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儿童按摩 儿童经络按摩的方法

2016-07-11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管寄灵

一、儿童中医按摩的方法

  1、预防感冒法:操作者先将双掌对合,来回快速搓摩,使之发热,然后迅速推擦小儿面颊20~30次,注意用力应轻快柔和,或推摩前事先涂抹适量爽身粉。用食指揉迎香穴(鼻翼旁0.5寸)1分钟,推擦胸背各3~5遍,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1分钟,揉外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是也)100次。上法能宣肺利窍,固表通阳,预防感冒和支气管炎。一般每日操作1~2次,应注意保持室内温暖,施毕立即穿好衣服。

  2、健脾益胃法:先嘱小儿仰卧位,操作者以中指按揉中脘穴(脐上4寸)3分钟,摩腹3分钟;然后改为坐位,施搓摩胁肋2分钟;最后取俯卧位,在小儿背腰部捏脊3~5遍,重点在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等部位用力向上提拿;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髌骨下缘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1分钟。本法能健脾益胃,增进食欲,强身健体,促进发育。一般在空腹时施术操作,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儿童经络按摩的方法

  ,但位置不同(如攒竹);有些位置相同而名称不同(如龟尾、总筋)。孩子有着自己特定的经络穴位,儿童经络的关键部分全都集中在孩子的五指、小手腕和脊背上。例如,孩子的5 指分别与脾、肝、心、肺、肾密切相连,如果我们想要对孩子的脏腑进行调理,主要按摩孩子的5个手指头对应的穴位即可。

  正确了解经络按摩的清补之道

  儿童经络按摩的手法中最关键的原则就是要区分清法(泻法)和补法,两者有不同的功效。大抵补则气升,清则气降,清补则通和气血,起调整作用,实者用清,虚者用补。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症状来选择使用清法、补法和清补法。例如,大便干燥,我们就需要用清脾经和清大肠经的方法,但最后要用补肾法来固元气,以防清泄过多。再如,孩子的肝经和肺经,宜清不宜补,这是因为孩子天生“肝常有余”。补法和清法的运用,需要辨证虚实,对症而用,如果家长不容易区分,则统统可以采用清补的方法,起调整脏腑的作用。

  按摩取穴的方法很多,中医上采用最普遍的是以被按摩者的手指作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即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我们给孩子按摩就必须用孩子的手指来测量定穴,具体的尺寸定夺方法如下:

  (1)1寸:以孩子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

  (2)1.5寸:以孩子的食指和中指并指的横度为1.5寸。

  (3)2寸:以孩子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指的横度作为2寸。

  (4)3寸:让孩子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度作为3寸。

三、教你小儿咽喉炎的按摩疗法

  一、小儿咽喉炎的按摩手法

  1、常用手法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食二指指腹按揉喉结旁1寸处,自上向下反复操作1~3分钟。

  (2)以拇指掐揉廉泉穴1分钟,同时嘱患儿做吞咽动作。

  (3)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以一手扶其前额,用另一手拇、食指点揉风池穴1分钟,然后,以拇、食、中三指挤捏大椎穴处,以局部红紫为度。

  (4)点按少商、尺泽穴10~15秒。

  2、穴位定位及功效:

  (1)廉泉穴

  取穴方法:廉泉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主治疾病: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2)风池穴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的时候应该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施者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主治疾病:风池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3)大椎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4)少商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咳嗽,鼻出血,发热,昏迷,癫狂。

  (5)尺泽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穴”。

  主治疾病:尺泽穴的主治疾病为:喉咙疼痛、感冒、哮喘、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二、生活调理

  1、保持口腔卫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晨起、食后和临睡前要刷牙漱口,睡前不要吃糖果、糕点和甜饮料。

  2、避免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的刺激。

  3、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防止伤风感冒。

  4、多涕儿童,要保持鼻腔通畅,凡有病变导致鼻涕后流或鼻腔堵塞者,均应积极治疗。

  5、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之物。适当多吃梨、生萝卜、话梅等水果,以增强利咽作用。

  6、按摩治疗的同时,可配用中成药如珠黄散、冰硼散等外用。较大儿童,也可配合针刺放血疗法。

四、儿童头部按摩的方法

  头部按摩四法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高骨合用,称之为头部按摩四法,常用于头痛、轻型感冒发热发汗等症,也用于平时的保健按摩。开天门俗称“开天眼”,有醒脑、明目、增智的作用。

  (1)开天门。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推至前发际,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开天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可与清胆经、揉百会合用。

  (2)推坎宫。两手拇指分别从眉心同时分推向眉梢,每天一至开天门两次,每次30~50遍,适用于外感发热、惊风、头痛,也适用于眼疾。若用于治疗目赤,可与清胆经、掐揉鱼际交、清天河水合用。

  (3)揉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即太阳穴。此法有补泻之分。用双手中指罗纹面着力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从下向前再向上向后揉圈运动为补法,由前向后直推为泻法,称为推太阳。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补法可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眼疾,也可以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

  (4)揉高骨。耳后入发际处即耳后高骨,乳突后缘下凹陷中偏上,相当于风池穴。用两手拇指着力分按两穴揉圈,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用于头痛、感冒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头部其他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

  (1)揉百会。百会位于两耳尖直上与头顶正中线交会处,每天揉一至两次,每次揉100~200遍或指压3~5分钟,用于头痛、感冒鼻塞、脱肛、遗尿、惊痫。百会为诸阳之会,按揉能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烦躁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鱼际交合用;脱肛、遗尿、尿频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合用。

  (2)掐承浆。承浆位于下唇靠下颚下方中部,用拇指或食指指甲掐3~5遍即可,用于止抽、利尿、嘴歪、口腔炎症等。

  (3)揉迎香。鼻唇沟中,鼻翼旁0.5寸,用食、中二指分按两穴揉20~30遍。用于鼻塞流涕,口眼歪斜,也用于感冒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

  (4)揉颊车。颊车位于下颌角前上方肌肉隆起处(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用中指或拇指揉20~30遍或按5~10遍,用于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宜用按法,口眼歪斜宜用揉法。

  (5)揉风府。风府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用于头痛、感冒。结合揉风池二穴,常揉三穴可预防感冒。

  (6)推天柱。后发际正中自上而下至大椎穴成一直线,用拇指罗纹面或食中指腹着力,直推100~500遍。用于呕吐、发热、项强、惊风、咽痛。推天柱能降逆止呕,袪风散寒。治疗呕吐多与从大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合用;治疗外感发热、项强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合用。

  (7)按耳门。耳门即耳屏上切迹前方张口凹陷处,此穴也称风门穴,用双手拇食指分别掐住孩子两耳廓,拇指屈曲以指间关节背面为着力点,揉20~30遍或按5~10遍,用于惊风、耳疾。多与掐人中、揉颊车合用。

  (8)拿桥弓。桥弓即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一线,拿桥弓就是拿住患部颈肌后作交替的提捏与放松,操作5.10次,用于斜颈治疗(注意不可捏拿颈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