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诊断标准是什么 矮小症的病因大揭晓
2016-12-1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倪曼寒
一、矮小症如何诊断
怎样监测孩子身高?监测身高是最好的了解孩子终身高的途径,以及预防和及时发现矮小症的方法。要怎样监测孩子身高呢?监测身高是根据标准是什么?专家为大家解疑。
男女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高为50cm,最低不能小于47cm。出生后到3岁为儿童身高增长第一个快速生长期。生后第一年身高增长20~25 cm,满一岁时孩子的身高不能小于70cm。
生后第2、3年每年高最少增长8~10cm;满2岁时,孩子的身高不能小于80cm;满3岁时,孩子的身高不能小于89cm。3岁以后,儿童的身高增长逐渐缓慢,每年增长4~7cm。
以后到青春期,儿童生长增高进入第二个快速期,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大多儿童为10~12岁,快速增长一般持续2~4年。青春期身高增长男孩一般为25~40cm,女孩一般为15~25cm。青春期随着身高的快速增长伴随第二性征出现。男孩变音,胡须生长,喉结出现,外生殖器发育等;女孩第二性征有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等。青春期后身高增长又变得缓慢,以后骨骺愈合期即“骨头缝闭合”,身高增长停止。
骨骺愈合大多数儿童在16岁以后的1~2年中,所谓的“23还窜一窜”,那只是对极少数部分青春迟缓的儿童,大多数儿童在20岁以后身高不会再增长了。所以14岁的男童的身高不足148cm,女童身高不足146cm,应尽快找专科医生诊治,积极采取措施,不要耽误生长机会。
二、诱发矮小症的原因有哪些
先天遗传潜力的发挥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均很重要。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又称turner综合征)、遗传性矮身材等也是导致矮小症的主要原因。
1) 营养:充足和调配合理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2) 睡眠: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白天清醒状态下分泌量的3倍,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长高。
3) 运动:运动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儿童青少年经常从事体育运动,能促进骨生长,使骨骼变长,横径变粗,骨密度增加,使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
4)遗传因素:多有家族性,父母身材一般较矮,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5)身体疾病因素:如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垂体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粘多糖病等遗传代谢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遗传性染色体疾病,慢性营养不良、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严重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低出生体重等,均可影响孩子身高的增长,导致个子偏矮。
6)精神因素:如家庭破裂或不和睦、被遗弃、遭受虐待等均可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而导致个子偏矮。
三、矮小症有何症状
人们熟知的侏儒就属于矮小症。一般来说,如果在相似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患者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上或第三百分位以下,就能诊断为矮小症了。另外,孩子身高增长速度也可以作为一个评判标准,3岁以下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3岁~青春期前,增长速度小于3~5厘米/年;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5~6厘米/年,都属于身高增长缓慢。下面是关于孩子矮小症症状的介绍。
1、体型正常、生长缓慢性矮小。患儿外观均匀性矮小,但生长缓慢,最常见的疾病为生长激素缺乏症 (GHD)。其他有环境和精神因素引起的矮小、染色体病变引起的特纳综合症、慢性疾病(如营养不良、慢性肾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哮喘等)引起的矮小症。
2、体型不匀称性矮小。这类患儿外观不匀称性矮小,即患儿的躯干与四肢长短不成比例,常见于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3、体型正常、生长速度正常的矮小。这类患儿外观为匀称性矮小,且每年的生长速度正常,常见于家族性矮小症。
温馨提示:如果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长个儿的速度比同龄人都慢,一年连4厘米都长不到,那就要提高警惕了,这时候家长需要辅助孩子长高。
四、矮小症的预防方法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高增长的情况比较隐蔽,一旦发现孩子比别人矮一头时,就已经晚了。因此很多家长都想知道如何提前预防矮小症,想要提前预防矮小症,怎么办?根据专家介绍,对本征患儿应积极预防心力衰竭和感染的发生,本征的预防参照先天性疾病的预防方法。预防措施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一、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二、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三、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