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吃中药煎煮服用讲究多 孩子吃中药到底好吗
2017-06-06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齐凝天
一、孩子也不能随便喝中药治病
出生3个月可用药
根据专家表示,让小孩子饮用中药并没有一个很绝对的规定,只要是他们生病或有需要便可以服用中药。中国在没有西药之前,无论老少,生病都是服用中药。不过沈阳早教中心小编提醒家长,不可以胡乱给小朋友在民间找中医,也要注意中药的材质,一般建议保健养生式调理,最好在宝宝出生3个月大后才以少量饮用开始。
应根据体重用药量
小朋友与成人服用中药,于剂量上是有分别的。中医的远离与西医相同,也是按用药者的体重去决定每种药材的剂量。另一要点是,尽最大可能不用含有毒性的药材,有些中药材本身是具有毒性的,而小朋友的肝、肾发育未成熟,对这些含毒性的药材最好还是避免使用,只要辨症得当,用药得宜,很快便可以见效,所以小朋友用药必须精简,不应过度反复,方子也转换得比成人密,不能一条药方重复配药多次。
宜以慢火煎熬
为小朋友煎药基本上与成人的分别不大,但宁可小心看火,都不要心急用猛火,煎得太浓便会使药变得很苦,小朋友难以下咽。另外,给予较年幼的小朋友喝的药,反而可以煎的浓些、份量少些,给他们饮用时,可以混入奶中,或于喂药时,逐少逐少喂给他们喝,不要一下子强迫他们饮用整碗药汤,因为这可能会令他们呕吐,适得其反。
中药也不能随便喝
中药不是完全没有副作用,尤其对婴幼儿而言,身体各个方面都未发育成熟,随便服用同样损害婴幼儿健康。
中医是要辨证施治的,比如同样是食积,要考虑到是什么食积,这就要根据孩子的食谱,如果是乳积,主要用麦芽,如果是肉食积,主要用山楂,如果是面食积,主要用神曲;牵牛子是消食积的,但用量不能偏大,最多不可超过6克,可能这更深些的中医知识家长们就不了解了。还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会对某种中药过敏,家长若不知避用则造成损害,这都是临床上遇到过的。
还有些家长常给孩子吃某种中成药。如肥儿丸泻下作用非常好,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食积严重,吃一次可以,已泻下就不要再吃了,若连着给孩子吃,泻下的药物会伤孩子脾胃。
家庭中给孩子服药最常见的是清热解毒药,孩子感冒、咳嗽了,习惯给孩子买些诸如夏桑菊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但是小孩子脏器娇嫩,一些苦寒药性猛烈的药物会伤小儿脾胃。夏枯草、菊花、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等中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等,可能会加重小孩子的肝脏负担。还特别要说说“六神丸”,这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可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但给孩子服用要非常谨慎。因为六神丸含蟾酥、雄黄成分,在发育阶段的孩子,心、肝、肾等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若长期大剂量服用,很容易造成上述器官的功能损害。
从上面的文章我们知道,孩子是可以喝中药治病的,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千万不要自行购买服用中药,更不能长期大量的服用,中药也是药,吃不对也会有副作用的。
二、中西药不能混着吃
小风的妈妈总喜欢中西结合,于是在宝宝喝中药的时候,就喜欢把西药也让宝宝一同喝下去。哄宝宝喝中药已经是难事,喝完中药,要宝宝吃西药简直比登天还难,以为这样省事又方便。但是,其他妈妈知道后,却急忙叫她不要这样做了,小风妈妈顿时困扰了,究竟为什么呢?
纠正:
日常生活中,有些妈妈喜欢让宝宝中西药混合着吃,以为这样药力猛”、“见效快”。殊不知,很多时候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因为有些中药和西药倘若混在一起吃,轻则会影响药效,重则甚至危害健康。
如宝宝经常会上火或者拉肚子,妈妈经常会给宝宝吃上清热的中药、五花茶,同时又会给宝宝吃上牛黄解毒片等这些西药。这些中药中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如因上呼吸道、咽喉炎症而与四环素类合用,则四环素类中所含有酰胺基及多个酚羟基,与牛黄、石膏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难溶难吸收的纯利络合物,降低了中西药制菌消炎的作用。
如上呼吸道及咽喉炎症又合并肠道感染,将牛黄解毒丸的雄黄所含成分硫化砷,与新霉素的硫酸盐在胃肠道会产生毒性的硫酸氧化物等,对健康不利。所以,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非百利而无一害,也各有优缺点,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需要中西医结合用药。中药和西药一起服用时,时间必须间隔一小时以上,以免药性互相干扰。
宝宝多大可以喝中药,上面的文章为大家做出了介绍,宝宝喝中药没有年龄限制,只要宝宝愿意喝及可以喝,但是,中西药不能混着吃,时间要间隔一个小时以上。
三、小儿中药煎煮注意事项
小儿中药煎煮方法
煎煮中药是中医的一种特色,中药煎煮方法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因此,正确掌握煎药方法十分重要。小儿的中药量通常为成人的1/3-1/2,煎药时,先洗一洗中药,以除去药中泥沙,再放入砂锅内加水煎煮。
1、一周岁内小儿的中药加水量为两碗(200ml/碗),煎至小半碗;
2、一周岁至7岁小儿的中药用三碗水煎至大半碗;
3、7岁以上患儿的中药用三碗水煎至一碗。
解表清热药宜猛火急煎,滋补药宜慢火熬煎,煎药过程中应搅拌2-3次,使药物受热均匀,提高煎药的质量。滋补中药可煎两次,清热解表药只煎一次即可。
怎么让孩子喝中药
在临床上,很多家长都反映,中药的味道浓烈且量较大,小儿很难接受,所以家长更加需要耐心来喂服,切忌捏着小儿的鼻子强行灌服,以免将药液吸入气管和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对年龄稍大的小儿,应该鼓励其自己喝药。较苦的中药可加少许蜜枣或红糖调味,并可少量多次服用。为防止小儿呕吐,喂药前不宜吃得太饱。
当遇到不能自己喝药的患儿,正确的喂药方法是:将小儿斜抱,用一手捏着小儿的两腮,使其口张开,然后把药匙放入口中,稍压舌头和下牙床,再慢慢倒入药液,待药液全部咽下后才放开捏着腮部的手,取出药匙,以此方法间歇喂服,直至喂完药汁。
中药不能喝牛奶、果汁混服
值得提醒的是,中药宜温服,不可过冷过热。此外,许多家长还喜欢把中药混入牛奶或果汁中服用,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中药的成分复杂,遇到酸性物质、蛋白质、脂肪等,易产生不良反应或影响药物的吸收,所以应尽量避免中药与牛奶、果汁等混服这一做法。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小儿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服用方法,中药苦孩子不爱喝,不要强行灌服,也不要混牛奶和果汁服用。
四、让宝宝乖乖喝中药的秘诀
1、姜可止吐
如果剂量不大、加糖等方法还不能让宝宝喝下中药的话,生姜可来帮忙。妈妈们可在宝宝喝药前5分钟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儿舌面,因为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另外,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点,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拒绝吃药就捏着鼻子灌,这样很容易呛到宝宝。
2、意煎药量
药只要喝够量就行了,多喝对病情也没多大帮助。一般来讲,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服用的中药最好不要超过20毫升,并且服用时不计次数,以频服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匀地把药喝完即可;1~3岁的宝宝可煎至约40毫升,分3次服用;3~6岁的“小家伙儿”们相对就听话一点了,可将中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到了6岁以后家长就省心多了,分两次服用即可。
3、糖分热证寒证
给宝宝喂药常常让许多年轻妈妈手忙脚乱,有位妈妈说“每次给宝宝喂中药时都吐出来了,还哇哇哭半天,让我心疼得都跟着掉泪,如果中药是甜的就好了”。其实,中药加糖也是有窍门的,有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4、浓煎”很重要
儿童服中药要以“浓煎”为主。注意,“浓煎”可不等于“久煎”,因为久煎可能会造成部分中药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例如,小儿感冒用的中药多为解表类药,药味芳香易挥发,久煎易失去解表疗效。浓煎方法为:将中药浸泡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持续15分钟即可。然后将药汁倒出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如果有经验的家长能直接煎出合适用量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