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回事 诱发病毒性肝炎的原因
2016-08-0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乐夏岚
一、诱发病毒性肝炎的原因
(1)酗酒:酒精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于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据研究,如果每天饮入酒精含量达150g以上,持续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34%发生慢性病毒性肝炎,约有25%发展为肝硬化。欧美国家酗酒者较多,酒精性肝硬化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而在我国情况要好一些。
(2)药物或化学毒物: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病毒性肝炎。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四环素以及砷汞、四氯化碳等。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3)病毒感染:由多种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病毒性肝炎和庚型病毒性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4)其他:很多全身性传染病都可侵犯肝脏,如EB病毒、细菌性传染病中的伤寒等,都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但因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特殊表现,而肝脏发炎仅仅是疾病中的一部分表现,故诊断多不困难,较少误诊为“病毒性肝炎”
二、病毒性肝炎常见的症状及并发症
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
1、疲乏无力、懒动、下肢酸困不适,稍加活动则难以支持。
2、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及腹胀,往往食后加重。
3、部分患者尿黄,尿色如浓茶,大便色谈或灰白,腹泻或便秘。
4、右上腹部有持续性胀痛,个别患者可呈针刺样或牵拉祥疼痫,于活动、久坐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可缓解,右侧卧时加重,左侧卧时减轻。
5、医生检查可有肝肿大、压痛、肝区叩击痛及黄疽等表现。
6、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血中总胆红素升高有助于诊断。也可进一步做血清免疫学检查以明确肝炎类型。
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
1、皮肤病变:病毒性肝炎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毛发脱落等情况,有些病人会有短暂性的荨麻疹、斑丘疹或是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2、血液病:病毒性肝炎对白细胞和血小板会造成轻度的减少,和全血细胞减少,还会造成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
3、肾炎:病毒性肝炎会对肾脏有损害,严重的会引起患者脸面浮肿、检测尿会有尿蛋白和红细胞等的出现,这类病人通常会被按病毒性肝炎合并肾炎来治疗却一直没有治愈,等到病毒性肝炎治愈后症状才会消失。
4、心脏病变:病毒性肝炎不仅仅会对肝脏会有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到心脏,引发心包炎、心肌炎等,会有面部肿胀、胸闷、心前区痛、心悸等症状,一般会随着病毒性肝炎的好转而康复。
三、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包括对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隔离、治疗和管理,以及观察接触者和管理献血员。病人从起病后可隔离3周,以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①推行健康教育制度;②加强血源管理,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对医疗器械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制”等;③搞好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搞好粪便管理、食具消毒等。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
①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苗。
②酵母乙肝疫苗,高危人群可每次l0~20μg,0、1、6个月注射;新生儿在首次接种(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后1个月和6个月再分别接种1次疫苗,健康母亲的新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儿和儿童用10μg/ml;20μg/ml用于阻断乙型肝炎的病毒围生期母婴的传播。
(2)被动免疫
①在暴露于病毒之前或在潜伏期的最初两周内,肌肉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可防止甲型肝炎早期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免疫,但对戊型肝炎无效。
②对各种原因已暴露于HBV的易感者,包括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可用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使用剂量为新生儿100IU,成人500IU,一次肌肉注射,免疫力可维持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