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小儿反复发烧怎么办小儿反复发烧的原因

2016-09-0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彭采文

一、小儿反复发烧怎么办

  小儿反复发烧怎么办?一般小孩如果发烧在38.5℃以下,爸妈应该采取物理降温方法,例如多喝水,贴退热贴等,切勿滥用药物。当孩子发烧在38.5℃以上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与孩子药物治疗。

  1、体温38.5℃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

  发烧是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发烧的处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和“药物处理”,通常来说,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2、婴幼儿体温38.5℃以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爸妈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

  3、体温39℃以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必须明确一点是,爸妈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注意用药的剂量,并且要将宝宝及时送院治疗。

二、小儿反复发烧的物理降温方法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热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腋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三、小儿反复发烧的原因

 

  1、非感染性发热:非各种传染病引起的,无菌性物质或各种炎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2、不明原因发热:广义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3、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对其诊断之前应严格除外全身性或局部性炎症所致的发热,并除外其它发热病因。颅内疾病伴有发热时多为危重病例,其中大部分患者的发热是因颅内炎症、肺内感染、泌尿系感染所致。对于难以解释的中度体温升高,一时查不出感染源或感染的原因者,不能轻易认为是中枢性发热。应反复寻找全身或局部性感染原因以除外之,并注意有无药物热及其它发热的原因。

  4、持续性发热:当口温高于37。3℃或肛温高于37。6℃,一日间的变化超过1。2℃,即称之为发热。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

四、小儿反复发烧能用退烧药吗

 

  1、退烧药该何时吃

  如果宝贝长时间发烧,并且经过物理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38.5℃时,最好服用退烧药;或者宝贝温度在38℃左右,但是以往发生过热惊厥事件,那么也需要用退烧药。

  2、要服用儿童退烧药

  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解毒能力差,所以宝贝发烧时千万不要让其服用成年人的退热药,因为这些药物刺激宝贝的肝肾。所以一定要选用小儿专用的退热药,如泰诺林、美林等副作用较小的药。

  3、观察宝贝有无过敏反应

  给宝贝服用退烧药后,要让宝贝多喝白开水,并细心观察宝贝对退热药有无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甚至哮喘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4、用药时间尽量不超过三天

  据相关报道,其实不良反应的出现,与父母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也有关系。因此,服用退烧药时,尤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尽量不超过三天,如果不见效,建议马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