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夏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如何预防

2017-04-1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蒋访琴

一、细菌感染性皮肤病预防

  1.脓疱疮(黄水疮)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小儿常见。好发生于面部、头皮和四肢,表现为米粒到黄豆大小的脓疱,疱壁薄,容易破溃,流出黄色脓液,干燥后表面结黄或灰色痂。皮疹可因为自身传播而向周围蔓延。常有瘙痒感觉。严重者可伴高热,出现败血症,由链球菌感染者还可并发急性肾炎。

  2.毛囊炎、疖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而引起的毛囊和毛囊周围的炎症。毛囊炎表现为米粒大小毛囊性丘疹,逐渐形成脓疱,中心有毛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自觉轻度痒痛。疖表现为圆锥形毛囊性炎性丘疹或结节,中央逐渐坏死变软,顶部出现黄白色脓栓,自觉灼热和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等。

  3.丹毒  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为皮肤、皮下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开始时可有全身不适、发热、畏寒、头痛及恶心等前驱症状。皮损好发于小腿和面部,表现为境界明显的鲜红色水肿性斑片,表面紧张发亮,有时中央可出现水疱,有灼热感。

  4.红癣  由微细棒状杆菌引起,常见于男性成人。好发生于腋窝、腹股沟、臀缝、第四五指间等皱折部位,表现为境界清楚、边缘不规则的红色至褐色斑片,表面光滑或有糠秕样鳞屑。一般没有自觉症状。

  5.腋毛癣  发生于气温湿热季节,病原菌为纤细棒状杆菌,仅感染腋毛或阴毛,而患部皮肤正常但多汗。表现为腋毛或阴毛毛干上出现黄色、红色或黑色集结物,使毛干变脆易于折断。患者无自觉症状。

  对于以上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应以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以保持皮肤清洁为主,如勤洗澡、勤换衣服。防止各种皮肤损伤,例如昆虫叮咬后应避免搔抓,以防抓破皮肤继发感染。因脓疱疮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如果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场所发现患者,应及时隔离,并对患者的衣被等用具和居住环境进行消毒,以防疾病传播。

二、如何预防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1.手足癣  往往夏季加重,秋季减轻。常表现为五种类型:⑴角化过度型 表现为皮肤粗糙,角化过度,无水疱及脓疱,皮损对位于足跟、足跖和足旁。⑵丘疹鳞屑型 为最常见的一型,表现为小片状脱屑,呈弧形或环状附于皮损边缘,病情加重时出现红斑、丘疹。⑶水疱型 常位于趾间、足跖及侧缘,呈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壁厚发亮,疱干后脱屑。⑷浸渍糜烂型 常侵犯第三、第四趾间,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剥脱露出红色糜烂面,可有少许渗液。易继发感染,常发出恶臭。⑸体癣型 表现为水疱、丘疹、红斑,皮损边界清楚,常呈环状,伴剧烈瘙痒。手癣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癣明显。

  2.体癣和股癣  体癣好发于面、颈、腰腹及四肢等处,开始为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逐渐向周围等距离扩展蔓延,形成环形或多环形,边缘微隆起,狭窄而不连贯,中央炎症减退,伴脱屑或色素沉着。股癣发生于腹股沟,表现与体癣相似。

  3.花斑癣(汗斑)  好发于胸背部,表现为黄豆至甲盖大小的斑疹,邻近损害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状,表面附有糠秕样的鳞屑,呈灰色、褐色或黄棕色不等,时间较久的呈灰白色,状如花斑。偶有轻度瘙痒。

  4.念珠菌性间擦疹  多见于小儿和肥胖多汗者,皮疹好发生于腋窝、腹股沟、臀沟、乳房下等皱折部位,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湿润糜烂面,基底潮红,外周常有散在红色丘疹、疱疹或脓疱。

  5.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好发于皮脂腺分布丰富部位如上背部、胸前、双肩等,皮疹为圆顶状毛囊性红色小丘疹,间有小脓疱,周围有红晕。呈弥漫性或散在对称分布。自觉不同程度瘙痒、灼热或刺痛感,出汗后加重。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注意个人、家庭和集体卫生,尽量避免与患癣病的患者密切接触,更不要接触有癣病的动物如狗、猫等;避免间接接触患者用过的浴盆、毛巾、拖鞋等,对患者使用过的衣物、鞋袜等应高温消毒。尽量避免滥用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以免因机体免疫力减弱而易致继发感染。对原有的易致真菌感染的疾病如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

三、大暑节气防病保健是什么

  每年的公历7月22日前后为大著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著正值“中仗”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此时全国各地温差不太大,基本都在30°C以上,有些地区的气温会高达40°C。这个时间段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此时,天气炎热,雨水也不少,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防病保健

  中医认为,夏天的阳气旺盛,有冬天常见病的朋友此时通过治疗有利于改善体质,增加免疫力,使病情好转,控制冬病发作的次数或减轻冬病发作的程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病夏治”。冬季好发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阳虚证,有此种病的朋友不要错失良机,宜在大暑时节加紧治疗。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又称为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哮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人群,对人危害很大。夏季缓解支气管哮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生姜刮痧:就是用生姜当刮痧工具,刮胸部的膻中、天突穴,颈项背的风府、风池和背部脊柱两旁的膀胱经。刮时要有一定的力度,每个穴位刮3分钟左右,以皮肤发红为宜。坚持在三伏天中每天刮治1次。

  ◎穴位敷贴:白芥子20克,延胡索15克,细辛12克,甘遂10克,同研细末,用姜汁调成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5厘米的圆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贴在后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百劳、膏肓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每个伏天贴1次,每年3次,连续贴3年。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和细菌的重复感染而形成的慢性炎症。下面给大家介绍两个夏季缓解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

  ◎三伏灸+贴法:即三伏天隔姜艾灸,后用姜汁生白芥子*位贴敷法。初伏选肺俞、咳喘穴;中伏选脾俞、大椎、风门、膻中、关元穴;末伏选肾俞、足三里、丰隆穴。每伏治疗1次,连续治疗3年,对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较好。

  ◎拔罐疗法:取大椎、大抒、风门、肺俞、育肓、曲池、尺泽、合谷、天突穴,每次取3~4穴拔罐,留罐10~15分钟,10天1次。

四、四个小妙招有效祛除盛夏湿气

  祛湿方法一:少盐,帮助肾排水

  吃太多盐必导致更多的水摄入,很多口重的人都不苗条。许多科普文章常常提醒大家夏季要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这种提示是没错的。

  但这主要是针对夏日从事剧烈运动、体力劳动的人,对很少出汗的白领们来说则未必合适。因为摄入体内的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当摄入的食盐太多或肾脏 有病变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将摄入体内过多的钠排出。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时较多的水进入血管,极易造成水钠潴留,水肿也就不请自来。你虽没多吃,看上去却 比别人大一号。

  如果不是出汗太多,夏季仍然要坚持低盐饮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的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特别是对于肾脏有疾患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祛湿方法二:按摩排水,比桑拿更健康

  说起排水,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懒人招数就是洗桑拿。这种被动的出汗方式并不适合炎热的夏季,尤其不适合频繁采用。因为蒸桑拿虽可以加快血液循 环,排除体内的湿邪,但因在洗桑拿的过程中,出汗过多,并不利于心脏健康。其实相对于桑拿,洗个温水澡并稍事按摩是更健康的排水方式。

  温水澡能让身体微微汗出,配合简单的按摩手法,不仅可以起到排出体内湿邪的作用,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如果有时间,每周一次的身体SPA,籍由专业按摩师的理疗手法,可以得到更佳的排毒排水效果。

  夏季运动后,等汗干了再用与体温相近的温水洗澡,辅以排水功效的植物精油,有助于更快缓解疲劳,放松身心。

  祛湿方法三:适当午睡,身体更轻盈

  专家认为,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因为过度劳累容易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水湿内停。而夏季昼长夜短,再加上许多忙碌的职业人晚上加班,夜间睡眠时间往往不足,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

  对于白领们来说,适当午睡可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让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与休息,下午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利用公司的休息室,某个长沙 发小憩一下,或者去附近的美容沙龙做个Facial睡个美容觉,哪怕就是在办公桌前打个小盹儿也好。而对于那些因受客观条件限制,中午不能很好地进行午休 的女性而言,更要保证充足的晚间睡眠。

  祛湿方法四:排水减重,从健脾开始

  脾虚的人往往更容易湿气大,体重也会比其他人更重。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胃受损后,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体内湿邪大量积聚后身体沉重、腹胀甚至腹泻,晨起眼睑浮肿等不适就全都找上门来。

  夏季到来,如果冰激凌、冷饮吃太多,会加重脾虚的问题,让体重的困扰更深。专家提醒,除了常吃山药红枣等健脾食物,酷爱冰淇淋的你更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即使吃也最好在中午前后吃,切忌在早上刚刚起床后或晚上睡前食用。另外,冰水也不宜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