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了解心源性猝死吗 了解其病因及治疗方法

2016-09-1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秦书芹

一、心源性猝死的病理机制

  1.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发病机理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及心室停搏。

  2.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电的不稳定性是导致心室颤动的主要电生理学基础。当心肌缺血时,心肌纤维的应激性及传导性都发生计多变化。蒲金野氏细胞由于缺氧、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等原因,导致自律性增强,室性早搏及早搏性心动过速便可增多,一旦发生室性早搏并落在心室易损期,便可产生心室颤动。另一方面,心肌缺血时,各部位的心肌纤维不应期长短不一,传导速度各异,呈现电的不均匀现象。有的部分心肌传导可明显减慢,甚至呈单向阻滞,形成室性早搏或心动过速,从而诱发心室颤动,乃至心室停搏而猝死。

  3.或因心脏较大面积的缺血,交感神经反射性抑制,迷走神经的中央核及周围组成了对心脏的抑制系统,出现心室停搏,电—机械分离而出现心源性猝死。

  4.心肺复苏是对心脏骤停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如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常可在短时间内使病人复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二、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1.发生猝死时,患者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其心电图表现为心脏骤停及心室颤动。患者如得不到有效救治,可在发病几分钟至1小时之内死亡。猝死有时发生在一般工作或生活中,有时发生在过分劳累或精神高度紧张、兴奋时,有时也发生在睡眠之中。

  2.猝死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心脏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居多。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二者同时发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此外重度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脏高度肥厚、扩大,都能引起猝死。

  3.高血压、吸烟、饮酒、精神过度兴奋、紧张都可能与猝死的发生有关。因此,除了要戒烟、戒酒外,心脏病人要避免过度兴奋、紧张,要节制情绪变化,切忌大喜、大怒、大悲等情绪,并积极治疗可能引起猝死的心脏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从而达到预防猝死的目的.

三、心源性猝死的先兆

  1.不明原因的昏厥

  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昏厥或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及卧床或睡眠时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异常鼾声等。

  2.心肌梗死后频发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后频发心绞痛或疼痛剧烈,梗死面积广泛或前壁心梗伴有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

  3.心肌梗死脆弱期

  心绞痛首次发作后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达59%。

  4.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44%~70%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16%发生猝死。

  5.陈旧性心肌梗死

  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可再次或多次发生心梗,心肌梗死后6~18个月为危险期。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应警惕心源性猝死。

  6.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如ST段缺血性低血压,ST段明显抬高及T波直立高耸,巨大U波,双束支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等。

  老年心源性猝死抢救成活的病人其一年内复发率达30%~40%,应警惕再次猝死。

四、心源性猝死的用药注意及预防措施

  用药注意

  1.据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研究发现,用药不当因素导致的猝死病例日趋增多。用于心脏病的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毛花苷丙)、洋地黄毒苷和毒毛旋花子苷k等洋地黄类,本是治疗心力衰竭的药,但如果使用不当,会诱发心律紊乱、房室传导阻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若未能及时治疗,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2.此外,平喘药、抗疟疾药、补充电解质类药物、氯丙嗪类药物等也有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

  3.此外,国际药物流行病学大会上的一份报告指出,使用较大剂量罗非昔布(>25毫克)的病人,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发病危险是很少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病人的3.15倍。

  预防措施

  1.增强定期查体及治病意识,及时发现及治疗各种心脏病。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劳逸结合、健康饮食,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

  3.多吃水果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不便秘不拉肚。

  4.经常测量血压,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5.控制体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