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_天冬的鉴别与应用

2016-07-28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周涵蕾

一、天冬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天冬是百合科草本植物天冬的块根,天冬具有滋阴、润肺、降火等功效,是秋冬滋补中药之一。天冬秋、冬采挖,洗净,除去根茎、须根,置沸水中蒸透心,除去外皮,干燥。可切片用。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肺、肾经。

  天冬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活性。

  天冬用于阴虚发热、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肺痿、肺痈、白喉。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白喉。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

  《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

  《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

  《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

  《千金方》:治虚劳绝伤,老年衰损羸瘦,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亦治阴痿、耳聋、目暗。

  《日华子本草》: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

  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痿蹷嗜卧,足下热痛。

  《本草蒙筌》:能除热淋,止血溢妄行,润粪燥秘结。

  《纲目》:润燥滋阴,清金降火。

  《植物名实图考》:拔疔毒。

二、天冬简介

  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 〕的块根。该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小段直径 0.5~2cm 。有不透明的细心。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薄片淡黄棕色,可见中间黄白色中柱。以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

  天冬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史载《药品化义》天门冬为天冬。

  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用于治阴虚发热、肺痈、消渴等病症。天门冬含天门冬素、B -固甾醇、甾体皂甙,粘液质、糠醛衍生物等成分。天门冬有升高血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

  《名医别录》载“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月华于本草》载“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能使肌肤艳丽,保持青春活力。寒性病症及泄泻忌用。

三、天冬的鉴别与应用

  天冬块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4-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半透明,有深浅不等的纵沟及细皱纹。

  质坚韧或柔润,断面黄白色,角质样,有粘性,皮部宽,中柱明显。

  气微,味甘、微苦。以肥满、致密、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

  天冬块根黄切面:根被有时残存。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粘液细胞散在,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40~99μm;内皮层明显。

  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木质部束及韧皮部束各31~135个,相互间隔排列,少数导管深入至髓部;

  髓部亦散有粘液细胞。粉末特征:灰黄色。

  石细胞极多,大多单个散在,长方形、长条形、类圆形或长梭形,长85~460μm,直径32~88μm,壁厚5~37μm,纹孔细密,孔沟细而短。

  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40-99μm。

  导管多为具缘纹孔或梯状具缘纹孔,直径18-110μm。此外有傍管薄壁细胞、纤维管胞等。商品规格商品按产地分为川天冬、湖天冬,并根据根条粗细分为三等。一等:块根中部直径1.2cm以上,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二等:中部直径0.8cm以上,间有未剥净硬皮但不得超过5%。三等:中部直径0.5cm以上,稍有未去净硬皮,但不得超过15%。

四、天冬的食用方法

  1、天冬酒:取天冬40g、高粱酒500ml。将天冬用竹刀剖去心,之后与水同入砂锅进行煎煮。待煮有约40分钟后,去渣取液,兑入高梁酒中,装瓶密封一段时间后即可服用。取用此酒时每次10~30ml,每日1次,以午后服为宜。不过对于阳虚阴盛、脾胃虚寒见有食少便溏症状者,则不宜饮用。

  2、天冬膏:准备天冬100g,阿胶、杏仁、川贝母、茯苓各50g。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之中,加水煎取浓汁,加入约等量的炼蜜搅匀,煮沸后即可。食用时每次吃1匙。此法可养阴润燥、清火,滋阴止血,化痰止咳,茯苓滋养益脾,可于有阴虚肺燥、咳嗽咯血症状之人。

  3、天冬粥:取用天冬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将天冬煎水取汁,然后入粳米煮粥,待粥快熟时加入冰糖煮至粥熟即可使用。本方主要在于清火润燥、益胃气、润肺益胃,可用于有阴虚肺燥、咳嗽咽干、阴虚胃热、消渴口干、燥热便秘等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