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儿童口腔保健常识 避免口腔保健误区

2016-09-1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汤凡旋

一、你知道儿童如何进行口腔保健吗

  注意儿童的饮食

  我们知道,引起蛀牙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细菌。口腔内的细菌不停地在牙齿上沉积,形成一种叫“牙菌斑”的物质。牙菌斑内的细菌能利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的糖,进行代谢产生酸腐蚀牙齿,最终形成蛀牙。因此,要控制蛀牙,就得控制食物中糖的摄入,这里包括糖摄入的量及摄入的时间。少吃糖,经常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忠告。有时我在门诊中碰到有些家长要求我叫他们的孩子不吃糖,说孩子只听医生的话。我会笑着对这些家长说:不吃糖,还是孩子吗?要少吃,同时最好是在就餐前后不久时吃,这样会相对比较好。

  儿童的口腔护理

  引起蛀牙的细菌生活在牙菌斑内,如何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便是每天早晚两次刷牙。我常跟一些家长说,当你的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时,就要及时地进行口腔护理了:每天在婴幼儿进食后喂些温开水,同时家长用自己的手指缠些纱布,沾点清水对婴幼儿的乳牙及牙龈进行轻轻地擦洗和按摩。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会好奇地学大人刷起牙来了,此时家长在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刷牙、告诉其刷牙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坚持每天督促和监督他们刷牙,必要时帮助他们刷牙。

  定期的口腔检查与治疗

  定期带孩子到医院的口腔科进行检查,一般3~6个月检查一次,同时建议最好找儿童口腔的专业医生进行检查与治疗。因为儿童口腔不是成人口腔的“缩影”,儿童口腔的医生能专业地、有的放矢地对儿童进行检查,同时能给予家长们一些合理的建议,如不能偏侧咀嚼食物、不要偏食、乳牙反合(俗称地包天)应尽早矫正等。同时一旦发现有口腔疾病,如蛀牙等,及时补掉。我常碰到有些孩子因蛀牙引起剧烈疼痛,甚至引起面部肿胀发热才来就诊。询问孩子的家长,得知有些家长甚至有的医生,认为乳牙反正要换的,没必要补!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乳牙的蛀牙也是这样,不及早进行蛀牙的治疗,引起疼痛肿胀发热,影响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还会影响孩子的牙、颌面部以及全身的生长发育,临床上相当常见,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必要的预防保健

  在我们的候诊走廊里,挂着牙齿预防保健的宣传资料。每年的“9·20爱牙日”前后,我们的许多专家教授也会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上作有关牙齿预防保健的知识。在此我想强调的必要的预防保健是:

  1.合理应用氟防龋 氟化物能预防蛀牙,是20世纪预防口腔医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合理使用将大大降低蛀牙的发生率,但在使用时也应注意使用的量及儿童的年龄,婴幼儿要慎用。建议使用含氟凝胶和含氟泡沫,应由口腔专业人员来完成。

  2.点隙裂沟封闭剂的使用 主要是在刚萌出不久的恒后牙的表面,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保护牙齿免受细菌的侵蚀,达到预防蛀牙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许多口腔门诊均开展着此项业务,建议6岁以上的儿童,家长们不妨带他们去医院检查一次,必要的话作一下点隙裂沟封闭术,预防蛀牙。

二、口腔保健小常识

  叩齿和按摩牙龈有什么作用

  叩齿即上下牙齿相互轻轻撞击,对牙齿牙周有保健刺激作用,有利于牙周健康。牙龈按摩室指通过各种手段对牙齿唇颊侧和舌腭侧牙龈进行按摩。咀嚼食物时,食物碎块从牙齿表面滑向牙龈,对牙龈有良好的生理按摩作用,特别是纤维性食物,作用更明显,使牙龈保持正常腭色、形、质。在有单侧咀嚼习惯的人,其不用的一侧牙龈在色、形、质上明显不如咀嚼侧。

  此外,以洗净后的手指对牙齿内外侧的牙龈进行从轻到重的按摩,挤压牙龈,不但可以使牙龈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而且可以通过挤压使龈沟液向外排出,起到清洁牙颈部的作用,叩齿和牙龈按摩都可以1天两次,一次约两分钟。当然,牙周洁治或者手术后不能马上进行牙龈按摩,应该等到7~10天牙龈水肿消退后再进行。

  漱口有用吗

  人们一般有一天刷2次牙的习惯:早晨起床后先洗脸刷牙,再用早餐;晚上临睡前刷牙。这样,早餐后和整个白天口腔内都有可能有食物残渣,这些残渣贴在牙齿上,塞在牙缝间,将成为口腔内细菌的营养品,给牙齿、牙周组织带来极大的隐患,所以漱口就显得非常重要。应该讲,每一次进食后,都有必要进行漱口,冲走口腔内食物残渣。

  目前,市场上的“口腔冲水器”对进食后的口腔清洁有较好的作用。对于含漱液或者漱口水,由于其中含有各种药物,一般在有口腔炎症的情况下使用,不宜作为口腔保健用品长期使用。含服的漱口水对学龄前儿童应该忌用,以免误食。

三、儿童口腔常规保健

  为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我国卫生部颁发了"儿童口腔保健常规",具体内容如下:

  1.孕妇应接受三学时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教育。

  2.用奶瓶喂养婴儿时,尽量在牛奶中少加糖或不加糖,避免婴儿叼着奶瓶入睡,注意正确喂奶姿势。

  3.1岁内的婴儿应由家长用消毒软纱布或棉球蘸温开水擦洗口腔与牙齿,每天一次。

  4.1-2岁幼儿由家长用幼儿牙刷帮助刷牙,每天一次,每晚用0.05%氟化钠溶液擦洗口腔。

  5.2-3岁儿童应知道吃糖多,不讲口腔卫生容易发生龋病。

  6.3岁时,教会儿童自己刷牙,培养早晚刷牙。

  7.学龄前儿童从3岁起,应接受口腔教育,每学期2节课,由老师组织集体刷牙,每月至少一次。

  8.推荐用糖量:儿童用每人每天不超过30g为宜,用糖次数每天不超过4次,提倡只在3餐或4餐时食用,食后应立即漱口或刷牙。

  9.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乳牙萌出后,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四、儿童口腔保健的十大误区

  误区1:宝宝大约在6个月时出牙,太早或太迟都有问题 婴幼儿时期,是乳牙出至乳牙列形成的时期。

  宝宝出牙的一般顺序为:无牙牙颌(出生)——乳牙开始萌出(约6个月)——乳牙列完成(约2岁半)。通常,出生后1年内,所有乳牙釉质太化完成;2年内(6~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

  大多数情况下,婴儿会在6~7个月时出牙,但有的由于遗传等因素影响,会早些或迟些出牙。像有的宝宝4个月便出牙了,有的延迟至10~12个月才出牙,这都属于正常生理范畴。

  但如果宝宝1岁后还未出牙,则可能存在营养不良、佝偻病、呆小病,甚至肿瘤等情况,须及时带他去口腔科或儿童保健科检查处理。至于牙齿早萌,可能是出牙时牙胚距口腔黏膜太近,造成乳牙过早萌出;或者是多生牙(由于存在松动易脱离和尖锐、易磨损口腔黏膜等危险,应及时拔除)。

  还有的婴儿刚出生或出生不久,牙床上就附着些米粒大小的白色圆形颗粒,如同刚长出的小牙齿,那就是人们常的“马牙仔”“板牙”,这其实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未被吸收的造釉细胞残作上皮所形成的、附着在牙床上的角化物,经过一段时间会自在行脱落。

  可见,宝宝出牙的确多在6~7个月时,但因个体差异,有的会迟些或早些,具体须依实际情况而定。

  误区2:宝宝出牙期间出现不适是正常的,顺其自然就好 宝宝出牙时会出现很多不适表现,如经常流口水、牙龈发痒或肿胀、情绪不安,以及食欲减退等。

  其实,严重的龋齿还会影响相应恒牙的发育和萌出,以致恒牙发育缺陷或萌出异常,有碍口腔的美观和功能。更甚者,可能引起感染,使病菌入血,孩子的心、肾等到器官都会蒙害。 因此,宝宝患龋齿,绝不能掉以轻心。

  误区6:乳牙反咬合不必马上矫正,等牙齿换完成了再说 牙齿反咬合(即下颌咬下颌),一是使上颌骨发育受限,影响脸形和美观;二是可能对颌面关节产生不良影响。

  帮当孩子3~5岁懂得配合时,就应及时就诊矫治了,等到到12岁左右换牙完毕,则为时晚矣。

  误区7:宝宝出牙后再帮他清洁口腔,之前喂点白开水漱漱口就可以了 宝宝的口腔清洁应当从出生便宜开始做了。

  专家认为,在乳牙萌出之前,帮宝宝清洁和按摩牙龈,将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口腔生态环境,有利于牙齿的萌出。家长可在手指上缠上清洁湿润的纱布,轻轻按摩宝宝的牙齿和牙龈组织,擦去上面的污秽物,适当时候也可选择合适的软毛刷蘸清水清洁。而当孩子3岁左右懂得吐漱口水时,就可以让他尝试使用儿童牙刷了。

  误区8:让孩子自己刷牙,大人不必管他在熟练之前,刷牙是宝宝需要在家长辅助下完成的精细活动。毕竟,婴幼儿时期,孩子行为能力有限,对刷牙的方法要点也不太知道。因此,从一开始,家长就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任孩子自由发挥。

  误区9:恒牙长在乳牙后面,应到医院或自行拨出乳牙 乳牙尚未脱落是不必强行拔出。一般来说,假以时日,它会自然脱落,而恒牙也会长回正常位置。

  误区10:做好口腔清洁,就不会患龋齿了 除了做好口腔的清洁外,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规律喂养、奶瓶喂养时间过长,睡觉含奶嘴等到,都会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此外,频繁地进食甜食、零食,也是龋齿高发的一大原因。

  因此,要想宝宝口腔健康,家胀理应做到:规律喂养,使用安慰奶嘴不超过10个月,10个月开始训练孩子用杯子饮水,控制孩子接触甜食、零食的频度和甜度,等等。

  如果家长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而不加理会,往往会影响宝宝的食欲、情绪,甚至是健康,进而其生长发育,后果可能难以预料。 因此,当宝宝出牙期间表现不适时,家长有必要及时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宝宝总是流口水,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持他的口腔卫生,勤帮他抹嘴或换围嘴、洗衣手,以免病从口入。

  因此,宝宝出牙期间喜欢啃自己或大人的手指,说明他牙肉痒,这是正常表现,此时此刻家长须做的是想办法帮助宝宝舒缓不适。如将消毒过的含量有液体的牙胶放入冰箱内冷冻后给宝宝咬,或是拿磨牙棒给宝宝磨牙,以帮他减轻不适。

  当发现宝宝牙龈肿胀,角摸时感觉坚实,说明宝宝正在长牙,可以不用担心;但如果宝宝牙龈出现红肿或蓝色,则可能是发炎或其他异常,须要及时就医。

  此外,当宝宝表现为情绪不安、烦躁时,家长除了情感安抚外,不妨通过玩耍、游戏等方法,转移他对不适的注意力;如果宝宝食欲减退,就不要勉强他进食过多食物,以免引起他对食物的抵触情绪;达期间,宝宝也可能出现低热、大便次数稍多,此时先不要太过惊慌,多留意宝宝的体温、食欲、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当情况持续或增多时,及时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