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力测试_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力的秘决
2017-02-2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汤书雪
一、儿童智力测试的方法
一、筛查性智力测验
无法得知孩子准确智力数,只能够知道孩子有无智力异常。是我国儿童常用的测验方法。智力测试的模式大多是对测试者发起提问或要求,根据被测试者的回答或操作,以及在测试过程中儿童的专注程度、反应、情绪等因素,得到孩子的测试结果。这是当今世界上通用的方法,而不是像某些家长所认为的用仪器或计算机、电脑测试。一个小小的检查,就可以把您孩子的智力简单快速的表现出来,是正常,异常,还是可疑,甚至连具体的智商都能精准测出。
二、绘人测试
绘人测试适用于4~9岁的孩子。测试的方式是让孩子自由地描绘出一个人物,根据画出的人物判断孩子的智力和心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能力测试
学前儿童能力测试又称为50项测试。50个项目测验的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身体部位、偏利性、记忆、视感知及眼手协调、知识、联系与抽象、听觉与语言理解、运动等,适用于4岁~7岁小儿。
五、丹佛婴儿发育量表
丹佛婴儿发育量表能灵敏地预知并无出现明显变化的发育异常问题。即能在早期发现小儿的智力发育问题。同时可以作为高危儿童(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严重黄疸史者和窒息史者)的发育监测手段。但不能作为诊断和评价发育障碍种类和严重程度的工具。它对小儿将来的发育也无任何提示作用。
丹佛婴儿发育量表是由104个题目组成。量表一共包含4个区域:个人社会技能、细动作-适应能、言语能力和粗动作能。个人社会技能23项,主要检查小儿与周围人的应答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细动作-适应能30项,检查小儿手指的运动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言语能20项,检查小儿对成人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思想的表达能力;粗动作能31项,检查小儿坐、立、走、跳及平衡能力。
六、斯坦福-比奈量表
本量表测试时间通常不超过40分钟。测验的过程是从稍低于被测试者的实际年龄组题目开始,如果在这组题目内测试者有其中一项没有通过的话,就要调到更低一级的年龄组继续测试。直至某组全部项目都通过,这一年龄组就作为该被试智龄分数的“基础年龄”;然后再依次实施较大的各年龄组,直至某组的项目全部失败为止,此年龄组作为该被试的“上限年龄”。
如果孩子进行基本智力筛查后发现有异常问题的话,就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性智力测试,经确诊性智力测试后,就可以获得孩子具体的智商(IQ)数或发育商数(DQ)。在我国常用的诊断性测验有盖瑟尔婴儿发育量表、蓓雷婴儿发育量表、斯坦福-比奈量表、韦克斯勒学前及初小智能量表等方法。诊断性测试法测试时间较长,测试面广,测试后给分如智商,结果较可靠,对医生诊断参考价值大。
二、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有何特点
1、随意运动的发展
其运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断改善,学会运用正确的姿势跑,并能听信号改变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躯体平衡,学会在平行线中间或平衡木上行走。
2、言语发展
主要发展词汇量,学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语音逐渐正确,词汇逐渐丰富,4岁儿童掌握600—2000个词,5岁时为2200—3000个词,而6岁时为3000—4000个词,从3岁到6岁,词汇量增加了近3倍,词类渐次增多,语法复杂化,已出现大量的复合句。
口语表达能力迅速提高,他们的讲话逐渐变得连贯起来,流畅起来,内部语言开始萌芽,内部语言是思考时用的言语,它不是用来同别人交际的,而是对自己发出的言语,学前期出现了出声的自言自语,他们往往一面做游戏,一面自言自语。
3、感知觉进一步发展
如5—6岁能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对颜色的色度开始区别。
4、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的发展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实现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其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 3岁以后儿童开始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形象思维是此期儿童思维的特点,如学计算时,用物体的具体形象(实物或图形),能较好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此期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比较注意,也容易记忆,其记忆在游戏中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而单跟他们讲抽象的道理是不容易记牢的。
5、游戏、学习和劳动
此期主要的活动是游戏,各种游戏活动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孩子的许多学习活动是寓于游戏之中的。学习对于此期儿童不是主要任务,多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可进行有意识地教育。学前期儿童劳动的形式主要为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
6、想象和好奇喜问
此期儿童逐渐能按要求进行想象,其想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有意想象还只初步发展。其想象有以下特点:(1)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2)想象主题易于变化,如正在用积木搭大桥,忽而又想搭房子等;(3)创造想象开始发展,但仅是萌芽阶段。好奇多问是学前期儿童的突出特点之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对于儿童的问题应耐心地,并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回答。
7、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发展
此期儿童的无意注意已有高度发展,而且相当稳定,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其注意的稳定性差,容易分散,范围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较鲜明的特征和动作。其观察力缺乏随意性、独立性、细致性,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差,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而转移观察的目标,其观察的概括性也较差。
总之,学前期儿童智力有了很大发展,在动作方面,可以连续行走20—30分钟而不感到疲倦,会跑、跳、攀登;手的动作更加灵巧,能用铅笔书写、画画,能使用剪刀一类的工具。
在言语方面,词汇更加丰富,可以自由进行言语交际,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初步开始学习书面言语,言语对行为的调节机能也比以前增强了,因而使行为带上了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在心理发展方面,虽具体性和不随意性仍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在逐步发展。儿童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
三、宝宝智力开发的五大关键期
1.0~2个月
此时的宝宝对味觉、听觉、触觉和视觉的外界刺激都有反应。2个月的宝宝俯卧时能抬头,眼睛能跟随物体移动,易被颜色鲜艳的物体吸引。小游戏:蹬玩具。家长将软球或柔软的玩具放在宝宝小床的一侧,把玩具推到宝宝手边,他便会用手推开玩具;再将玩具推到宝宝脚附近,他会用脚去蹬玩具。此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宝宝的手、脚灵活能力。
2.3~7个月
此时是宝宝由视觉引导的知觉探索时期。宝宝能积极活跃地探索身边的事情。
小游戏:藏猫猫。妈妈蒙住自己的脸,然后问宝宝:“妈妈在哪儿?”在宝宝寻找时,突然露出脸,并叫一声“喵儿”,逗宝宝笑。然后将宝宝脸蒙住,让他学着露出脸来,渐渐让宝宝自己控制游戏,训练宝宝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8~13个月
孩子的感知能力变得灵敏,开始喜欢模仿。
小游戏:拍拍手。与宝宝面对面坐下,握住他的两只手,边对拍边说“拍拍手”;然后不握他的手,边拍手边有节奏地说“拍拍手”,教他模仿,训练宝宝理解语言与模仿的能力。
4.14~18个月
宝宝开始产生抽象思维。在1~1.5岁阶段,宝宝能更精准地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能配合父母的引导进行互动。
小游戏:音乐呼啦圈。家长跟宝宝双手相握形成一个圆圈,音乐开始时,家长带宝宝按顺时针方向踏步走,音乐停止,引导宝宝停下来。做2~3次后,可以让宝宝自己尝试。
5.21个月以后
宝宝能够掌握符号关系,如语言理解、语言逻辑等。
小游戏:给宝宝讲个简单的图画故事,再让宝宝讲给家长听。家长可结合图画,重复一些重点的语言、动作描述,也可让宝宝跟着复述。然后让他看图讲故事,有困难时父母可适当提醒。若宝宝讲得与图书不一致不要去纠正,肯定他的合理创造。
帮宝宝开发智力时,应顺应自然,配合宝宝的发展阶段,适时给予刺激,营造学习的环境。而最重要的,是“退一步”,给宝宝独立发展的空间。
四、提高宝宝智力的方法
一、个性化科学营养。食物不仅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智力的物质基础。如果大脑缺乏某些营养食物就会痴呆、愚笨。每个人智力不同,主要是因为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或者某些物质过剩,提高智力最佳方法就是采用个性化科学营养方法:补充缺乏的食物,限制过剩的食物才能实现最科学的营养效果——超常智力。
二、交谈。专家认为:一个人在语言上的智商与他在婴儿时期听到的词汇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父母和宝宝说的话越多,他的词汇量就越丰富。由于婴儿的思想还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上,所以话语要尽量简短,多说些和宝宝有关的话题,比如他的婴儿车或他的玩具等。在宝宝试着和你交流时,你也可以用话语描述出他的意图。
三、阅读。父母可以边读边指着书上的字,让宝宝意识到你读的东西从哪来,以及你阅读的顺序是按照从左到右、从前往后的。一本书读完一遍后,你可以再给他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次,孩子的印象就加深一些,不用担心他会听得厌烦,能够“预知”下面的故事会让宝宝感到兴趣盎然。这样一起阅读有助于在你和宝宝之间建立起一种精神上的纽带,而且对宝宝学习新事物很有帮助。专家认为:和宝宝一起阅读,能使他顺利地掌握有关读写的一些基本信息。另外,如果你平时注意多给他看些老虎、轮船、飞机等平时不常见的东西的图片,也可以让宝宝学到很多新东西。
四、在交谈的时候运用手语。在小宝宝不会说话前,可以使用手语和他进行交流。比如,“书”可以用手掌一开一合来代替,如同翻开或合上书本;“鸟”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在嘴边一张一合来表示,就好像鸟嘴的形状。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学会手语的孩子不但比那些没有学手语的孩子说话早,而且智商也高。也就是说手语对婴儿智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
五、母乳喂养。通过对吃母乳和吃配方奶粉的宝宝进行的脑力测验得出结论:吃过母乳的孩子的表现一般都比那些吃配方奶长大的孩子要好。而且在一岁以内的宝宝吃母乳的时间越长,智商就越高。当然,采用人工喂养的爸爸妈妈也不必过于烦恼,研究显示:平均起来,喂养方式的不同只会导致宝宝最后的IQ值相差几个百分点而已。但是专家提醒人工喂养的宝宝一定要在1岁以内注意补铁,因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幼儿期缺铁的孩子,等长到10几岁的时候,他的运动神经和认知的能力会比同龄的孩子差一些。
六、给孩子独处的时间。不要无时无刻地拿个玩具在孩子眼前晃来晃去,这样做不但不能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令孩子疲惫不堪,甚至会让孩子的观察范围缩小,只注意自己眼前的玩具,而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摄取。有一种观点认为,小宝宝需要爸爸妈妈夜以继日地关怀和照顾,但也不时需要地一些自我空间,一个人玩玩具,或者到处爬一爬。
七、支持。一旦宝宝确认你是值得信赖的,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从你那里得到爱和帮助,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旅程。也许你会发现,宝宝经常会拉着你,把一朵花指给你看,或者是拼命地让外婆去看他发现的一颗星星,其实这些行为都反映了他想建立一种纽带,亲人与他之间的,一种支持他走向外面世界的纽带。这个阶段,爸爸妈妈应该经常抱抱或搂一搂小宝宝,多和他有一些目光上的交流,这样可以激发宝宝想要与人交谈,进而进行交流的欲望。只有更多地探索和与外界交流才能更好地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让他们越来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