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易患社交恐惧症呢 社交恐惧症要怎么治疗
2016-07-1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周友绿
一、社交恐惧症要怎么治疗
1、适当的放松
这样做能够缓解心理的恐惧感。将两脚平稳站立,轻轻地把脚尖踮起,坚持几秒钟,然后放下,同时,边做有节奏的深唿吸边数数,这样做二到三组,每组三十下,一般就能缓解心理恐惧。
2、接纳并信任自己
社交恐惧症在某种程度上时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种表现。从现在开始,停止对自己的挑剔,批评,责难,也不要以恐惧就逃跑。要知道,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信任你呢?
3、让自己有事做
心理学家认为,双手空空会让人的社交恐惧感增加,而手里握着东西能够给人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台湾名主播蔡康永就总是这样,在做节目的时候,把一支笔我在手里,他说:“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手不知摆在什么地方的尴尬。”
4、试着看着别人眼睛说话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如果能够勇于直视他人的眼睛,也就相当于敢于敞开心灵与人交流。开始时,一直盯着别人的眼睛,感觉可能会比较尴尬,当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即使看着他的眼睛,他也不会咬我一口。又或者当成一个自己的小游戏:我就这么盯着他看,看他会有怎样的反应。
5、自己演练社交情景
经常自己在脑海中预演,或者把板凳,桌子等当成陌生人进行社交演练。次数多了,时间久了,效果就明显了。
6、选择友善的人交往
友善的人比较懂得如何尊重一个人,我们也比较容易从他们那里获得认可,进而建立起我们的社交自信。
7、不刻意迎合
压抑自己,迎合别人和外界的做法并不可取。一方面,这样的方式让对方无法了解到真实的我们,另一方面,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让自己排斥社交活动。
8、关注社交本身,而非自己的表现
将注意力转移到怎样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怎样才能发掘对方的有点等事情上来,这样就能够自然从容了。
二、哪些人易患社交恐惧症呢
下列个性特征者易患社交恐怖症:
1、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内向者安静、内省、不喜欢接触人;情绪不稳定者易焦虑,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与人交往时,强烈的情绪反应,影响正常适应。
2、完美主义。对自己要求过高,希望自己在所有人面前、在任何场合、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完美无缺,得到别人的称赞。但人无完人,这就不可避免造成反复的自我挫败,终于见人就紧张害怕。
3、自我评价低。自卑,自我贬低,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和能力,内心恐惧,怕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
4、感觉过敏。感到别人看出他(她)紧张不自然,从别人的眼光中看出别人对他(她)厌恶、憎恨或别人也不自然了,不愿与他(她)继续交谈,因此就更加紧张害怕。
三、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1、缺乏锻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人认为自己缺乏一些社交的技巧,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流都是因为没有得到系统的锻炼,的确,缺乏社交技巧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以致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导致尴尬的处境。
2、自我贬低
有的患者他们在社交过程中的行为其实是恰当的,但患者却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对,所以是患者对自己的评价不恰当。在社交过程中,患者的自我贬低起着重要作用。
不少患者对自己要求过高,恨不能以自己超群的口才和举止得到所有人的称赞与喜欢,这就不可避免反复造成自我挫败,终于导致见人就紧张害怕。
3、社交动机不纯
在有的患者中他们总是认为人们和他交流都是带着不纯的目的的,而且有时候自己的目的也不是简单的交朋友那么简单,因此总是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造成某种特殊的印象,所以才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甚至恐惧。假如不论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我一概毫不在意,就不会紧张害怕。
4、人格特性
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控制别人对他的印象,或者特别受面子,似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他这人才有面子,或者完美主义倾向强烈。而且恨不得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完美无缺,那么这种人便容易患社交恐惧症。
四、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和病因
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恐怖症的核心症状是恐惧紧张,并因恐怖引起严重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
社交恐怖症
主要是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即刻的焦虑发作,并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
具体表现为患者害怕在有人的场合或被人注意的场合出现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引起别人的注意。
因此回避诱发焦虑的社交场景,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
赤面恐怖是较常见的一种,患者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脸红、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
有的患者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病因
1.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出现恐怖症同病的现象多一些,提示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
但也有对恐怖症的家系研究并未发现双生子同病率增加。因此尚无明确证据表明遗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素质因素
患者在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害羞、依赖性强和高度内向。
3.心理社会因素
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
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
对特殊物体的恐怖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
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恐怖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突的象征作用和置换作用的结果。
条件反射和学习理论在该症发生中的作用是较有说服力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