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如何及时治疗 中暑的症状
2016-08-1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皮寻双
一、中暑的治疗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3.饮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4.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二、中暑有哪些典型症状
1.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4.热痉挛症状特点:
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5.热衰竭症状特点:
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6.日射病症状特点:
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7.热射病症状特点:
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三、中暑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中暑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重症病例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等。主要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3种情况。
高温环境下,人们首先可以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如果上述症状加重,则轻症中暑症状,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有可能是轻度中暑,需要及时处理,并休息几个小时。
重度中暑时,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重症中暑症状,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四、中暑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随着气温的升高,使患抑郁症、焦虑症、烦躁症等心理疾患的人逐渐增加。据专家介绍,引起心理中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人体受高温和外界强烈的光线侵袭所致。再加上天气炎热,使许多人出现食欲减退现象,而饮食的减少和出汗的增多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紊乱,从而影响人的大脑神经活动,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此外,夏天昼长夜短,闷热难耐,又有蚊虫骚扰,影响了夜间睡眠质量,引起精神疲倦,从而诱发心理中暑,出现情绪低落、动力缺乏、持续疲乏等症状。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心理”性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0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同时伴随着心理中暑的人将大大增加。
造成心理中暑的内因主要是人体对环境不适应,由此产生的食欲不振、睡眠不足和体内代谢紊乱,最终影响到大脑神经的活动。此外,缺乏心理准备的突如其来事件发生,如持续高温气候、车祸等,这些大大小小的灾难都出乎人们意料,极易引起心理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