三、风寒感冒的刮痧治疗

  (1)选穴

  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2)定位

  风池:在头后项部,头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髑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少商、大椎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四、感冒要忌口

  1、柿子性寒,味甘涩,风寒感冒者宜吃辛温散寒食品,切忌寒凉之物。柿子大凉性涩,食之寒邪不易外去,故当忌食。《本草经疏》中早有告诫:“肺经无火,因客风寒作嗽者忌之。”《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外感风寒,……皆忌之。”同样道理,柿饼亦不可吃。

  2、蚌肉性大凉,外感风寒之人忌食。《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多食寒中,外感未清者皆忌。”风寒感冒者误食之,则寒邪不易外解,感冒迁延难愈,故忌食。

  3、蚬肉性寒,味甘咸,风寒感冒之人寒邪未解,切忌食用。《本草拾遗》中指出:“多食发嗽及冷气。”风寒外邪不解,肺气不宣,咳嗽痰多色白者,误食蚬肉,寒不外散,其咳久久难止。

  4、螃蟹大凉食品,风寒感冒者忌食,并非缘于蟹为“发物”,而是因其性寒之物,风寒外感未愈时,食之寒邪难解,故当忌食。《随息居饮食谱》中早有告诫:“时感未清,……均忌。”

  5、鸭肉性凉,味甘咸,也有医家认为鸭肉性寒,故外感风寒感冒者忌食。清代著名食医王孟英也早有告诫:“凡外感未清,……皆忌之。”

  6、鸡肉为补益之品,大补气血,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皆当忌食。中医治疗原则指出:外邪未去时,先当解表,切不可补,否则外感之邪难以解散,正所谓“闭门留寇”。《医林纂要》中早就指出:“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

  7、猪肉性平,味甘咸。虽为补益之品,但风寒感冒外邪未解之时,不宜服食。诚如《本草备要》中所说:“……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伤寒忌之者,以其补肌固表,油腻缠黏,风邪不能解散也。”所以,风寒感冒之初和感冒初愈者忌食。

  8、柑性凉,味甘酸。风寒感冒外邪未解者,当吃辛温散寒之物。柑酸凉,不利寒邪外解,故应忌食。清代著名食医王孟英早就指出:“柑,风寒为病忌之。”

  9、乌梅性温,味酸。酸能收敛,邪不易出,故凡感冒之人,不论风寒与风热,外邪不除,皆当忌食。《本草经疏》中说:“病当发散者咸忌之。”《药品化义》亦云:“咳嗽初起,恐酸以束邪气,戒之。”《随息居饮食谱》也说:“凡痰嗽,外感未清,并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