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糖尿病遗传的影响]宝宝患糖尿病是不是遗传来的?

2018-12-13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余谷雪

篇一:妊娠期糖尿病或遗传给下一代

近年来,英国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比率逐年攀升,专家预测未来糖尿病将出现低龄化趋势。而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由过度肥胖和生育年龄过大造成的。对此,专家警告那些有过度肥胖的女性注意,肥胖容易导致妊娠期糖尿病,进而影响后代质量。

根据2014年上半年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英国医院中有七分之一的病人因糖尿病住院,这也迫使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每年向全国拨款1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021亿元)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而目前,英国有15%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存在过度肥胖现象。对此,美国研究人员为研究孕妇怀孕期间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是否会遗传给宝宝,选取了255个12岁儿童,对其进行糖耐量测试,检验是否患有糖尿病。数据显示,母亲怀孕期间患病的孩子出生后患糖尿病的几率比正常孩子高很多。而那些母亲曾患病但出生后血糖正常的孩子,其体内用于分泌胰岛素的胰腺B细胞也存在明显的功能缺陷,未来患糖尿病的几率也非常高。

对此,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索尼娅•卡普里奥(Sonia Caprio)教授说道:“妊娠期糖尿病很容易导致宝宝出生后患有2型糖尿病或出现糖耐量低减现象,其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6倍。而且,那些受妈妈患病影响的孩子,其体内胰岛B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孩子,而且分泌的胰岛素活性不足,这些都很容易引发糖尿病。”

篇二:宝宝患糖尿病是不是遗传来的?

才13个月的毛毛(化名)住进了南京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病房,而他还有一个跟他同样患有1型糖尿病的哥哥。记者了解到,最近儿童医院连续收治了多名患1型糖尿病的患儿,1岁左右的“糖宝宝”就有3名,其中最小的才6个月。该院内分泌科倪世宁主任告诉记者,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低,同年龄段孩子里发病率还不到十万分之一,像毛毛这样兄弟俩都患病的情况很少见到,怀疑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孩子一离开水杯就哭闹不停

毛毛的家人告诉记者,六年前,毛毛的哥哥被医院确诊为1型糖尿病,一家人犹如晴天霹雳,但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一年前,随着毛毛的出生,一家人迎来了健康活泼的新生命,当一家人还沉浸在毛毛带来的欢乐和希望时,毛毛开始出现多饮多尿的症状。毛毛妈妈说,去医院的5天前,毛毛开始不停地喝水,只要一离开水杯就哭闹不止,不一会儿就要喝上一杯。而毛毛要尿尿的次数也不断上升,多的时候一天能有15次,光夜里就有三四次,食量也是越来越大。因为之前有过孩子生病的经验,妈妈一看到毛毛出现这种症状很警觉地就将他带到儿童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

倪主任告诉记者,这位家长带孩子来医院就诊是很及时的,由于很多孩子初发时症状并不明显,有的家长直到孩子出现酸中毒症状时才意识到不对。

1型糖尿病与遗传有关

专家介绍,儿童时期的1型糖尿病大多是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简单的讲,就是胰岛细胞受到了免疫系统的攻击,胰岛功能衰竭,没有办法分泌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造成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胰岛素、饮食、运动、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并给予心理和精神支持以及血糖监测。当孩子患上1型糖尿病要及时治疗,只要正确地坚持糖尿病治疗原则,保证合适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儿的生长发育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主要是控制血糖相对平稳,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产生,同时提醒家长一定要按时带孩子到医院复诊。

1型糖尿病与遗传有关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像毛毛这样家庭中出现不止一例患儿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到。我们还曾经接诊过亲姐妹、亲兄妹、父子等类似的病例。”倪主任解释,如果家庭中一个孩子患有1型糖尿病,那么第二胎肯定比一般孩子患病的几率大的多。尽管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倾向,但这并不是患有这种病的家长的子女就一定得病。“我们接诊的1型糖尿病家长绝大部分都是正常的,但是他们的孩子患了糖尿病,可能他们携带了易感遗传基因。”倪主任说,糖尿病发病还受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倪主任提醒广大家长,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自身免疫、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家长要关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早期表现和异常反应。如长时间发烧感冒等病毒感染、多饮、多尿、多食易饿、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等,如果有上述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篇三:男性患糖尿病会影响生育吗?

我今年32岁,3年前被确诊患有1型糖尿病,现在我想要个小孩,请问,糖尿病患者对生育会有影响吗?会不会传给小孩?

张医生:

从医学上来说,糖尿病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并不是指一定会传给下一代,而是指有这一易感因素,因此,不论是夫妻哪一方患病,都不用过分担心这一问题。

对于准备生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而言,要注意一种并发症,那就是糖尿病ED(即勃起功能障碍),它可影响生育。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ED的发病率为23%-75%,是非糖尿病病人的7倍,因此,普通男性一旦出现ED症状要及时就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糖尿病筛查。另外,糖尿病患者在准备生育之前,除了正常的备育工作(如戒烟戒酒、注意休息等)外,最好停掉口服降糖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改用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