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有哪些好处 认知误区及接种后的反应_接种疫苗的作用和重要性_接种疫苗的常见问题解答_关于接种疫苗的7大误区
2016-07-26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韩谷秋
一、接种疫苗的作用和重要性
免疫接种的必要性
宝宝从母体获得一定的抗体,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这些抗体可以防止婴儿感染某些传染病,产生暂时的免疫功能。但随着月龄增长,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 宝宝体内的抗体都会逐渐减少,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弱。传染性疾病对宝宝健康影响很大,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常常可遗留呆傻,甚至患儿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患脊髓灰质炎的幼儿,多数遗留不同程度的腿瘫痪;麻疹常并发肺炎、喉炎,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高宝宝对传染病的抵抗 力,除了合理喂养、讲究卫生、加强锻炼外,还需要进行有计划的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应在婴儿抵抗力弱且疾病未显露出来时进行。
接种疫苗的作用
当致病菌侵入身体时,人体即自动产生相应抗体来对抗细菌的侵蚀,在这种细菌再次侵入时,血液中的抗体就能发挥其抗病作用。接种疫苗的作用机理就在于此, 疫苗是由致病菌的少量有害物质经加工而产生出来的,以一定量给婴儿注射(或口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有此抗体可维持较长时间,有的则不然,因此有此疫苗 需多次接种,且接种间隔不能太短。即使免疫后又患此种疾病,病情表现也很轻微,不会对宝宝健康造成威胁。
二、接种疫苗的常见问题解答
为让流动儿童家长了解国家免疫规划知识和政策,打消顾虑,重视儿童健康,现在将常见问题和接种疫苗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一、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
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原来由母体传给婴儿的抗体逐渐减少或消失,婴儿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和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有些疾病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但一旦感染就不可能完全治愈,会导致终生残疾甚至死亡。我国为保护儿童健康,免遭传染病侵袭,将许多疫苗以法定的形式安排免费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因此,接种了疫苗的儿童更健康,希望广大儿童家长要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事实证明:我国实施免疫规划以来,许多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如儿童乙肝、结核病、麻疹、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等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一些致残性和致死性较高的疾病如小儿麻痹、乙型脑炎等也通过及时接种疫苗,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甚至消除。同时,由于接种疫苗,还为家庭节省了因疾病造成的大量医疗费用的开支。
二、目前,石家庄市免费为儿童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目前石家庄市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风疫苗、麻风腮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流脑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
接种以上疫苗可以预防:结核病、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破伤风、白喉、麻疹、风疹、腮腺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传染病的感染。
三、儿童在什么时候接种这些疫苗效果好?
目前,免费接种的疫苗主要是针对6周岁以内的儿童。孩子在1周岁以内接种的疫苗较多,这些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等。孩子在1—6周岁期间还要接种甲肝疫苗,并接种百白破、麻疹、乙脑、A+C群流脑疫苗进行加强或复种,确保抗体水平,预防各种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希望广大儿童家长要按照免疫程序和医生的约定日期为儿童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四、流动儿童也可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吗?
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享有同样免疫服务的权利。流动儿童家长可以到就近的预防接种门诊免费接种疫苗。任何接种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为流动儿童免费接种相关疫苗。
五、流动儿童应该到哪里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管理,接种单位负责承担指定区域内的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接种工作。为此,流动儿童家长可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接种疫苗。
六、为什么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这么重视。
把流动儿童作为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主要原因是流动儿童存在着流动性大、隐蔽性强,难于管理等特点。而且流动儿童家长来自不同地域,其文化、经济和防病意识存在差异,儿童的免疫水平也千差万别,尤其是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流动儿童,很多疫苗不能及时接种,漏种的疫苗很多,成为传染病的高危人群,是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为此,对于流动儿童,更要加强预防接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七、接种前、后要注意什么?
接种前应准备好预防接种证,向医生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经医生认定没有接种禁忌症后方可接种。孩子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后离开。
八、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处理?
接种疫苗后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孩子会很安全,少数孩子会出现轻微发热反应,只要精心照料,多喂些开水,注意休息,一般在1—2天就会恢复。个别儿童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在24小时内冷敷,超过24小时热敷,每天5—6次。还有个别儿童出现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很少超过3—4天。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出现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晕厥等,病情相对较重,需及时与接种门诊联系,并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
九、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接种疫苗:过敏体质、急慢性严重传染病、严重慢性疾病、免疫缺陷、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发热的儿童暂缓接种。
患有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者禁止接种流脑、乙脑、百白破、白破和麻疹类疫苗。
十、家长要保存预防接种证吗?
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要到辖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凭接种证注射各种疫苗。预防接种证不但是儿童的一个健康档案,还有许多其他功能。一是凭证接种可以防止漏种、错种疫苗,确保接种安全有效。二是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为此,家长要妥善、长期保存预防接种证。
三、关于接种疫苗的7大误区
1、 水痘不是致命性的疾病,因此,不必接种水痘疫苗。
每年大约有9000人因发生水痘而住院,约100人死于水痘,水痘疫苗将使多数儿童获得免疫,很多研究表明这种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其有效期限究竟有多长以及以后要否加强剂量还在研究中。
2、儿童在感冒、发烧时不可以接种疫苗。
一般来讲,小毛病不影响接种,例如,发烧体温不是过高,咳嗽、流鼻涕,中度腹泻等,都可以照样接种疫苗。
3、 有些传染性疾病已经绝迹,因此,儿童无需接种有关疫苗。
由于免疫接种的实施,多数疾病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发生率可能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这并非意味着传染那些疾病的细菌及病毒已经绝迹,获得对这些疾病的免疫,仍是必要的。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或地区可能还很普遍,旅游者可能会将这些病菌带过来,很快得到蔓延。
免疫接种也可间接保护那些不能接种疫苗或对疫苗没有反应的人。如果他们周围的人群都接种了疫苗的话那么,他们感染上传染病的几率就会降低。
4、百、白、破疫苗可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
将注射DTP疫苗与SIDS联系起来,这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不实的说法,是因为婴儿在接受第一次疫苗注射时的月龄为两个月,这时正好是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高发期。两者之间并无内在联系。
5、 一次接种一种以上疫苗对儿童有危险。
多年的经验与研究证明用于儿童期常规疫苗可以同时接种,效果安全,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引起的副作用,不会比每种疫苗单独接种时大,如果放心不下的话,可与医生商量,分开接种。
6、 母乳喂养的儿童无需接受免疫。
母乳并不像疫苗那样可以预防传染病,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少患感冒,母乳并不能预防象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等这样的严重疾病。即使接种了疫苗,但仍会感染上相关疾病,所以,有人认为疫苗不起作用。
疫苗有效这一点勿容置疑,全世界已有数以万计儿童获得象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等疾病的免疫。事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疫苗对绝大多数人起作用,但对极少数人来讲,他们对疫苗没有任何反应,可以说,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率为85%以上,不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率为零。
7、 有新闻报道,某些批号的疫苗不太安全。
政府成立了疫苗事故汇报系统(VAERS)专门接受疫苗副反应的报告,然而,VAERS至今未发现那批疫苗不安全。所有疫苗都是在食品与医药管理局(FDA)的监管下生产出来的,生产设备定期接受检查,每批疫苗都经过生产厂家安全测试。
四、预防接种疫苗的反应
概述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象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
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有时会赶上接种疫苗刚好和其他病偶合的情况,只有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可鉴别。万万不可以看到接种后发热就只想到接种反应,遗漏了原发病造成误诊。
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象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