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商检测的技巧 儿童智商高低的日常表现
2017-07-27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康安容
一、儿童智商检测的办法都是什么呢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动作或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或者学生学习成绩差,发生学习困难,大家都会想到去医院进行智力测验,因为测试结果能反映现时儿童的智能水平。
目前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种智力测验及智力量表,有测验小儿综合性能力的,也有测验单独某一能力的,如记忆力、动作发育等。
在我国常用的智力测验从方法上可分两大类:筛查性和诊断性智力测验。不管是哪一类,其方法都是一对一的测试,即测试者给予要求或提问,被测试者操作或回答,在测试过程中还要观察儿童的注意、反应、情绪等因素,这是当今世界上通用的方法,而不是像某些家长所认为的用仪器或计算机、电脑测试。
筛查性智力测验是一种比较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有的也适用于群体测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筛查出在生长发育或智力方面有问题的小儿。一般只出示正常、异常或可疑三种结果,偶尔也有出示具体智商的。比较常用的方法有:①丹佛婴儿发育量表(简称DDST):该方法包括测试小儿的个人-社会适应、精细动作、语言和大运动四方面的能力,共有104个项目,适宜于新生儿至6岁的小儿。②绘人试验:适宜于4岁半~9岁小儿,要求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绘一个人的全身像。可测试儿童的智力水平、思维、推理、空间概念、感知能力及情绪等。③图片词汇测试(简称PPVT):是一本画有120张图的测验本,每张图中有4幅画组成,其中规定有一幅代表一个词汇。此方法可测定小儿对词汇的理解能力。适宜于4~9岁儿童。④学前儿童能力测试(简称50项):50个项目测验的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身体部位、偏利性、记忆、视感知及眼手协调、知识、联系与抽象、听觉与语言理解、运动等,适用于4~7岁小儿。
筛查出有问题者,可进行诊断性的测试方法,经诊断性测试后可得出智商(IQ)或发育商(DQ)。在我国常用的诊断性测验有盖瑟尔婴儿发育量表、蓓雷婴儿发育量表、斯坦福-比奈量表、韦克斯勒学前及初小智能量表等方法。诊断性测试法测试时间较长,测试面广,测试后给分如智商,结果较可靠,对医生诊断参考价值大。
二、儿童智商提高的办法
一、教育内容上。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
二、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他们让孩子参与修理简单家电,让孩子大胆学骑自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而母亲总想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她们不让孩子参加有一点危险的活动,她们总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着了、摔着了、累着了,她们使孩子更柔弱、更胆小一些。
三、教育方式上。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父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多,零食吃得少;母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不多,零食却吃得不少。
四、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较高。有些爸爸把教育宝宝的责任推给妈妈,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若宝宝心里感到爸爸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爸爸征询意见,爸爸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妻两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问题上要一致,不能把责任推给对方。夫妻双方都主动教育宝宝,宝宝才会感到爸爸对自己很上心,不敢钻空子。
三、毁坏儿童智商的误区
一:甜食吃太多儿童智商较低
小孩子最喜欢吃甜食了,不听话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习惯性地用糖果、蛋糕等甜食来哄孩子,却没意识到,这样其实培养了孩子吃甜食的习惯。但是,很多吃甜食过量的孩子往往智商较低,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的脑部发育离不开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是通过日常三餐来摄入的,而过多的甜食会损害孩子的胃口,降低食欲,孩子不愿意吃饭,摄入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变少了,就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生活中,家长们应该控制好孩子吃甜食的量,尽量用钙片、水果等营养含量较高的事物来代替甜食,慢慢地帮孩子改掉爱吃甜食的坏习惯。
二:进食过饱让大脑供血减少
家长们总会给孩子设定饭量,要求孩子一定要把饭吃完,就算孩子不愿意吃了,还是会想尽办法哄骗孩子把饭吃完。但是孩子的饭量真的有这么大吗?把孩子的肚子撑得圆鼓鼓的可不一定有利于他的身体发育哟!
有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人体在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小物质很容易导致大脑动脉硬化,供血减少而出现大脑早衰、智力减退的现象。
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爸爸妈妈可以稍微放松一点,让孩子自己觉得吃饭的多少。也不用过分担心孩子的营养,只要妈妈三餐的蔬菜搭配合理,做一些孩子喜欢吃的菜,他自然就会高高兴兴地吃饭了。
四、儿童智商高低的日常表现
一、大运动
大运动是躯体活动和姿态反应,也是人体活动的基础。若大运动发育得好,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若大运动发育的差,常为智力底下的早期指标,但不一定都是呆傻病。
主要行为模式的出现时间为——抬头90度:3——4个月,翻身:5——7个月,坐:10——12个月,行走:11——15个月,跑步:24个月左右,跳跃:30个月左右。
二、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是手和手指探索,抓握和操作物体的能力。如果手的功能要发展得又好又快,是需要有眼睛配合的,这叫做眼手协调。手是智慧的前哨,俗话说的心灵手巧,就是指手的技能发展与智力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手的精细动作发展状况来预示婴幼儿的智力发展状况是否正常。
主要行为模式的出现时间为——抓握动作:2——3个月,抓住动作:4——7个月,耙弄动作:6——7个月,倒手动作:7——8个月,拇食指对捏动作:9——10个月,翻书动作:18——24个月,握笔动作:18——24个月,穿扣动作:24个月左右。
三、适应性能力
适应性能力是指对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它是和视觉、听觉、语言及手功能的发展分不开的,因此又将它称作应物能。适应性能力是智力发展的前奏,能预示将来智力的发展的好坏。
主要行为模式的出现时间为——眼睛能跟踪物体:1个月,能找到声源:4个月,玩具失落会找:6个月,有意识摇铃:8个月,能寻找盒内东西:10个月,回盖瓶盖:12个月,将圆盒盖子盖上:15个月,认识大小:27个月,认识红色:30个月,懂得“里”、“外”:3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