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光有什么表现 如何防治儿童散光
2017-08-01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朱寒凡
一、儿童散光的3大典型症状
一、视力减退:
散光眼远离视网膜的焦线方向的视标颜色变淡,边缘发虚不清,不容易辨认,视力下降,重者产生复视。除生理性散光外,各种散光都容易引起视力下降。远视散光由于调节作用视力比近视散光较好。例如同样都是1.00度散光,远视散光的视力一般为0.8左右;近视散光眼的视力则一般在0.5左右;斜位散光看视标时,视标容易产生变形。“长毛”现象,常因为变形而产生视力减弱.因此对斜位散光的矫正轴位尤为重要。
二、视觉疲劳:
散光眼由于各经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对平行光线折射无法形成焦点而是两条焦线,所以大脑容易产生对像的选择读解。原因是散光眼容易产生对近视网膜的焦线的方向的景物;另外散光眼为了相对看清景物要尽可能的使用调节去缩小弥散圈的大小以提高像的质量;高度散光如果矫正不当或不戴镜容易引起头痛。视疲劳等症状,因而散光眼很容易产生视疲劳。
三、视觉模糊,常有闭眼习惯:
稍重者无论视远物、视近物,均感模糊不清,患者常有把眼睑半闭眯成缝隙的习惯,企图以此使物体看得较清晰。
二、儿童散光的检查治疗
检查
至於学龄前儿童,若有200度以上的散光,会使影像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模糊,而有歪头眯眼的习惯。家长应尽早带小朋友到眼科检查,以免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期(6岁以前),造成弱视。小朋友不定会表达视力的障碍或表现不正常用眼习惯,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多注意小孩视力的发育状况,定期视力检查,以及早发现视力异常,及早治疗,才能避免父母及小孩一辈子的遗憾。
治疗
轻度散光(50度以内),一般人是不需要矫正。但从事精密工作者或需长时间阅读细小文字者,则考虑戴散光眼镜。
中高度散光及远视性散光或近视散光则多以配戴散光眼镜来矫正。
圆锥形角膜的散光,使用散光隐型眼镜可说是最好的,甚至可改善视力呢!
角膜受伤所引起的角膜混浊或龟裂,需进行角膜矫正或散光矫正手术。
三、儿童散光的预防措施
儿童散光眼主要表现在视力下降,视物时间长久后常常头痛、头晕、眼酸胀,也有的患儿恶心、欲吐,他们也会和近视眼一样,常常眯起双眼,以便看物更清晰些。对于儿童散光的治疗要及时,要做好散光眼的预防。那么,儿童散光眼的怎么预防?
儿童散光治疗主要依据视力的好坏,与视疲劳的轻重而定,如果儿童为规则散光,不引起视力障碍,没有视疲劳可以不用治。如果儿童有视疲劳,不管散光度数大小,即使散光度数很轻微,也需要散瞳验光,配戴适宜的矫正眼镜。原则上全部散光度数都要矫正,但如果儿童散光度数过高,不能适应,可以先戴低度的矫正眼镜,慢慢适应,之后再配戴高度数全部矫正的眼镜。
如何预防儿童散光眼
1、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用手或其化物品接触眼睛,以避免传染眼疾,若感染眼疾时尽量减少外出;指导幼童认识哪些是危险的游戏和玩具,以减少眼外伤。
2、儿童多到郊外游玩,多看远处绿色旷野。需配眼镜者,应由医师检查后配镜。
3、儿童看书时光线要充足,光线最好来自左后方;看书姿势要正确,并且保持在30公分至40公分之间的距离;不要在摇晃的车上看书,也不要躺著看书。选择读物时字体要清晰,不可太小。连续看书不超过一小时,30分钟休息5分钟,这样做可有效预防散光眼的发生。
4、家长要留心观察,发现儿童眼睛有问题,要带孩子到眼科医院做检查。最好3-4岁时做第一次全眼部检查,以后每年定期眼部检查1-2次,避免散光眼的发生。
5、教育孩子应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看书,不要在光线昏暗甚至是黑暗中看书,也不要在黑暗中用手电筒照射看书。
6、在乘车的时候不要看书,睡觉的时候也不要看书,看书的时候不要选择字体过小的读物。
7、平时多吃有益于眼睛的食物,如胡萝卜、枸杞、鱼肝油、鱼类等。
四、儿童护眼的注意事项
在幼儿时期,儿童的眼睛发育还不完善,可塑性大,因此家长要注意其眼睛的位置有无偏移、大小是否适中、大小是否正常等问题,以便能及早发现眼睛异常问题,尽早治疗。那么,儿童护眼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要做好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医的推拿、穴位按摩,结合医疗体育综合而成的一种有效的自我按摩疗法。儿童读书时间过长,头部不免前倾,低头过久后,容易引起眼球充血,颈部肌肉紧张,加上阅读时双眼内聚,瞳孔缩小,晶体向前凸出,这三种反射都是产生视疲劳的重要因素。而眼保健操具有舒缓眼部疲劳的功效,儿童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对于保护眼睛有一定的作用。
2、防止眼睛外伤。家长要教育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保护眼睛,不要对着他人的面部和眼睛射击或掷物;进行打球等抛掷性体育运动时要反应敏捷,使脸部避开迎面而来的球等;尽量避免燃放烟花爆竹,以免炸伤眼睛。
3、眼睛疲劳时可用热水熏蒸。家长可以用热水、热毛巾或蒸汽熏孩子的双眼,每天1~2次,每次5分钟左右,可结合洗脸、喝热水时进行,也可单独将菊花、竹叶之类的中药水煎取汁,趁热熏眼部,待水变温后再以药水洗眼,有清热明目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