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验里常见的误区 怎样科学育儿
2016-11-10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钱映容
一、宝宝坏脾气如何解决
了解孩子坏脾气形成诱因
教育专家提出,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
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儿引发一场战争。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接受的,这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学会拆招坏脾气的宝宝
尖叫、在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 。“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
应对坏脾气宝宝的注意事项
3.1、立规矩。什么时候陪他玩要大体规定一下,比如:妈妈在做饭,就不能陪她玩,饭后则一定要陪她玩一会儿。当然,一开始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但是,早种下“守规矩,妈妈才喜欢”的种子,会早开花结果。
3.2、转移注意。10个月的孩子注意力很短暂,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把发脾气消灭在萌芽阶段,也就是说不等到她大发脾气以前,就已经化解了。
3.3、表扬宝宝的好行为。比如她安静地玩玩具3-5分钟,抱在手里上街不哭闹等,应该多亲亲她,夸她乖,甚至给她一块小山楂片(要投其所好)作为奖励。
3.4、千万不要与宝宝直接顶撞。如果有一两次你“败下阵来”,后果就很难收拾了。
3.5、家人要一致,绝不要一人一个态度,使孩子无所适从。
二、育儿常见的11个误区
1、防侧睡枕
儿童防侧睡枕在过去的15年内已导致了至少13名婴儿死亡。所以养生之道建议大家不要使用保持婴儿特定睡姿(防扁头等)的“防侧睡枕”。
此类睡姿定位器的卖点本是保持孩子平卧,防止侧翻后俯卧而窒息及猝死,可现实情况是侧卧没防着,孩子无意中趴下更麻烦。婴儿最好还是去枕平卧,越简单越好,画蛇添足犯不着。
2、游泳脖圈
小宝宝脖子很软,套脖圈容易伤害宝宝稚嫩的颈椎。脖圈是塑料的,临床有见宝宝对脖圈过敏或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炎的。脖圈容易压迫气管,最最危险的是,人脖子上有颈动脉窦,若不小心被压到,可发生压力感受性反射,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休克!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游泳方式,是由大人抱着,用一侧前臂拖着婴儿的臀部。另一只手扶住婴儿的背部,贴紧大人身体下水。在水中,可以试试只拖着宝宝的臀部,或者双手抱住腋下,尽量让宝宝感受玩水的快乐。
3、牛初乳
牛初乳是乳牛产崽后7天之内的乳汁,属于生理异常乳,其物理性质、成分与常乳差别很大,产量低,工业化收集较困难,质量不稳定,不适合用于加工婴幼儿配方食品。而且牛初乳里雌激素过量,如果不能被孩子正常代谢,会留在身体里促进性腺发育,导致孩子性早熟。
4、儿童酱油
市面上儿童酱油营养成分表上能代表盐含量的钠含量与普通酱油钠含量相当,部分儿童酱油钠含量甚至超过普通酱油。加加、金冠园、海天等品牌的儿童酱油均为含食品添加剂的配制酱油,防腐剂、甜味剂、色素、香精一个不少。
对1至3岁的儿童而言,饮食中酱油的添加量应控制在1克以内。因为婴幼儿及儿童需要口味清淡,是由于此时孩子的发育尚未完全,脏器很娇弱,而盐中的钠会造成肾脏负担。与此同时,婴幼儿的味觉也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对外来调味品的刺激比较敏感,加酱油、盐等调味品易造成婴儿挑食、厌食。
5、学步带、学步车
走路是自然发育过程,不应过早人为干预,用学步带等牵着孩子走路对下肢关节发育不利。孩子长期坐学步车,他没有经受爬的训练,很容易以后引发他的感觉失调。
孩子坐学步车以后,他全身的重量,压在了下边,虽然他坐着,他走路,但是,他的重量压在两个双脚上,所以我们有的时候,看到孩子在坐学步车的时候,往往是马蹄足的形状走,长期下来后,一个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另外,孩子也容易养成足内翻,或者是足外翻的习惯。学步车甚至会对婴儿造成伤害和死亡事故。
6、1岁以内宝宝食用蜂蜜
不推荐给一岁以上小朋友喝蜂蜜水。除了奶,白水是小朋友和成人的唯一推荐饮料。建议甜饮料只是一岁以上偶尔尝尝口味。
婴儿肉毒中毒极少发生在1岁以上,因其肠道内的天然微生物群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不利这些孢子发芽。婴儿肉毒中毒的早期病征是便秘,继而出现困倦、喂哺困难、肌肉普遍无力、哭声微弱。大部分患者均需接受住院治疗,但致命的情况较罕见。
7、把屎把尿
纸尿布(尿不湿、纸尿裤)影响孩子生殖器发育是不科学的说法。很多国家已用几十年也未发现类似问题。倒是传统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婴儿脱肛现象,造成痔疮的前提。
不建议宝宝几个月大就开始“把屎把尿”,因为孩子脊柱和髋关节等发育还不完善,长期保持“把”的体位对身体发育不利,容易造成关节松弛甚至脱位。其次,几个月大的宝宝大脑发育不成熟,吃奶后就拉,所谓“直肠子”,这时候不需定时把便。
不要给宝宝把尿,给宝宝用尿不湿就好了,宝宝慢慢会自己控制排尿的,如果老给宝宝把尿,宝宝的膀胱很难有充盈的机会,宝宝也不会有尿意,这样的宝宝可能很难自己控制小便!开始排便训练的时间建议为22~27个月。
8、蜡烛包
新生儿四肢蜷曲是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的表现,不必人为地去矫正。蜡烛包束缚了宝宝的身体,尤其是手和脚,使宝宝在寒冷季节可因活动减少、容易导致硬肿症等寒冷损伤。如果“蜡烛包”过紧过厚,在环境温度偏高时(有不少农村冬季睡热炕),可能会因为散热不及时而致体温过高,甚至导致宝宝死亡。
打蜡烛包会限制宝宝的肢体活动,还可能影响下肢的血供。当然也不建议给孩子戴手套,因为孩子的髋关节发育还不完全成熟,因此很容易造成髋关节半脱位或者脱位,孩子的四肢应该可以自由活动。
9、开裆裤
青春期前尤其婴幼儿女孩是外阴阴道炎相对高危人群,因为阴道和肛门很近,缺乏保护作用的阴毛、阴唇脂肪垫,且缺乏雌激素保护作用。女童最好减少穿开裆裤,纸尿裤勤更换,不用刺激性肥皂,少穿紧身裤,保护好小PP。
10、嚼食喂孩子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幼年时较高,与喂养方式不当密切相关。往往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主要是大人传给他的,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大人用自己用过的碗等食具给孩子用,没有分歺造成家人混吃同盘菜等。不健康的喂养方式遗害无穷。孩子最好要用自己专用的碗和勺。
11、孩子烫伤后涂抹盐水、酱油、牙膏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烫伤烧伤是威胁很大的一种常见伤害。温度超过50°C时,在数秒钟之内即可导致皮肤严重受损。
孩子烫伤后涂盐水、酱油、牙膏都是不可取的。
①临时所制盐水不一定是生理盐水,浓度有所偏离。并且盐水并不能起到散热作用。
②烫伤后也不能用酱油涂抹,首先酱油含有盐,会使创面细胞脱水收缩,加重损伤。其次,酱油不是无菌的,如果不进一步处理,有可能引起感染。再次,酱油的黑褐色覆盖了创面,影响了医生对创面深度的判断。
③涂抹牙膏则会让热能包裹在皮肤上继续伤害皮肤。
孩子烫伤后正确的处理方式:“冲、脱、泡、盖、送”。这五个步骤缺一不可,顺序也不能乱。
①冲:直接用缓和、流动的自来水对准烫伤部位冲,越快越好,并坚持20分钟以上。
②脱: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烧伤者的外衣。当衣物与局部皮肤粘连在一起时,不要强行剥离,可剪掉粘连周围没有粘牢的衣物,而让粘牢的衣物保持原样。
③泡:用冷水浸泡创面,大概30分钟左右。
④盖:用无菌敷料包扎,可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敷料还可以吸收创面渗出的组织液体。冷却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烫伤部位。如有水泡,不可压破,以免引起感染。
一般开水烫伤形成的水泡是无菌的,表皮没有破损,此时如果水泡不是很大,不需要挑破。另外,水泡不挑破,皮肤是完整的,细菌不易进入,所以不易发生感染,起泡的皮肤还能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
⑤送:尽快送到具有救治烧伤经验的医院治疗。
三、不可不知的29条育儿知识
1、出生后,在宝宝清醒、有看护的情况下,每天都让宝宝趴一会。多趴可以防止宝宝头部过扁和偏头,多趴的宝宝更易学会爬行,多趴还可促进宝宝心肺的发育。
2、给宝宝初添水果,不要选择过甜或者过酸的水果,避免味道过重,出现厌奶和厌食。
3、一月的孩子横抱、二月的孩子斜抱、三月的孩子竖抱或托抱。
4、对新生儿来说,体温不超过37.5度都是正常的。由于新生儿包括大脑在内的脏器功能不成熟,自身控制体温能力有限,稍裹多些,体温会升高,所以不要给新生儿包裹过厚。
5、新生儿可以使用沐浴露,但不需要常用,一周一次即可。对于皮肤干燥的宝宝,可在洗澡后皮肤还湿润时使用润肤露可达到滋润保湿的作用。对于滑润的皮肤,就不是必须使用。
6、周岁内的孩子禁止摇晃,宝宝未发育成熟的脑髓容易受到伤害,严重可致颅内出血、脑损伤脑震荡。
7、不要常给三岁以下孩子喝纯净水、矿泉水,白开水对孩子是最好的。
8、最好不要给宝宝穿开裆裤,尿路感染也会发烧,治疗不及时会上行导致感染型肾炎。
9、喂奶后要给宝宝拍嗝,如果不拍出来,宝宝很容易溢奶。给宝宝拍嗝,如果新手爸妈对抱孩子还没有经验,家长可躺在躺椅上,身体与地面大约呈45度角。孩子吃奶后趴在大人身上,头部高出肩部,以免窒息。大人可以轻拍或抚摸婴儿背部,几分钟内孩子就会打嗝。这种方法应该简便、安全。
10、宝宝三个月前不用枕头,满3个月用1厘米高的枕头,7-8月用3厘米高的枕头。
11、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时,妈妈就可以开始给宝宝刷牙了。每个宝宝出牙的起始时间不同、出牙顺序不同、出牙引起的反应不同,不需要去攀比。3岁时绝大多数孩子应该出满20颗牙,家长对此不要紧张。
12、当宝宝会坐后,就可让宝宝坐餐椅进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宝宝自己吃饭,哪怕刚开始时他总是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宝宝如果吃得少,不强迫。强迫进食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尊重孩子对食物量的选择有利于喂养。
13、不要给宝宝喂煮菜水。蔬菜表面的色素、化肥、农药会溶于水内,菜水内甚至含有重金属,这些都会危害到孩子健康,添加辅食后,蔬菜泥更适合宝宝。
14、不建议用奶瓶喂养辅食。奶瓶喂养是吸吮和吞咽的过程,而碗和勺是通过卷舌、咀嚼然后吞咽的过程。
15、三岁前孩子的用盐量为成人的1/5-----1/3,日常食物中都含有钠。周岁以内的孩子辅食不需要加盐,加糖。盐影响血压、增加肾脏负担,糖分过多引发龋齿,应尽量少吃。
16、二周岁前最好不要给宝宝看手机、平板灯电子产品,不利于宝宝视力。2岁以下禁止看电视,3-4岁每周看电视总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每次看的时间以分钟计算。因为孩子的眼睛在前4岁是形成期,极容易受伤害,而且这种危害是不可逆的,无法修复。
17、周岁内忌久坐(1个小时),研究表明,周岁内久坐超过1个小时的孩子会增加瘁死率。孩子放在沙发上的瘁死率是放在床上的4倍。
18、喝可乐等碳酸饮料会影响钙吸收,孩子六岁后才可以喝茶。
19、孩子3岁前最好不要蹬三轮车,容易形成O型腿或X型腿。
20、孩子六岁前用很热的水烫脚,会造成偏平足。如果要给宝宝洗脚,用跟体温接近的温水即可。
21、不要用浴霸,因为会伤孩子的眼。真的需要使用,那么可在宝宝洗澡前提前开浴霸提升浴室温度,宝宝洗澡时关掉。
22、别给孩子汤饭吹,容易传播龋齿,如果大人嚼过的食物再让孩子吃,龋齿率更高。
23、当室内温度>24度,铺在地上的泡沫垫会释放出甲醛。
24、母乳喂养的孩子对辅食不感兴趣,可以试试其他家人给孩子喂食。婴儿每次辅食量可有20%的差异,每天的进食量也不固定。
25、五岁(含五岁)以下女幼童,每周吃一次油炸食品,就是过量,成年后得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38%。(带孩子远离M,KFC)。
26、孩子最好不用学步车。外来品如婴儿餐桌椅、婴儿背带是好东西,但学步车确是对孩子不好的,在发达的美国,用得越来越少,因为用学步车的孩子比不用的孩子晚走路一个月。学步车四轮滑动,极易造成意外伤害,美国每年都有几百例的事件发生。且用学步车对孩子的胯骨、腿有影响。
27、幼儿积食也会引起发烧,新生儿发烧首选物理降温,不给发烧的孩子吃鸡蛋。
28、一些功能上看着很多,其实玩起来没有太多开发的玩具可以不买,而类似积木或者七巧板这类的孩子可以不断从中得到变化的玩具,可以适当购买。每次给孩子玩玩具的时候不要一下子拿太多的玩具出来给孩子玩,一次只拿一个玩具,不玩了收起来再换一个,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29、和医生事先打招呼,孩子出生后晚剪脐带2分钟。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晚剪脐带2分钟,会使脐带中的造血干细胞更多的流向孩子,给孩子提高的免疫力会使白血病这样的重病降低50%以上。
四、科学育儿新方法
1、配对游戏
孩子1岁半时就可玩配对游戏了:摊开几张字母卡,让孩子将2张相同的字母卡配对。如果孩子把外形相近的2个不同的字母混淆,大人可在纠正的同时形象地指出它们的区别。如,在解释字母B时可将其描绘成宝宝的一只耳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将配对游戏发展为“归类游戏”。如:可要求2周岁左右的孩子将不同姿势的同一种动物的图片配成一对。
2、观察云朵
在晴朗的天气里,带孩子观察天上的云朵,启发孩子将不同形状的云朵看成动物、仙女、天使等。日本人普遍认为,这是最简便的利用大自然锻炼儿童右脑的好方法。
3、仰望星空
带孩子仰望星空,讲述“牛郎织女”类的神话传说,同时还可以要求孩子张开想像的翅膀,自己编织有关月亮或星星的故事。专家认为,想像本身就是一种“右脑体操”。
4、以小猜大
遮住孩子熟悉的动、植物图片的大部分,让孩子猜测这是什么动物或植物。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推断能力。
5、多用左侧
由于身体左侧部位的活动主要是由右脑指挥的,多用左眼、左耳和左手就意味着锻炼了右脑。不妨让孩子多多训练“左视野”;左耳戴耳机听音乐或故事;有意识地用左手拿东西、做事等。
6、综合刺激
视觉、听觉和语言的“综合刺激”特别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右脑。幼儿园老师常常利用多媒体,在1小时内接连不断地给孩子看昆虫、鲜花图案等,其间穿插儿歌、外语、故事等语言刺激。不过,“综合刺激”须分成若干小单元(如每次3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因为幼儿难以对长时间的相同刺激保持兴趣。
7、重视才艺
培养孩子在棋类、乐器、绘画、插花、折纸等方面的才艺,也是一种积极的开发右脑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