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便溺 预防和治疗一样重要
2017-04-25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苏千琴
作为小儿四病之一的幼童便溺是幼儿的常见病之一,每个人在幼童阶段不可能没有便溺过,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宝宝,因为在这个阶段身体成长有特别快,但身体上肠胃等器官发于尚未成熟,功能还有没有健全,消化能力较弱,便容易发生幼童便溺。发生幼儿便溺的患儿一般是两岁以下的宝宝,在这个阶段的时候肠道调节能力差,免疫力较低,短时间内食物种类添加的太多、吃的太多、太少小腹受凉都会引起幼儿便溺。餐具有污染,感冒等一是有可能引起幼儿便溺。
在老年间,因为医疗技术水平较差,幼童便溺得不到较好的治疗,往往是幼儿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同成人一样,幼童便溺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虽然现代的医疗水平发展迅速,幼童便溺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不及时治疗的话依然会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患儿病程较长时会出现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等着,这两种症状互为因果,会造成恶性循环,由此幼儿全身抵抗力下降,身体各处出现感染,常见有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静脉炎等等,也会出现病毒性肝炎,感染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等严重后果。
虽然幼童便溺后果很严重,但当宝宝出现症状后,妈咪们不要急着往医院跑。幼儿在便溺初期的症状多为轻度脱水,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早补充失去的体液即可,进食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以防止营养不良的出现,六个月内的幼儿可正常喝奶,六个月以上的幼儿可以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鱼肉末或新鲜水果汁等等。如果在家短期治疗不见好转,那么就要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治疗。
幼童身体相对比较脆弱,不建议总吃药,所以幼童便溺的预防很重要。要严格注意环境卫生,尤其是餐具的卫生,有条件的家庭,每天都要对餐具进行消毒处理,幼童便溺时身体免疫力会下降,所以要隔离治疗,以防其他疾病传染,饮食上短时间内食物种类不要太多,每餐不要吃过饱,定时吃饭很重要,天气变化要适时的增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