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阻断的方法有哪些 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高吗
2017-04-0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张友易
一、如何做好乙肝母婴阻断
妊娠期急性病毒性肝炎是否需要终止妊娠,意见尚不统一。有人认为进行终止妊娠手术会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情恶化。有人认为妊娠12周以前,应在积极治疗肝炎的同时,实行人工流产术为宜。中、晚期妊娠合并肝炎患者,手术引产危害较大,一般不宜终止妊娠。
分娩期及产褥期重点留心出血与感染,病人必须去正规的医院分娩,尽量争取阴道分娩,不要错误认为剖腹产更为安全。产褥期尤应加强个人卫生,如保持阴部清洁,勤换衣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一定要做到饭后漱口,睡前刷牙以保持口咽部清洁。饮食要比一般的孕妇更注意,不吃不新鲜的食物。
婴儿出生后,应立即隔离护理4周,即产妇不能接触自己的孩子。因产妇母乳内多半含有肝炎病毒,所以是不能哺乳的。产后回奶,不宜服用雌激素,以免损害肝脏功能。
若孕前已知患肝炎,应避孕,待病愈后至少半年方能怀孕。
母亲如果是乙肝病人,或者仅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她血中的乙肝病毒成分便有可能传播给婴儿。这种传播主要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而极少为子宫内感染。如何切断母婴传播呢?最有效确切的办法是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具体的做法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当时即给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一支(200国际单位),两周后再注射乙肝疫苗,此后1个月和6个月再分别注射一次同样的剂量。如果无乙肝免疫球蛋白,则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注射乙肝疫苗,然后分别在1个月和6个月后再注射一次。重视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是唯一能使孩子免遭乙肝之苦的措施。
二、乙肝母婴阻断能成功吗
要想阻断母婴传播,首先就要知道母婴传播的途径,目前认为母婴传播的途径可能有分娩过程中受染、子宫内受染和通过卵子受染三种,因此阻断也从这些方面考虑。阻断分娩过程中受染“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是误区,“免疫球蛋白”自费也要打,分娩过程中受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分娩过程中子宫的强烈收缩有可能将母血挤到新生儿的血液中。由于病毒刚刚进入新生儿的血液中,如果这时能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以马上把新生儿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中和掉,新生儿就不会被感染了。但如果注射的时间太晚(如数小时,甚至20小时以后),新生儿血液中的病毒,已经进入肝细胞内,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没用了。
因此,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时间是越早越好。那种提出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关于分娩过程中受染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根据目前的规定,乙肝疫苗是免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则是自费的,我个人的看法是尽可能动员家属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因为单纯注射乙肝疫苗,其保护作用至少在半个月以后,如果分娩的过程中已经受染,单靠乙肝疫苗是很难预防的。除非在怀孕期间,母亲的HBVDNA一直是阴性。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不注射HBIG的。因为母亲传染性的高低与其血液中HBVDNA的量是密切相关的。只要HBVDNA阳性,就有可能传染胎儿,滴度越高,其传染性就越强。
乙肝孕妇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即7、8、9月份要到医院各注射一支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婴儿出生当天12小时内要尽快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后按正常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即可,采用此方法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率高达98%以上。
三、母婴传播是感染乙肝的高危因素
1、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含量与母婴传播成正相关:
高风险: HBV-DNA>1×106 copeis/ml;
低风险: HBV-DNA 1×103-6 copeis/ml;
极低风险:HBV-DNA<1×103 copeis/ml。
2、胎盘屏障的完整性
3、胎儿的遗传易感性
4、E抗原的相关性
HBV-DNA的意义:
乙肝病毒DNA(HBV-DNA)是乙肝病毒的核心物质和病毒复制的基础。在病毒DNA携带的遗传基因发出的“指示”下,HBV DNA分别复制出新的病毒外壳和DNA核心,随后重新组装,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释放出来继续感染其他肝细胞。 HBV-DNA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性强和灵敏性高的指标,HBV-DNA阳性,提示HBV复制和有传染性。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乙肝致病的根本原因,乙肝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阳性(大于正常值),说明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高,乙肝病毒DNA传染性强,且传染性与数值的大小成正比。 乙肝病毒DNA是多少,只能说明游离在血液中病毒的含量、乙肝病毒DNA多少、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乙肝病毒DNA对肝病专家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判断肝脏是否有损伤或损伤的程度应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肝功系列指标和(或)肝活检的结果来综合判断。
四、哪些时期乙肝易发生母婴传播
1.产前传播
产前传播即宫内感染,是指乙肝病毒通过胎盘屏障在胎儿肝脏内定位和复制,引起胎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通过胎盘屏障的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由于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改变引起母血渗漏造成,目前治疗方法一般为在孕期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来预防产前传播。
2.产时感染
产时感染指胎儿通过产道时,如皮肤或黏膜招致产伤或溃破,含有乙肝病毒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经过新生儿擦伤的皮肤或溃破的组织进入新生儿体内导致感染。目前有研究表明,行剖宫产生产的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机率小于自然分娩者,因此有乙肝的产妇最好是选择剖宫产。
3.产后感染
产后感染是通过母乳喂养和其他生活上的密切接触而传播。如果产女患有乙肝,在后可通过哺乳使新生儿感染乙肝,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有研究乳汁中含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是具有传染性的直接指标,不宜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