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抢救流程 羊水栓塞疾病的预防措施有什么
2017-11-30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蒋之瑶
一、羊水栓塞抢救流程
分娩前出现羊水栓塞的抢救第一步
分娩前出现羊水栓塞的主要表现为肺高压,心衰等临床表现,出现这些情况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出现肺高压的临床表现时,医生可以给孕妇服用一些解除肺动脉高压的药物例如阿托品,氨茶碱等;如出现心衰的话,则可以给孕妇服用一些抗心衰的药物,并且在抢救过程给孕妇加压给氧。
分娩后出现羊水栓塞的第一步
分娩后出现羊水栓塞的主要临床表现产妇大出血,并且由于出血过度而引起了休克。这个时候的抢救要点是给孕妇补充血液,纠正酸中毒,服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做完了羊水栓塞的第一步抢救之后,随后要给注射抗过敏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防止肾衰,DIC和预防细菌病毒的感染。最后要根据孕妇自身的DIC的不同阶段进行用药,从而去除病因。DIC第一个产程时需要抑制宫缩,并且进行剖宫产。在DIC第二个产程的时候,尽可能的缩短第二产程,并且禁止服用各种宫缩剂。在产后检查并且修复损伤同时剥离胎盘,出现情况较严重的时候也要将子宫切除。
二、羊水栓塞疾病的预防措施有什么
1、30岁以上的产妇、早产或过期产者及经产妇,尤其是胎膜早破、子宫体或子宫颈发育不良的孕妈妈容易发生羊水栓塞,因为要积极配合医生所做的正确处理。
2、孕妈妈一定要定时做产前检查,因为,通过做超声波检查可诊断出90%的前置胎盘,使用分娩监视装置可早期发现胎盘早剥。及早发现妊娠高血压症,一旦有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症状,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避免重度妊高症的发生,预防羊水栓塞。
3、如何预防羊水栓塞?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烦躁、寒战等不舒服的感觉,要及时告诉医生,以便医生及早全力做处理。
4、 如果在第一产程发生羊水栓塞,由于胎宝宝不能立即娩出,虽然病情经抢救后有好转,但因病因未去除,仍有恶化的可能。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剖宫产手术、尽快结束分娩,避免子宫破裂的危情发生。
5、 严格掌握催产素应用的指征,合理使用催产素,并进行必须的观察。在产沉中,如果子宫收缩过于强烈,孕妈妈应该配合医生使用镇静药物,减弱子宫的收缩,以防发生子宫破裂。
6、选择一家可信的医院。怀孕原本就是一个高风险的甜蜜负担,在过去麻醉技术及手术技巧不发达的年代里,孕妇因为怀孕所引起的并发症而死亡的比例相当高,而新生儿就更不在话下,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国际卫生组织会以怀孕妇女死亡率及新生儿活产率,作为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指标。
三、严重羊水栓塞应怎么治疗
1.抗过敏:出现过敏性休克应该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常选用氢化可的松,即时500mg,一般每日1000~2000mg,静脉滴注。但激素可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使已激活的凝血因子不能及时清除而加重dic,故反复应用时应注意,在使用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本药为好。
2.吸氧:应争取行正压持续给氧,至少用面罩给氧,鼻导管给氧效果不佳。有条件时可使用人工呼吸机,供氧可减轻肺水肿,改善脑缺氧及其他组织缺氧。
3.解除肺动脉高压:供氧只能解决肺泡氧压,而不能解决肺血流低灌注,必须尽早解除肺动脉高压,才能根本改善缺氧,预防急性右心衰竭、末梢循环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
常用药物有下列:
(1)氨茶碱:具有解除肺血管痉挛,扩张冠状动脉及利尿作用,还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作用。剂量为0.25~0.5g加入10%~25%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
*:对冠状血管和肺、脑血管均有扩张作用,是解除肺动脉高压的理想药物。剂量为30~60mg加入25%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
(3)阿托品:解除肺血管痉挛,还能抑制支气管的分泌功能,改善微循环。剂量为0.5~1mg,静脉注射,每10~15分钟一次,至症状好转。
(4)酚妥拉明:解除肺血管痉挛,剂量为2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
4.抗休克:羊水栓塞引起的休克比较复杂,与过敏、肺源性、心源性及dic等多种因素有关。故处理时必须综合考虑。
(1)扩充血容量:休克时都存在有效血容量不足,应尽早、尽快扩充血容量,但应用不当极易诱发心力衰竭。有条件者最好用肺动脉漂浮导管,测定肺毛细管楔压(pcwp),边监测心脏负荷边补充血容量。如无条件测量pcwp,可根据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无论用哪种监护方法,都应在插管的同时抽血5ml,作血液沉淀试验,涂片染色寻找羊水成分,并作有关dic实验室检查。扩容液的选择,开始多用右旋糖酐-40 500~1000ml,静脉滴注,伴失血者应补充新鲜血及平衡液。
(2)纠正酸中毒:首次可给5%碳酸氢钠100~200ml,或根据公式计算:碳酸氢钠(g)=(55-测得的co2cp)×0.026×kg体重,先注入计算量的1/2~2/3。最好做动脉血血气及酸碱测定,按失衡情况给药。
(3)调整血管紧张度:休克症状急骤而严重或血容量虽已补足但血压仍不稳定者,可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多巴胺20~40mg加入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可保证重要脏器血供。
5.防治dic:羊水栓塞诊断一旦确立,就应开始抗凝治疗,尽早使用肝素,以抑制血管内凝血,保护肾脏功能。首次应用肝素量1mg/kg(约5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内,静脉滴注,1小时滴完。可用试管凝血时间测定法作监护,确定是否需要重复给药。维持凝血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为好。羊水栓塞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应警惕严重的产后出血发生,最安全的措施是在给肝素的基础上输新鲜血,并补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悬液及鲜冻干血浆等,以补充凝血因子,制止产后出血不凝。
6.预防心力衰竭:可用快速洋地黄制剂,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0.2~0.4mg稀释于25%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必要时4~6小时重复一次,总量每日<1.2mg。另辅以呋塞米40~80mg,静脉注射,防治心力衰竭,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7.防治多器官损伤:羊水栓塞时受累器官除肺与心脏外,其次便是坚肾脏。为防止肾功能衰竭,在抗休克时必须注意肾的血灌注量,血容量未补充前不用或慎用缩血管药物,当血容量补足后,血压回升而每小时尿量仍少于17ml时,应给予利尿药物治疗。无效者常提示急性肾功能衰竭,应尽早采用血液透析等急救措施。
8.产科处理:及时的产科处理对于抢救成功与否极为重要。羊水栓塞发生于胎儿娩出前,应积极改善呼吸循环功能、防止dic、抢救休克等。如子宫颈口未开或未开全者,应行剖宫产术,以解除病因,防止病情恶化;子宫颈口开全,胎先露位于坐骨棘下者,可行产钳助产。术时及产后密切注意子宫出血等情况。如无出血,继续保守治疗;如有难以控制的产后大出血且血液不凝者,应当机立断行子宫切除术,以控制胎盘剥离面血窦出血,并阻断羊水沉渣继续进入血循环,使病情加重。对宫缩剂的使用意见尚不一致,不同意使用者认为加强宫缩,可促使贮留在子宫壁内的羊水进入母血循环,导致病情恶化。
四、羊水栓塞疾病的具体成因
1.禁用人工剥膜术,宫缩间隙期,采用针刺人工破膜术。
2.避免高张性子宫收缩
(1)避免按压宫底迫使胎儿娩出的不规范操作。
(2)严格掌握使用缩宫素催产的指征,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2MU/MIN),专人监护,专用记录,根据宫缩,胎儿,宫颈扩张和头盆关系,调整用药浓度,最大剂量20MU/MIN。
(3)小剂量米索前列腺醇(25~50ΜG)促宫颈成熟和计划分娩,必要时每6小时重复1~2次,严密监测产程。
3.掌握阴道助产指征,操作规范,若出血,血不凝,难于控制,应警惕羊水栓塞。
4.临产或破膜后出现宫缩过强,排除梗阻性难产后,估计短时间不能分娩时,可用哌替啶肌注,或点滴硫酸镁减弱宫缩强度。
5.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手术操作规范,轻柔,切开子宫后先吸尽羊水再娩出胎盘,如有大血窦裸露应钳夹闭合之。
6.中期妊娠钳刮时,应先破膜,羊水流尽再钳刮。
7.对死胎,胎盘早期剥离等情况,应严密观察。
8.避免产伤,子宫破裂,子宫颈裂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