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宝宝发音不准怎么办呢 如何培养宝宝语言能力

2017-05-04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余冬灵

一、幼儿舌系带过短导致发音不清

  很多孩子幼儿时期说话发音不准确,不少父母误认为是孩子调皮,不好好说话,等孩子上学后就好了。直到孩子上学朗读课文时,发音不准,父母才开始着急,带着孩子前去医院诊治。其实,孩子发音不准,进行语音训练的最佳年龄是2周岁左右,错过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不良发音习惯就很难纠正了。

  舌系带过短导致发音不清

  婴幼儿说话不清很多是舌系带过短引起的,舌系带过短,常表现为舌不能自由前伸,具体表现在舌头伸出后不能碰到上唇、舌头在口内不能顶到上腭、舌头伸出后呈W型、或者舌头伸出后有小沟。言语活动是个复杂的过程:大脑中枢声带、舌、上下嘴唇以及下颌都会参与其中,这其中舌的位置及形态改变对言语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舌系带过短,舌头前伸、向上卷,将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口腔活动,因此宝宝发舌腭音和卷舌音(如:l、r、s、z)受限,造成孩子说话不清。

  舌系带短不一定都要手术

  通常情况下,如果孩子的舌系带不是明显的短,尤其在牙齿还没有长出之前,可以先观察。有些小孩在婴儿期发现舌系带前部的附着呈紧张牵拉状态,这只是暂时性的生理现象,而并非是真正的舌系带过短。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乳牙的萌出,舌系带的附着会逐渐由牙床顶移向口底,舌系带会逐渐松弛,舌的活动度也会变得更加灵活,这时舌系带短的情况就会解除,恢复正常。如果孩子只是舌系带短,但对发音等功能没有影响,可不必做舌系带延长术。

  如果孩子到了2周岁,舌系带短仍比较明显,舌头紧紧贴在口底,不能伸出,还存在卷舌音发不好等问题,就需要尽快做舌系带延长术。并不是做过手术,发音就一定会准确,术后的语音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口齿不清通常情况下主要是卷舌音和舌腭音含糊,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语音训练。

  周围环境对语音培养很重要

  环境的影响也会造成孩子说话发音不准确。例如,孩子出生后一直听着方言长大,学起普通话来自然不佳。孩子周围的亲人说普通话不标准,甚至含糊不清,那么孩子说话也会受到影响。值得提醒的是,父母应该在孩子小时侯就注意纠正孩子说话和发音,如果学说话初期不注意纠正,那么时间一久,孩子很容易形成习惯,发音不清晰就不容易纠正。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口齿不清只是语言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门诊经常遇到家长反映,孩子“东”、“公”不分,“c”、“ch”不分,这些随着发音器官进一步完善逐渐会得到改善的。

  如果孩子到上幼儿园语音仍然不清楚,最好把孩子带到专科医院找专家进行语音指导。

  排除宝宝生理器官的问题后,宝宝发音不准就主要是生活的环境、人为的错误发音(如地方音)所致。所以大人不妨通过以下一些办法进行改善。

二、3大方法治疗宝宝发音不准

  语言治疗法

  爸爸妈妈是宝宝的第一个语言老师。在和宝宝用语言交流时,父母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口齿清楚,有抑扬顿挫。

  ●不要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在宝宝吐字不清的情况下,爸爸妈妈们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

  ●和宝宝说话时要心平气和,耐心地听孩子的话语,等他把话说完后,你再提问或发表意见。

  ●平时经常鼓励宝宝,当他说得清楚一些的时候,你也要及时表扬。

  ●尽可能引导宝宝放慢说话的速度,语速不要过快。

  ●教会宝宝在说话时尽量放松。

  伙伴交流法

  如今独生子女众多,宝宝往往缺乏沟通交流的同龄伙伴,这样对他的语言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因此,你要尽可能制造机会,多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交流玩耍,慢慢地,宝宝说话肯定会越来越清楚的。

  比如,你在参加公众场合的宴会、聚会的时候可以带宝宝一起去;在双休日,让宝宝到小朋友家去做客,或者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在这个过程中让宝宝学会与人交流,消除胆小、害羞心理。

  绕口令法

  让宝宝练习绕口令,使宝宝的吐字发音得以强化,并对容易发音混淆的词语进行辨析。给宝宝阅读散文、文学作品和诗歌。通过不断丰富孩子的词汇、感受正确的发音,增强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宝宝学说话的三个误区

  科学培养,避免误区毫无疑问,即使父母并不知道什么是“多元智能”,他们依然很注重婴儿的语言发展,但培养的方法要科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起好良好的作用。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在婴幼儿语言教育方面常见的有3个培养误区:

  误区1

  没有充分意识到孩子间的个体差异,从而互相攀比,使孩子在语言自然习得过程中产生了不应有的压力。

  儿童到达某一语言发展阶段时的年龄不尽相同,个体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父母绝对不能用其他孩子语言发展情况做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样,只会给孩子自然习得语言制造心理障碍。

  误区2

  注重学习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具体表现在:父母教给孩子某句话或某个字词后,更重视孩子是否尽快掌握了学过的内容(如会说了什么话、认识了多少字词),而不太关注孩子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事实上,只要有了良好的语言学习兴趣和习惯,并且处于正常和适宜的语言环境,孩子最终会获得相应的语言能力。

  误区3

  对孩子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过于较劲。事实上,孩子在学说话和认读汉字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准确的发音和认错字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可以及时纠正,但不要过于较劲。其结果往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降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父母在孩子语言习得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创设良好的环境(语言示范),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模仿),给予充足的时间(练习),孩子就能够实现语言的自然习得。

四、宝宝学说话家长咋帮忙

  绝大多数宝宝在1岁左右就会有意识地说出一些单音字或叠字,在2岁时已经能和成人进行简单的对话。如果宝宝1周岁以后还迟迟不开口说话,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首先要给宝宝创造一个咿呀学语的愉快环境。妈妈的爱抚、语言和笑声,最能鼓励孩子发音。有的父母不善言辞,很少与宝宝接触,致使宝宝没有模仿和交流的对象,而不开口说话。所以大人要付出爱心和耐心,给宝宝充分的言语刺激,尽量多和宝宝交谈。

  然后得多练习。有的宝宝快2岁了,虽然只会说几个单个的词,但他们却能听懂父母的话,在发音时偶然带有成句的语调,只是由于缺少发音练习,字音尚不准确,于是我们就得多教,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教,不能急于求成,当宝宝努力发声时,家长应显得高兴,要表扬他,鼓励他。

  再次要正确引导。如果宝宝仍用表情或手势、动作提出要求,父母要拒绝他,促使他不得不使用语言。当你发现宝宝要喝水时,必须先让他说水,再把水瓶或水杯给他,而不说就不给,促使他开口说话。而且注意培养说话时不要用言言、土语,更不应说粗话,从小培训语言类。

  最后应及时检查。宝宝通常10-15个月能开始说出有意思的话,如果过了1岁还不能说,宜找医师检查,不要盲目等待,如果放任自流,将可能失去解决语言问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