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
2016-06-1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陈晓凡
一、预防手足口病
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二、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三、手足口病治疗
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6)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中医治疗
可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
痛甚、牙龈红肿者,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
瘙痒者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 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四、手足口病饮食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2、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
手足口病患儿的饮食应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清水煮面条、稀饭、粥、馒头、米饭、青菜等都不错。家长还要注意避免孩子食用高蛋白食物、饮料、水果、油腻食物以及干硬、难消化食物。日常饮食中,宝宝应少吃油腻、燥热、难消化的食物,以免肠胃“疲劳”,这是因为,一旦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肠道病毒就会有机可乘,应该多吃蔬菜水果以及清淡饮食。
注意饮食卫生:宝宝用的餐具在使用前,一定要注意消毒;奶瓶、奶嘴、汤勺、过滤纱布或滤网、榨汁机等食具,每次使用前后都应该用开水烫、煮沸、晾干;冰箱内放置的食物必须加热后食用;在常温下放置的剩奶不能超过4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