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吗 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并发症
2016-09-2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常从安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并发症
1.感染:长期蛋白尿导致蛋白质大量丢失,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易并发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及皮肤感染等,感染作为恶性刺激因素,常诱发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使病情进行性加重,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抗生素可供选择,但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感染仍是导致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应予以高度重视。
2.肾性贫血:慢性肾炎晚期出现肾实质损害,可并发血液系统多种异常,如贫血,血小板功能异常,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和凝血机制障碍等,其中贫血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贫血的主要原因有:①红细胞生成减少;②红细胞破坏增多:肾衰竭时,尿毒症毒素在体内蓄积,红细胞代谢发生障碍而易于破坏,发生溶血,导致贫血,③失血:大约25%的晚期肾衰竭病人可出现明显的出血,加重贫血。
3.高血压: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期,常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心包炎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其原因主要是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期(CRF)本身发展过程代谢异常引起的,据统计高血压发病率达70%~80%,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病人则几乎均有高血压,其中3/4病人用低盐饮食和透析即能控制高血压,另外1/4的病人用透析去除体内过剩的钠和水后,血压反而升高,此外,CRF病人高血压有其固有的特征,表现为夜间生理性血压下降趋势丧失,部分可分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
1.慢性肾炎肾病型与肾小球肾病鉴别:二者共同点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与低蛋白血症,但肾小球肾病患者,无镜下血尿,一般也无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除非可因严重水肿而出现暂时性的肾功能减退或高血压,这二者经利尿消肿后,应很快恢复正常,所以凡有镜下甚至肉眼血尿,或持久性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者,一般为肾炎而不能诊为肾病,如能对尿蛋白作进一步分析,更有助于诊断,肾小球肾病多呈高度选择性蛋白尿;慢性肾炎肾病型患者多呈无选择性蛋白尿,肾病尿中很少出现FDP而慢性肾炎较多见,此外,肾小球肾病患者绝大部分对激素和免疫抑制药治疗敏感,而慢性肾炎肾病型患者对该类药物反应差。
2.慢性肾炎普通型与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可有较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与慢性肾炎很难鉴别,后者多见于女性,常有泌尿系感染病史,多次尿沉渣检查和尿细菌培养阳性,有助于对活动性感染性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功能的损害多以肾小管损害为主,可有高氯酸中毒,低磷性肾性骨病,而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较轻,且进展很慢,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肾图及肾扫描,如果有二侧肾脏损害不对称的表现,则更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3.慢性肾炎肾病型或普通性与红斑狼疮性肾炎的鉴别: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与肾组织学改变均与慢性肾炎相似,而红斑狼疮女性好发,且为一系统性疾病,常伴有发烧,皮疹,关节炎等,血细胞下降,免疫球蛋白增加,并有狼疮细胞和抗核抗体,血清补体水平下降,肾脏组织学检查可见免疫复合物于肾小球各部位广泛沉着,复合物中IgG免疫荧光染色呈强阳性,即“满堂亮”表现。
4.慢性肾炎高血压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肾损害的鉴别 肾炎多发生在青壮年,高血压继发肾损害发生较晚,病史非常重要,是高血压在先,还是蛋白尿在先,对鉴别诊断起主要作用,在高血压继发肾脏损害者,尿蛋白的量常较少,罕见有持续性血尿和红细胞管型,而肾功能的损害相形之下较严重,肾穿刺常有助鉴别,有人发现20%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者,经肾穿刺确诊为慢性肾炎。
5.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①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轻型慢性肾炎应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相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②感染后急性肾炎:有前驱感染并以急性发作起病的慢性肾炎需与此病相鉴别,二者的潜伏期不同,血清补体C3的动态变化有助鉴别;此外,疾病的转归不同,慢性肾炎无自愈倾向,呈慢性进展,可资区别。
6.其他:过敏紫癜性肾炎,糖尿病毛细血管间肾小动脉硬化,痛风肾,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淀粉样变累及肾脏等,以上疾病各有其特点,诊断慢性肾炎时应予以除外。
7.Alport综合征:常见于青少年,起病多在10岁之前,患者有眼(球形晶体等),耳(神经性耳聋),肾(血尿,轻,中度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异常,但此综合征有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西医治疗法
1.限制高蛋白饮食:
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应及早采用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可减轻尿蛋白排泄量,从而减轻肾小球的高滤过及肾小管高代谢状态,并减少近曲小管氨的生成,从而减轻氨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而造成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延缓肾衰进展。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0.6~0.8g/(kg·d),一般提供优质蛋白如蛋、奶、瘦肉等,并加用必需氨基酸疗法,肾灵提供α-酮酸;补充肾必氨提供体内必需氨基酸。同时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以达到机体基本需要,防止负氮平衡。对仅有大量蛋白尿,而肾功能正常者,蛋白质摄入量可适当放宽至0.8~1.0g/(kg·d)。在低蛋白饮食同时,应注意限制磷的摄入,补充钙剂注意纠正高磷低钙状态,减轻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另外,应给予低嘌呤饮食,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减轻高尿酸血症。
2.控制高血压:
慢性肾炎进展过程中,健存肾单位处于代偿性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全身性高血压可进一步加重病变,导致肾小球进行性损伤。积极地控制高血压可防止肾功能损伤加重。对明显水钠潴留者,利尿药可作首选。若肾功能好可加噻嗪类药物;对于肾功能差者(GFR<25ml/min),应改用襻利尿药,注意预防电解质紊乱,以防加重高脂血症及高凝状态。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ACEI具有较好的肾保护作用,该药在降低全身性高血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减轻肾小球高血流动力学,降低尿蛋白,减轻肾小球硬化,从而延缓肾衰进展,临床常用ACEI有:①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博通):一般剂量每次25~50mg,3次/d,饭前服用,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450mg。儿童开始每天1mg/kg,最大剂量6mg/kg,分3次口服。②依那普利(苯脂丙脯酸):该药为不含疏基的ACEI,其用药剂量小,作用强,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常用剂量为5~10mg,1次/d。③贝那普利(洛丁新):10mg,1次/d。④培哚普利(雅士达):4mg,1次/d;⑤西拉普利(抑平舒):2.5mg,1次/d。应用中应注意副作用,如高血钾、贫血、皮疹、瘙痒、干咳、味觉减退,少数患者有粒细胞减少,部分学者报道ACEI可引起间质性肾炎,一过性血肌酐增高。此类药物应慎用,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者如Scr>2~4mg/dl(188~376μmol/L),应禁用。
(2)钙拮抗药:治疗高血压和延缓肾功能恶化有较为肯定的疗效,ACEI和钙拮抗药这两类药物现已作为一线降压药物。钙拮抗药具有抑制Ca2 内流作用,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全身血压下降,此外,钙离子拮抗药还能减少氧消耗和抗血小板聚集,以达到减轻肾脏损伤及稳定肾功能作用。常选用长效钙拮抗药:①氨氯地平(络活喜)5~10mg,1~2次/d;②硝苯地平(拜心通)30~60mg,1次/d;③尼卡地平(佩尔地平)40mg,1~2次/d;④尼群地平(nitrendipine)20mg,1~2次/d。但应注意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心痛定)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人认为此类药物可加重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增加心血管危险性因素等。
(3)β-受体阻滞药: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肾素作用,该药降低心排血量而不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应注意某些β-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美多心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有肯定的降压效果,但该药需经肾脏排泄,故在肾功不全时,要调整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4)α1-受体阻滞药:哌唑嗪具有血管扩张作用,可扩张小动脉、小静脉。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至6~12mg/d,应注意防止体位低血压的发生。
(5)扩血管药物:如肼屈嗪(肼苯哒嗪)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一般剂量每天200mg,与β-受体阻滞药联合使用,可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
3.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
慢性肾炎患者较少出现大量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但肾组织病理检查常可发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FRA沉积,抗凝和血小板聚集抑制药物可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延缓肾炎进展,保护肾功能,特别是对增生型肾炎尤为重要。对有明确高凝状态和某些易引起高凝状态的病理类型(如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可长时间用药,以稳定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的作用。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双嘧达莫(潘生丁)75~100mg,3次/d。阿司匹林75~100mg,1次/d。
抗凝药物:肝素1000~12500U深部肌内注射,8小时1次,或5000~6000U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0~30滴/min;华法林起始剂量5~20mg/d,以2.5~7.5mg/d维持治疗。
4.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对于此类药物在慢性肾炎中是否应用目前尚无统一看法,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可能对激素反应良好,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对激素可能有效,根据病理类型如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尿蛋白≥2.0g/24h,无禁忌证者可试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5.防治加重肾损害的其他因素: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可避免引起和加重肾功能急骤恶化。避免使用肾毒性或易诱发肾功能损伤的药物,如氨基甙类抗生素、非类固醇消炎、磺胺药等,对伴有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应给予相关处理。亦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预防心衰等发生。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法
1.肺肾气虚,水湿逗留治则:肺肾双补,益气利水。
方药:玉屏风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黄芪、白术、防风、猪苓、茯苓、泽泻、陈葫芦、益母草、泽兰叶、白僵蚕、蝉蜕、甘草、随症加减:乏力甚者,加党参、黄精,以补气;腰酸甚者,加桑寄生、杜仲、狗脊,以补肾壮腰。
2.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治则:温肾暖脾,化气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实脾饮加减干姜、附子、草果、白术、茯苓、车前子(包煎)、泽泻、大腹皮、木瓜、木香、厚朴、甘草。
随症加减:乏力便搪者,加黄芪、党参、山药、薏苡仁,以益气健脾;腹胀尿少者,加陈葫芦,以利尿消肿;有胸水、腹水者,加黑白丑、椒目、葶苈子、桑白皮,以攻下逐水。
3.肝肾阴亏,虚阳上越治则:补益肝肾,滋阴潜阳。
方药:左归饮加减生地、龟版、枸杞子、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冬葵子、珍珠母、灵磁石、甘草,随症加减:小便涩痛不利者,加车前草、白茅根、篇蓄、土茯苓,以清热利湿;若有腰酸梦遗者,加金樱子、荧实,以补肾固涩。
耳鸣甚者,加石菖蒲,以利耳窍。
4.气阴两虚,瘀血内阻治则:益气养阴,清热活血。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生黄芪、太于参、生地、山茱萸、女贞子、丹皮、茯苓、山药、泽泻、丹参、益母草、蝉蜕、白僵蚕、炙甘草,随症加减:易感冒者,加白术、防风,以益气固表;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者,加龟版、地骨皮,以养阴清热;长期咽痛者,加射干、山豆根,以清热利咽;如瘀血内阻明显者,加莪术、水蛭,以活血逐瘀。
5.脾肾衰败,湿浊蕴盛治则:补元扶正,解毒降浊。
方药:真武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半夏、生姜皮、陈皮、附子、生大黄、黄连、车前子(包煎)、泽泻、甘草,随症加减:恶心呕吐者,加竹茹,以降逆。
昏迷者,加苏合香九,以芳香开窍;烦躁抽搐者,加全蝎、钩藤、石决明,以平肝熄风。