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小儿退烧药解析 如何正确的使用退烧药

2016-10-10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郝访卉

一、临床常用的3种小儿退烧药详解

  在换季及秋冬时节,是宝宝发烧的高发时期。一般而言,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和某些急性传染病是引起发热的主要疾病。

  众所周知,持续高热(腋温≥39℃)会直接威胁病儿健康,它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而且可促发高热惊厥,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因此,适当应用退热药可以快速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如高热惊厥等)。

  目前各医院和药房*的退热药有数种,剂型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四种,很多家长在选择时往往无所适从。为帮助各位家长选择退热药,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退热药作一下介绍:

  1、阿司匹林。是一种古老的退热药,1899年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其最严重副作用是瑞氏综合征,病死率为30%。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2、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无胃肠道刺激或出血,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无肾毒性,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目前各医院和大药房均有*,代表药如泰诺林、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3、布洛芬。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该药退热起效时间平均为1、2小时,退热持续时间平均为近5小时,平均体温下降值为2。3度,下降百分率为88%。儿科专家认为,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病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目前各医院和大药房均有*,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等。

二、小儿退烧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1、一般38.5℃以下不需要吃退热药。38.5℃以上可以吃,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者医师指示使用。退热药有“布洛芬混悬液 ”“乙酰氨基酚滴剂”“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等,这几类只能吃一种,不能同时使用。用了第一次,第二次最好隔6小时。退热栓是塞屁股的,有些小孩顽固不吃使用比较好。高热不退的,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效果最好。“尼美舒利颗粒 ”现在很多家长还在使用,最好还是不要吃,因为很可能引起肝脏疾病。

  如果你小孩以前发烧会抽筋,医学上叫“热性惊厥”。那你就不要等待38.5℃以上就吃退烧药,一般38℃就要吃,如果退不下来,还要赶紧去医院,因为搞不好就会抽筋。

  2、除了吃退烧药,一般家属也会给吃一些感冒药。应该注意的是,西药感冒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锌布颗粒剂等也含有少量退热药成分,如果你吃了退热药不久,最好不要吃了。你可以选择吃中药感冒药:牛磺酸颗粒,清开灵颗粒等。

  3、吃了退热药后小孩还是高热,还没有到达吃第二次的时间(或者你不想给小孩吃退热药),你可以用物理降温,有些家属喜欢用贴退热贴,其实38.5℃以上作用不大。最好的办法是用温热毛巾擦拭全身,或者洗个温水澡。现在医院不主张用酒精擦浴(据说有出意外的风险)。

  4、吃退热药、物理降温都是单纯为了退热,一般小孩子发热是因为感染引起的,抗感染治疗才能真正的让小孩退热。不过阿莫西林、利巴韦林颗粒等消炎药不能乱吃。最好去医院查个血常规再选择是否进行抗感染治疗。

三、简单有效的小儿退烧6部曲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作为父母的您,正确的退烧方法应该是: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婴儿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发烧的症状发生,有的父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诊;有的父母,则只求孩子迅速退烧,吃的、塞的通通来,事实上,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荷。

四、处理小儿发烧的4种常犯错误方式

  在儿科门诊,发热是孩子们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是在遇到流感高发期,儿科门诊到处都可见到头上贴着退热贴的小孩。孩子一发烧,很多家长就显得非常紧张、焦虑、不知所措了,他们老担心发烧会烧坏小宝宝的脑子,于是,想法设法恨不得马上就将孩子的体温给降下来,甚至在体温还不算太高的情况,都急着喂退烧药、打针退烧等,最好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退烧效果,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太科学的。发烧是身体在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它更好地工作,以防止感染,这是孩子利用自身免疫力对抗病毒的一个表现,在对抗发烧的过程中,孩子的免疫力也得到不断地提高。而且普通的发烧通常是不会损伤孩子大脑的,相反,如果采用过激的方式来退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误区一:通过“捂热”出汗退热。常听一些家长说:“吃点药,捂一会,等汗出来就不烧了”,也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怕冷,因此要穿多点、盖多点,于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个憋得红彤彤的小脸蛋,通过捂热出汗来退热的家长也不少,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孩子在发烧的时候,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而且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在高热时末梢血管可代偿性扩张,使出汗增多,同时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加之宝宝长期在这种闷热的高热环境中,处于缺氧状态,长时间下来,极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正确做法:当孩子发烧时,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使其充分散热,并注意室内空气保持流动,但要注意宝宝手脚的保暖。

  误区二:发烧不能洗澡或发烧用冷水擦浴。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了,不能洗澡,洗澡的话很容易着凉,还有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发烧的话,帮他用冷水擦浴一下,就可以帮助他降温了,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发烧的孩子洗温水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温方法。用温水洗浴或擦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着凉。

  误区三:一发烧马上用退烧药。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马上给孩子服用各种退烧药,吃药后没有马上见效时,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我们都是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了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目前市面上的退烧药品种繁多,家长在选用时,最好选用儿童剂型的退烧药,尤其是小婴儿,可以选用一些滴剂类的退烧药。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家长也要需要注意了,如果服用了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有降下来,也不能马上再用一次退烧药或者更换其他退烧药,要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同时,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利于降温。

  误区四:孩子发高烧了也要等医生看了再处理。有些家长担心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或者不知道该给孩子用什么药,于是,孩子都已经烧得小脸蛋通红了也还是不给孩子积极降温,非要等到见了医生不可,或者是孩子都已经发高烧了,在家不处理就直接抱过来医院,在诊室外焦急地等候。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已经发烧到38.5℃以上了,就应该积极先给孩子降温,尤其是已经高烧的宝宝,如果长时间高烧不处理的话,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的发生。

  总之,孩子在发烧时,家长应该多点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只盯着体温数字,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还好,就不必太过于担心,但需要提醒的是,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能自行抵御感染,一旦有发烧时,还是建议带去医院给医生看看,最好不要自己自行给孩子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